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書學習法訓練營#)她哭了,你真的感受到了嗎?

感受.jpg
一、感受是什么?

感受,一是受到;感染。二是體會;感想感官偵測到外境的能量變化,于個體內在所產生的生化反應;感受是生物的基本能力,辨別有無生命活動的重要憑據。(百度百科)

最初感受的定義是,生理上神經反應,慢慢地,我們經常用來形容心理活動。
比如:熊孩子被老師訓了一頓,工作上被領導罵了一頓,你的感受怎么樣?

如果在和他人的溝通中,不能感受到對方的反應(情緒、行為、思維變化)那溝通就不能順暢通,甚至會很暴力(關系破裂,極度反抗)。怎樣體會他人的感受呢?

在《非暴力溝通》中談到了感受的重要性。

非暴力溝通第二個要素是感受。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成熟的人十分敏銳,就像聽交響樂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起伏。“然而,根據羅洛.梅的敘述,大多數人的感受”像軍號聲那樣單調“。
人們認為感受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權威主張的”正確思想“。于是,我們被鼓勵服從權威而非傾聽自己。漸漸地,我們習慣于考慮:“人們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討班中,一位大學生說,室友將音響的聲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著。我詢問他當時的感受,他說“我覺得在晚上不該這么大聲。”我提醒他,雖然他用“覺得"這個詞,但他表達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請他再試著表達感受,這一次,他說”聲音太大了就沒會打擾到別人。“我向他解釋,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斬釘截鐵地說”我沒有什么感受。“
很明顯,他有強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體會不到,更不用說表達它們了。體會和表達感受并不容易。

二、怎么感受才是合適的?

正如上面的內容所說的那樣:

  • 1、非暴力溝通的一個條件就是感受。感受自己的情緒,感受他人的情緒。
  • 2、成熟的人,也可以說情商高的人,會敏感地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波動、心理活動。
  • 3、人們常常會落入應對感受的三種壞情況:

第一種是,單調的感受,比如,別人罵了你,立刻憤怒,卻忘了有可能忠言逆耳。
第二種是,習慣于服從權威主張的“正確思想”,比如,見了領導就要鞠躬笑臉,滿臉歡喜。
第三種是,我們沒有了感受,剩下的只是看法。

這里要區分看法和感受,感受是某件事對你造成的情緒、心理變化或者說神經刺激、心理刺激,而看法是你對事情或他人的評價。

三、她哭了,我沒感受到

前幾天,老婆因為工作上的壓力,還有孩子上學的問題,情緒低落。

晚上8點回到家里,我和上幼兒園的寶貝正在畫畫,她換了鞋子和衣服,問我“今天老師留的作業做了沒?”

“不知道哦”我答道,老婆立馬生氣了,“你就不能把作業做了,每次都是我操心?”

“這個事本來就會你當初說要做的,現在早上都是我送孩子。”我沒好氣地反駁道。

“好,我來做,真是累死了,什么事都得靠自己。”老婆疲憊地走到床邊,轉頭過去,用手抹了下鼻角。

我沒再說,但整個過程,我真的沒有用心感受到她的感受,而是,那么客觀,那么冰冷,都是看法,都是評價。

四、正確感受的姿勢,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正如《非暴力溝通》中所提到的那樣,真正好的溝通

  • 首先要做到感受。感受到自己生氣了,就要問問自己為什么生氣。往往都是語言的刺激帶來的生理反應,直接觸發情緒。后面可想而知。同時,感受到他人的情緒狀態,避免激化不好的情緒。比如,工作上,領導罵你了,你當然不能回罵了。但是,當你家小孩罵你了,你會怎么樣?先去感受他的難過、傷心、憤怒。
  • 其次,脫離掉那些陷阱。看法、單調的情緒回應、我不能認慫、別人會怎么看?
  • 最后,正面的情感一起慶祝,負面的情感,用愛包圍。她生氣了,你也生氣了,只能是吵的不歡而散。她高興了,你就不要不高興,板著臉掃興了。記住正能量疊加,負能量減半。

她悲傷了,就給個肩膀讓她靠靠,不要評價,不要分析,不要言語。
她高興了,就讓自己高興起來,合奏一曲交響樂。


客官,點個贊再走吧。
另外,告訴你個秘密,不需掃碼就可以關注我哦,嘿嘿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