古典長篇小說,沒有哪一部像《紅樓夢》一樣有多個書名的。這些書名并非讀者的杜撰,均為流傳過的書名,有的雖流傳不廣,也有了解的價值。弄清楚這些書名,也有助于理解《紅樓夢》這部書。
據甲戌“楔子”所記,共有5個題名,最初名為《石頭記》,后因空空道人更名“情僧”,所以把它改作《情僧錄》,不久,吳玉峰將之命名為《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又給予《風月寶鑒》之名,后來曹雪芹更名為《金陵十二釵》。
1,最早的書名——《石頭記》。
女媧煉石補天,于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女媧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單單剩了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此石自經鍛煉之后,靈性已通,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才,不堪入選,自怨自嘆,日夜悲哀。
一日,正在嗟嘆,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此二人生得骨骼不凡,豐神迥異,坐與石邊高談快論。先說些云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石頭聽了,打動凡心,也想到人間享一享榮華富貴,便央求二仙人攜帶自己得入紅塵,在富貴場里、溫柔鄉中享受幾年。二位仙師苦勸無果,便答應了石頭的請求。
僧人念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可佩可拿。為使俗人一見便知是奇物,還鐫上了文字。
仙僧做完這些,便袖了這石飄然而去。
后來,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塊大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空空道人從頭一看,原來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其后尚有一偈: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空空道人與石頭一番交流,再檢閱一遍,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石頭記》。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小說來看,頑石變身美玉,并沒有直接投胎到“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而是去仙界做了神英侍者。見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一日,炎夏永晝,士隱于書房閑坐,手倦拋書,伏幾盹睡。不覺朦朧中走至一處,不辨是何地方,忽見那廂來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談。只聽道人問道:“你攜了此物,意欲何往?”......那僧道:“此事說來好笑。只因當年這個石頭,媧皇未用,自己卻也落得逍遙自在,各處去游玩。一日,來到警幻仙子處,那仙子知他有些來歷,因留他在赤霞宮中,名他為赤霞宮神瑛侍者。他卻常在西方靈河岸上行走,看見那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絳珠仙草,十分嬌娜可愛,遂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后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甘露滋養,遂脫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僅僅修成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餐‘秘情果’,渴飲‘灌愁水’。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內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常說:‘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若下世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還得過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都要下凡,造歷幻緣。那絳珠仙草也在其中。今日這石正該下世,我來特地將他仍帶到警幻仙子案前,給他掛了號,同這些情鬼下凡,一了此案。”
卻說甄士隱俱聽得明白,遂不禁上前施禮,笑問道:“二位仙師請了。”......那僧說:“若問此物,倒有一面之緣。”說著,取出遞與士隱。士隱接了看時,原來是塊鮮明美玉,上面字跡分明,鐫著“通靈寶玉”四字,后面還有幾行小字。正欲細看時,那僧便說“已到幻境”,就強從手中奪了去,和那道人竟過了一座大石牌坊,上面大書四字,乃是“太虛幻境”。兩邊又有一副對聯,道:“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士隱意欲也跟著過去,方舉步時,忽聽一聲霹靂,若山崩地陷。士隱大叫一聲,定睛看時,只見烈日炎炎,芭蕉冉冉,夢中之事便忘了一半。
林黛玉死后,魂歸太虛幻境。見98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
寶玉忽然坐起,大聲詫異道:“果真死了嗎!”寶釵道:“果真死了,豈有紅口白舌咒人死的呢!老太太、太太知道你姐妹和睦,你聽見他死了,自然你也要死,所以不肯告訴你。”寶玉聽了,不禁放聲大哭,倒在床上,忽然眼前漆黑,辨不出方向,心中正自恍惚,只見眼前好像有人走來。寶玉茫然問道:“借問此是何處?”那人道:“此是陰司泉路。你壽未終,何故至此?”寶玉道:“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那人道:“故人是誰?”寶玉道:“姑蘇林黛玉。”那人冷笑道:“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無魂無魄,何處尋訪?凡人魂魄,聚而成形,散而為氣,生前聚之,死則散焉。常人尚無可尋訪,何況林黛玉呢?汝快回去罷。”....."汝尋黛玉,是無故自陷也。且黛玉已歸太虛幻境,汝若有心尋訪,潛心修養,自然有時相見。"
2,最吸引眼球的書名——《情僧錄》。
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我們看空空道人空見色、色生情、情入色、色悟空的一生,再聯系寶玉之情路及最后的離家出走,是不是感到兩者高度相似?情僧是否也可看作是寶玉?《情僧錄》是不是可以解釋為"一個和尚的情愛史"?
3,最概括的書名——《風月寶鑒》。
小說原作中說: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鑒》。孔梅溪題寫此名也很有道理。
風月,即情愛。小說的主線索即寶玉黛玉的愛情故事。除此之外,小說還寫到很多別樣的情愛故事。檢索一下回目就有許多:《薄命女偏逢薄命郎》,《王熙鳳毒設相思局》,《秦鯨卿得趣饅頭庵》,《俏平兒軟語庇賈璉》,《癡女兒遺帕惹相思》,《齡官劃薔癡及局外》,《含恥辱情烈死金釧》,《變生不測鳳姐潑醋》,《鴛鴦女誓絕鴛鴦偶》,《賈二舍偷取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俏丫鬟抱屈夭風流》,《縱淫心寶蟾工設計》。
這些風月事,有真情癡情,有吃醋設局,也有濫情奸情,不一而足,算得上是情事大全了。寶黛愛情故事在這樣一個情愛的大背景下來表現,就愈發顯得難能可貴。后世作家寫情事大概難出其右了,無怪乎作品命名為《風月寶鑒》。
4,最流行的書名——《紅樓夢》。
據甲戌“楔子”所記,共有5個題名,最初名為《石頭記》,吳玉峰將之命名為《紅樓夢》。真正成為書名由《石頭記》向《紅樓夢》演變的轉折點的,還是程、高本的出現。從此,《紅樓夢》作為正式書名便取《石頭記》而代之了。此后,《紅樓夢》一名更是深入人心,一般讀者更是只知《紅樓夢》不知《石頭記》。
說到底,是《石頭記》,還是《紅樓夢》,其含義是很不一樣的。這不僅僅是因為“《紅樓夢》這名字文雅、迷離,不似《石頭記》質樸、顯露”,更是因為《紅樓夢》一名契合了貫穿中國傳統文化中“人生如夢”的儒道哲學思考。從聽天由命,毫無作為的“生死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莊子·德充符》),到與整個自然、整個宇宙合而為一的“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莊子通過“心齋”、“坐忘”等等泯物我、同死生、超利害、一壽夭,點明所謂夢與醒和死與生,是可以從精神上予以超越的。“紅樓夢”這一復合意象指向的正是這一依歸。從詩人對“夢”的依傍和表述———“夢后樓臺高鎖”,“覺來知是夢”,“來去春夢幾多時”,“十年一覺揚州夢”,“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夢里不知身是客”,“神女生涯原是夢”,“事如春夢了無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萬事到頭都是夢”,“猶恐相逢是夢中”,“世事短如春夢”,“沉思前事,似夢里”,“自古英雄都是夢”,“百歲光陰一夢蝶”,“好夢由來最易醒”等等與小說空、色、情這些主題架構的契合中,不難看出,“夢”在語言和文化上的所指和能指,遠非類似把玩的“石頭”所能比肩。
第五回《賈寶玉神游太虛境 警幻仙曲演紅樓夢》。寶玉在秦可卿香艷非常的臥室小睡,夢中到了太虛幻境,翻看了《金陵十二釵》判詞,欣賞了命名為《紅樓夢》的套曲。
命名為《紅樓夢》的套曲,僅僅看曲牌名,【引子】【終身誤】【枉凝眉】【恨無常】【分骨肉】【樂中悲】【世難容】【喜冤家】【虛花悟】【聰明累】【留余慶】【晚韶華】【好事終】【飛鳥各投林】,也可以感受到全書風貌。以《紅樓夢》做書名,也是虛實結合的好例子。
5,最悲催的書名——《金陵十二釵》
自打張藝謀拍出電影《金陵十三釵》,這個書名就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