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一份體檢報告?關于體檢你可能存在的疑問?

? ? 現在的人越來越重視自己以及家人的身心健康,所以會定期安排體檢。但是體檢容易,當拿到報告的那一刻就蒙圈了,感覺自己是不是哪哪兒都是毛病,面對這密密麻麻的報告該如何下手呢?其實大家不必過分擔心,有些只是小毛病,如果等不及專家為您解讀報告,那么首先你得自己學著如何看懂一份報告,讓自己冷靜、客觀、科學地面對問題。

血液生化指標

(1)、高血壓

高血壓常常被人們掛在嘴邊,可什么是高血壓呢?血液好比水,水壓就是水對于水管的壓力,血壓就是血液對血管的壓力,高血壓就是對于血管的壓力相對于正常增大了。如果水壓太大,水管會爆,如果血壓太高則血管也會破裂(特別是心腦血管破裂引發中風等危害)。

提醒:除了看醫生,你還得?

1、飲食低鹽(高鉀鹽、低鈉鹽)、低脂、宜清淡,控制體重,多吃芹菜、葫蘆、木耳、番茄、荸薺、蓮子等降壓食物。

2、力戒煙,少飲酒。切記:戒煙對高血壓病治療至關重要,不可輕視之!!!

3、控制情緒,謹記"氣死周瑜"、"笑死牛皋"的故事,一笑而過,淡定坦然。

(2)、甘油三酯偏高

甘油三酯來自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在肝、脂肪組織及小腸合成,如果甘油三酯過量,囤積于皮下就會使身體肥胖,囤積于血管壁則造成動脈硬化,囤積于心臟就會導致心臟肥大,囤積于肝臟則會造成脂肪肝,是衡量身體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 偏低:低β-脂蛋白血癥或無低β-脂蛋白血癥;嚴重肝病、吸收不良、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

↑ 偏高:冠心病;原發性高血脂癥、動脈粥樣硬化癥、肥胖癥、糖尿病、痛風、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癥等。

提醒:除了看醫生,你還得?

1、清淡飲食,吃低脂食物,最好食用植物油。

2、多運動,快約起跑來。

(3)、總膽固醇

↓ 偏低:或會存在甲亢;嚴重肝臟疾病;貧血、營養不良等。

↑ 偏高: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各種高脂血癥、膽汁淤積性黃疸、甲減、類脂性腎病、糖尿病等;長期吸煙、飲酒、精神緊張。

(4)、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通俗地理解為"好"膽固醇,可以減少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如果指標偏低,患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越大。

↓ 偏低:常見于動脈粥樣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腎病綜合征、應用雄激素等。

↑ 偏高:限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起到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5)、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通俗地理解為"壞"膽固醇,它的水平升高會增加患冠心病、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但這個指標不是越低越好,偏低可能是營養不良或得了慢性貧血等疾病。

↓ 偏低:無β-脂蛋白血癥、甲亢、吸收不良、肝硬化等。

↑ 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夠進人動脈壁細胞,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過高能致動脈粥樣硬化,使個體處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險;遺傳性高脂蛋白血癥、甲減、腎病綜合征、肥胖等。

(6)、血糖

血液中的糖分就是血糖。它偏高和偏低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低血糖會引起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等癥狀,誘發腦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高血糖則會引發血管病變、糖尿病等癥狀。

提醒:除了看醫生,你還得?

1、血糖偏低者要注意規律進食,運動量需恒定,隨身攜帶干果、糖果等以備不時之需。

2、血糖偏高者要控制總熱量攝入,定期檢測血糖,注意護腳。

血常規指標

血常規檢測會用上下箭頭來提示是否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簡單來說,紅細胞、血紅蛋白低是貧血;白細胞增高是各種細胞感染、炎癥、嚴重燒傷;中性粒細胞比率增高是細菌感染、炎癥等,降低則可能顯示病毒性感染。

(1)、紅細胞

紅細胞是血液運送氧氣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時還具有免疫功能。如果體檢發現紅細胞增高,首先得思考提前幾天是否有過禁(脫)水、重體力勞動、高原旅游等情況,這些都會引起紅細胞異常。但也不排除紅細胞增多癥、各種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肺疾病造成的指標異常。

↓ 偏低:可能會貧血,典型的表現為上樓氣喘吁吁,臉色蠟黃。

↑ 偏高:會使得血液黏度增大,引起血液流通不暢。

(2)、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是反映紅細胞大小的一項指標。貧血時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升高,缺鐵性貧血紅細胞體積分布明顯升高,如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正常者,缺鐵性貧血可能性不大

故常作為缺鐵性貧血的篩選。如果此項指標異常,需就醫結合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紅細胞體積等指標進行綜合評估。

(3)、白細胞

白細胞是人體與疾病斗爭的“衛士”,當病菌侵入人體體內時,白細胞能通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

如果體內的白細胞的數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癥。白細胞值增高常見于急性細菌感染等;白細胞值降低則常見于病毒感染等。

↓ 偏低:說明身體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皮膚表面容易感染病。

↑ 偏高:說明身體可能有炎癥,如扁桃體炎、肺炎、闌尾炎等,如果白細胞高得太多,則有可能跟血液病有關,應到醫院血液科做進一步檢查。

(4)、血小板

血小板是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質裂解脫落下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塊胞質,具有止血凝血等功能。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脾切除后都易出現血小板增多情況。血小板降低 主要原因是骨髓生成障礙和體內消耗過多,需要排查轉移性腫瘤、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亢及藥物等原因。

↓ 偏低:血小板減少或會存在再生障礙性貧血、放射性損傷、急性白血病、上呼吸道感染等癥狀或疾病。

↑ 偏高:血小板增多或會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

(5)、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是一個廣譜性腫瘤標志物,它能向人們反映出多種腫瘤的存在,對大腸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療效判斷、病情發展、監測和預后估計是一個較好的腫瘤標志物,但其特異性不強,靈敏度不高,對腫瘤早期診斷作用不明顯。

出現癌胚抗原偏高時并不代表你患有癌癥,正常血液內也含有癌胚抗原,到醫院做一個全面的防癌體檢,你會發現身體倍棒!

尿常規指標

(1)、尿蛋白

尿內出現蛋白稱為蛋白尿,也即尿蛋白。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規檢查測不出,當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規檢查可以測出即為蛋白尿。其結果可用陰性、微量、1-4個加號表示(“+-”為疑似陽性),加號越多或數值越高則尿蛋白越多。

陰性:正常

陽性:或因精神緊張、劇烈運動、妊娠期等引起,此外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也會顯示尿蛋白陽性。

提醒:除了看醫生,你還得?

1、多吃水果,疏菜,赤小豆 紅棗,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豆制品及發物(海鮮,公雞,蝦,蟹);

2、少用腎毒性藥,如一定要使用藥物,需要向醫生說明情況,遵照醫囑,選擇對腎毒性較小的藥物。

(2)、尿糖

尿糖是指尿中的糖類。說起尿糖指標異常大家第一反應是糖尿病。但是尿糖陽性并不等于糖尿病,健康的人尿里也偶見尿糖。而糖尿病的診斷依據則是血糖。但如果尿液中含量高,就有必要去確診是否患有糖尿病了。

陰性:正常

陽性:糖尿病、腎性糖尿、顱內高壓、甲亢、垂體前葉功能亢進及嗜鉻細胞瘤等。

(3)、尿白細胞

陰性:正常

陽性:泌尿生殖系統炎癥、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腎盂炎、腎盂腎炎、腎結核;淋病及泌尿生殖系統腫瘤。

(4)、尿酮體

陰性:正常

陽性:(1)生理性:過度饑餓、分娩后、進食多量脂肪。

(2)病理性:糖尿病酸中毒、妊娠等。

心功能指標

(1)、竇性心律

人體右心房上有一個竇房結,人體正常的心跳就是從這里發出的,它可以自動地、有節律地產生電流,電流按傳導組織的順序傳送到心臟的各個部位

從而引起心肌細胞的收縮和舒張,竇房結每發生1次沖動,心臟就跳動1次,在醫學上稱為“竇性心律”。所以,當你的體檢報告上出現竇性心律時,那是正常的,不要自己嚇唬自己哦。

(2)、早搏

心臟的跳動是有規律的,突然哪天它一高興,提前跳了一下,那就是發生早搏(過早搏動)了。早搏可見于正常人,也或見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

情緒激動,神經緊張,疲勞,消化不良,過度吸煙、飲酒或喝濃茶等均可引起早搏發作。如果你被心電圖檢查捕捉到早搏說明你有必要就醫仔細檢查了。

提醒:除了看醫生,你還得?

1、戒煙,限酒,少喝濃茶,咖啡等,這是在心臟早搏的飲食上首要注意的,這些都是心臟早搏的一些致病因子;

2、要注意休息,許多人早搏發生的頻率與休息情況成反比,休息得越好早搏越少,這就是為什么24小時動態心電圖,夜間早搏會少的原因。

(3)、心電軸左/右偏顯著

心電軸的范圍一般為-30至+90度之間,偏移一般受到心臟在胸腔內的解剖位置,心臟的功能,年齡體型有關。心臟某些疾病也會造成心電軸改變,如出現顯著電軸偏離,可以去心內科檢查咨詢。

(4)、T波倒置/低平

T波是心電圖五種波形之一,T波發生倒置/低平提示缺血不代表出現了嚴重的心臟疾病,T波改變也與精神壓力過大,緊張等有關。心電圖只是一個提示,不是診斷一個疾病。如果不放心可以配合心臟彩超和心肌酶譜的檢查進一步確定病因。

腎功能

(1)、血尿酸

↓ 偏低:見于惡性貧血、Fanconi綜合征等。

↑ 偏高:腎小球濾過功能損傷;體內尿酸生成異常增多,原發性痛風、多種血液病、惡性腫瘤、慢性鉛中毒、長期禁食等。

(2)、血肌酐

↓ 偏低:老年人、消瘦者血肌酐會偏低,一旦上升,要警惕腎功能減退可能。

↑ 偏高: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

(3)、尿素氮

↓ 偏低:主要見于腎功能障礙、嚴重的肝臟疾病病人。

↑ 偏高:(1)腎功能不全、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腎衰竭,而且其尿素升高與病情成正比。

(2)腎前因素如水腫,脫水,循環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休克等。

(3)腎后因素如尿路結石,前列腺腫瘤或肥大等原因引起的尿少;尿滯留。

(4)體內蛋白質分解旺盛,如上消化道出血、甲亢等。

(5)生理性增高見于高蛋白飲食。

肝功能

肝功能檢查里,人們關注度最高的是轉氨酶。轉氨酶分為兩種: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簡單的說,這兩個指標如果其中一個升高可能提示問題不大,但同時升高往往意味著肝細胞受到了損傷。

(1)、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 偏低:-

↑ 偏高:多見于肝膽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動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膽結石,膽管炎,膽囊炎;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時的肝淤血、腦出血等;骨骼肌病如多發性肌炎、肌營養不良等。

(2)、谷草轉氨酶

↓ 偏低:-

↑ 偏高:急性肝炎、藥物中毒性肝壞死,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胸膜炎,腎炎及肺炎;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皮肌炎,臍壓性肌肉損傷時也可升高。

(3)、堿性磷酸酶

↓ 偏低:重癥慢性腎炎、兒童甲狀腺機能不全、貧血等。

婦/男科常見問題

(1)、乳房纖維瘤

乳腺纖維腺瘤是發生于乳腺小葉內纖維組織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盡管乳腺纖維瘤是良性腫瘤,但也有惡變的可能,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要遵照醫囑,定期復檢。

特別是妊娠哺乳期間瘤體增長很快或年齡偏大,病程較長者,應提高警惕,及時就診,防止病情變化。

(2)、前列腺特異性抗原

前列腺特異抗原是用于前列腺良性與惡性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的重要指標。前列腺肥大與前列腺炎這兩種良性疾病,也會造成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升高。

如果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濃度過高時,發生前列腺癌的機會就會增加,需要定期檢查,預防疾病發生。

五官科常見問題

(1)、麥粒腫

麥粒腫,好比眼睛里長了一個青春痘,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經常揉眼睛、熬夜過度等不注意用眼衛生的事情都容易患上麥粒腫。通常它會自動消失,如果長時間膿腫情況還是不能改善的話,就要去醫院治療了。

提醒:除了看醫生,你還得?

1、注意用眼衛生,杜絕用臟手及臟手帕擦眼等不良習慣;

2、注意休息,不熬夜,不要使眼睛過度疲勞;

3、忌食辛、辣食物、如大蒜、花椒、辣椒等;

4、不宜多吃油膩厚味菜肴、多吃蔬菜,少吃糖。

(2)、高/低眼壓

眼壓就是眼球內部的壓力,就像給氣球注入氣體一樣。太高會漲的疼,太低又維持不了正常形態。出現異常時,并不代表一定患有青光眼。用眼過度、睡眠不足,甚至眼部發炎都可能使眼壓暫時變化。

(3)、早期白內障

許多人談白內障就色變,通俗點就是“上帝開始在我眼前遮住了簾”,是眼睛內晶狀體發生混濁,阻礙光線進入眼內,從而影響了視力。初期混濁對視力影響不大,但需要積極配合醫生便可以控制和減慢病情發展。

提醒:除了看醫生,你還得?

1、盡量不要長時間在昏暗環境事閱讀和工作;

2、避免在強烈的陽光、燈光或其他輻射線照射下工作和學習,在戶外活動時,應戴有色眼鏡,以防輻射線直射眼睛。

(4)、鼻中隔偏曲

科普,鼻中隔并不是鼻梁的專業術語,鼻梁是鼻骨,而鼻中隔是把鼻腔分成左右兩部分的組織,鼻中隔偏曲不會引起鼻梁塌陷的。

不過鼻中隔偏曲會引起鼻塞、鼻出血、頭痛等癥狀。小到鼻外傷,大到鼻腔或鼻竇腫瘤都可能引發鼻中隔偏曲,需要根據臨床檢查對癥下藥。

提醒:除了看醫生,你還得?

1、定期體檢關注鼻中隔偏曲情況, 它是阻塞鼻竇竇口成為慢性鼻竇炎主要原因;

2、多喝水,避免著涼感冒,可以做一下過敏原試驗,查看是對那些物質過敏,平時避免接觸。

(5)、牙結石

牙結石的結石和膽結石的結石并不一樣,牙結石開始是乳白色的軟垢,會因逐漸的鈣化而變硬。它是牙齦炎、牙周病發展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

如果不注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即使通過超聲波噴砂潔牙,徹底潔治后,牙結石也很容易很快再次沉積在牙齒表面。

(6)、阻生智齒

智齒萌出過程中因硬軟組織阻礙,極易引起局部冠周紅腫、疼痛,局部淋巴結腫大等,個人應該根據自身狀況,進行齦瓣切除手術,必要時拔出智齒。若無不適應癥狀最好可以保留。

器官功能性指標

(1)、總蛋白

總蛋白主要用于判斷營養狀態、肝臟功能、腎臟功能、有無感染等。一般人的總蛋白會在一個合理區間內,假如超出這個區間,說明肝臟有一定的受損,需要結合其他指標做進一步檢查判斷。

(2)、谷丙轉氨酶偏高

肝功檢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血清谷丙轉氨酶。肝細胞發生炎癥病變,引起細胞腫脹、壞死或肝細胞膜通透性增高等,均可使谷丙轉氨酶釋放于血液循環中,而使血清谷丙轉氨酶增高。大量喝酒、食用某些食物也會引起肝功能短時間損害。

提醒:除了看醫生,你還得?

1、調節情緒,不要過分緊張和焦慮,這樣不利于指標的恢復。

2、戒酒,多食用富含維生素B和高蛋白的食物,能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此還應注意新鮮蔬菜和水果的補充。

(3)、膽結石

膽囊結石為膽固醇結石或以膽固醇為主的混合性結石和黑色膽色素結石。僅在體檢時,稱為靜止性膽囊結石,對人影響并不大。如果結石直徑較大則需要紅外線碎石或手術將結石取出。

提醒:除了看醫生,你還得?

1、注意及時保暖,居室溫度適宜,因為受寒可使全身機體抵抗力降低誘致急性發作;

2、做一些如跑步、跳繩等運動有助于排除較小的結石;

3、每日多喝水,少食油膩、高脂和刺激性強的食物,會引起膽囊收縮而致膽膠痛的發作。

(4)、尿酸偏高

尿酸是體內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經腎臟排出。尿酸高是人體內有一種叫做嘌呤的物質因代謝發生紊亂,致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種代謝性疾病。尿酸長期增高可致痛風及泌尿系統結石和腎功損害。

提醒:除了看醫生,你還得?

1、注意少進食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火鍋等高嘌呤的食物。

2、每日飲水大于2000ml以上,有助于降低尿酸。

(5)、胃竇粘膜充血水腫

胃竇粘膜充血水腫是判斷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重要指標,這是消化系統的一種常見病,屬慢性胃炎中的一種,可因嗜酒、喝濃咖啡、膽汁反流等引起。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還會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和絞痛的癥狀。

提醒:除了看醫生,你還得?

1、戒煙酒,戒煙酒,戒煙酒,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減少食鹽攝入,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避免對胃有刺激的飲食,飲食宜軟易消化,避免過于粗糙、過于濃烈的香辛料和過熱、過冷飲食。

3、注意保暖,胃是要暖的。

(6)、幽門螺旋桿菌尿素酶抗體

幽門螺桿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尿素酶抗體陽性說明你被感染了這種細菌。

但是它沒有你想象的可怕,調查研究顯示,在全世界大約有一半的人會感染并攜帶幽門螺旋桿菌,這當中85%的人不會出現癥狀。

提醒:除了看醫生,你還得?

1、辟謠,幽門螺桿菌傳染性≠胃癌傳染性,發展至胃癌的幾率是1%;

2、幽門螺旋桿菌傳染力很強,可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傳播,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養成勤洗手、勤消毒的良好習慣。

腫瘤標志物檢測

很多人在拿到體檢報告上看到腫瘤標記物異常,就會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以為自己已經得了癌癥。醫生表示,一般輕度升高可能提示的不是癌癥而是其他疾病,如果升高比較明顯,比如3倍以上的升高,需要及時通知體檢患者,馬上到相關專科進行進一步檢查。

(1)、甲胎蛋白AFP

原發性肝癌的最靈敏、最特異的腫瘤標志,女性妊娠期也會升高。

(2)、癌胚抗原CEA

胃腸道腫瘤、胰腺惡性腫瘤,肺癌等,此外也會存在結腸炎、胰腺炎、肝臟q疾病、肺氣腫等。

CA15-3

CA19-9

胰腺癌患者該項指標較高。手術切除腫瘤后,CA19-9濃度會下降,如再上升,則可表示復發。結直腸癌、膽囊癌、膽管癌、肝癌和胃癌的陽性率也會很高,若同時檢測CEA和AFP可進一步提高陽性檢測率。

CA125

是上皮性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標志物。胰腺癌、肝癌、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炎,急性胰腺炎、腹膜炎、肝炎、肝硬化腹水也可使CA-125升高,CA-125升高還與腫瘤復發有關。

PSA

前列腺癌的特異性標志物。

(3)、乙肝5項

HBsAg、HBeAg、HBcAb

陽性即“大三陽”,多見于急性或慢性乙肝,病毒復制快,有傳染性。

HBsAg、HBeAb、HBcAb

陽性即“小三陽”,多見于急性乙肝趨向恢復、無癥狀HBV(乙肝病毒)攜帶者,病毒復制相對較慢,傳染性相對較小。

HBsAg、HBcAb

陽性見于無癥狀HBV(乙肝病毒)攜帶、急性HBV感染。

HBsAb、HBeAb、HBcAb

陽性表示感染后恢復,已獲得免疫力。

HBeAb、HBcAb

陽性表示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恢復期。

HBsAb

陽性表示接受過被動或主動免疫,對HBV(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HBcAb

陽性表示急性HBV(乙肝病毒)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發病但可傳染)。

血常規檢測會用上下箭頭來提示是否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簡單來說,紅細胞、血紅蛋白低是貧血;白細胞增高是各種細胞感染、炎癥、嚴重燒傷;中性粒細胞比率增高是細菌感染、炎癥等,降低則可能顯示病毒性感染。

現在健康咨詢越來越多,很多專家建議我們每年應該至少一次進行定期體檢。那么,我們什么時候去體檢?當身體出現哪些癥狀,我們該去體檢呢?

當身體出現以下癥狀提醒你該去體檢了!

1.腰疼:這可能是膀胱炎或者附件炎。應該到醫院驗血、驗尿,需要的話可做膀胱鏡檢查。這時要多喝水,忌辛辣、含香料的食物。要消炎和理療,用南瓜油或檀香油泡澡效果會很好。

2.經常頭暈:應檢查血壓。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能患低血壓,女性通常在35-40歲時出現。要調整飲食,選擇一些有益的體育運動,比如游泳。

3.早上起來眼睛微腫:這很可能是長期疲勞的結果。如果水腫經常出現,那就要檢查一下腎。

4.易怒:因為一點兒瑣事就哭泣,如果這與你的性格不符,就需要檢查甲狀腺,中樞神經系統對甲狀腺激素失調最敏感。

初期癥狀為容易激動、脾氣暴躁、愛哭、失眠、胃口雖好但卻日漸消瘦,女性有可能表現出月經紊亂。

5.晚上腿腫:這是慢性靜脈衰竭的癥狀。需要多吃生的蔬菜,它們含有可以加固靜脈壁的纖維。

6.手腳經常抽筋:可能是缺鈣和維生素D,要多吃奶制品、肝臟、海鮮。

7.大量脫發: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分散性脫發(頭發從頭部各處脫落)。頭發大量脫落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心理壓力、未治愈的感染或不正確的飲食,也可能是某些疾病或先天性疾病所致。

8.比往常多汗:這可能是血管植物神經錯位。如果普通的鎮靜劑不起作用的話,就要去看醫生了。

9.體重變化、經常口渴:這些癥狀有點像糖尿病,有必要去做血糖檢查。如果檢查結果還算正常,就不要再吃甜食和油膩的食物。

常規體檢的常見問題

身體沒有任何不舒服,需要做體檢嗎?

沒有不舒服并不代表健康,許多疾病在初期和萌芽狀態都無自覺癥狀,外觀上也看不出生病的樣子,定期的健康檢查,可及早查出潛在的致病因子或功能異常情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

年輕力壯,需要做體檢嗎?

年輕力壯者,不論男女都必須做定期體檢。疾病發生的原因是由于遺傳、環境及生活習慣等因素而漸進發生,與年齡不存在因果關系,通過科學儀器的正確檢測,可有效檢出疾病的存在,愈早檢出,治療效果愈好。青壯年是家庭的重要支柱,一旦夫妻雙方有一方潛伏著疾病,全家生活步調就會亂了。

抽血檢查可以查出癌癥嗎?

通過抽血檢查,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是否發生某些癌癥,但不能篩檢所有癌癥。換言之,醫生只能根據檢查結果的提示,是否有某種癌癥,而不能判斷出是否沒有某種癌癥或其他癌癥。如果結合b超、x線、ct、核磁共振等檢查,有助于提高癌癥的早期發現概率。

健康檢查可以篩檢所有性病?

性病有很多種,包括梅毒、愛滋病、淋病、衣原體、支原體感染及病毒濕疣等,健康體檢套餐一般不包括性病檢查項目,這涉及個人隱私權和選擇權。如您認為有必要,可以向醫生提出要求,增加梅毒、艾滋病等性病檢查項目,也可以到婦科、泌尿科、性病專科去檢查。

體檢查出有脂肪肝,會不會變成肝癌?

脂肪肝是健康開始閃亮黃燈的警告,必須找出原因,立即改善日常的生活壞習慣,例如:增加運動量、減肥、戒酒、飲食控制、降低血糖及血脂等,從調查結果來看,如不注意積極治愈脂肪肝,最終有近8%的脂肪肝患者會出現肝纖維增粗,直至肝硬化。

這次檢查一切正常,多少年內可以不必再去體檢了?

身體狀況隨時都在改變,必須長期注意和保養。這次檢查結果正常,說明你目前可能體內尚無潛在疾病,也可能已有初起疾病,但因變化很輕微以致檢測不出來。人體的健康會隨著時間、年齡、生活習慣及工作壓力而改變,所以仍需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若是慢性病者,目前雖正常,最好半年參加一次該病的全面檢查。

怎么看體檢報告?

體檢報告是你目前身體健康狀況的一份總結,不可等閑視之。正確的態度是:一看二查三聽從。首先認真“看”體檢報告上的綜述和建議;接著是“查” 各種檢查報告是否完整,各項數據和結論如何;三是“聽從”聽從醫生給的建議,必要時帶著體檢報告和各項檢查結果,根據體檢醫生建議的提示,到相應的專科去就診。在專科問題上,體檢醫生難以替代專科醫生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檢驗數據高于或低于參考值,就是不正常嗎?

當檢驗數據高于或低于參考值時,有時有協助診斷的價值,有時可能只是一個提示信號,不能單獨判斷明確其意義,需要結合病史和其他檢查一起判斷。檢測的儀器也經常會有偏差。因此,不要單憑檢驗結果判斷,還是要醫生綜合分析。遇到某些專科問題,還是到相應的專科咨詢或就診,比較合適。

雖然體檢已經這么普及

但是大家對它的認知還是存在誤區

誤區一:體檢一味求貴

體檢價格一直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有的體檢者經濟能力比較好,想一次性查得更全面、更徹底,選擇價位比較高的套餐,也無可非議。價格較高的套餐往往包含全套指標。

一般性況下,建議體檢者先從基本的套餐查起,如果查出重要指標有問題,再去做全套的檢查,進一步確診。

誤區二:體檢加重心理壓力

很多人覺得:與其查出大病,造成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倒不如就這樣糊里糊涂。但專家提醒這類人群,早發現、早治療才是解決腫瘤等疾病的最好的辦法。

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癥咨詢委員會的調查報告表明:1/3的腫瘤可以被預防;1/3的腫瘤可以被早期發現、早期有效治療;1/3的晚期腫瘤患者可以通過治療而延長生命和改善生活質量。專家介紹,在中國約1/4的腫瘤患者可活5年以上。

如果是通過體檢查出的疾病一般都處于早期,所以及時治療,而且從經濟上來講,早治療也要比晚治療更省錢。

誤區三:認為體檢是老年人的事

專家指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很大,加上抽煙、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一些原本在老年人才經常出現的疾病都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年輕人往往以為自己的身體很好,體檢只是上了年紀的人才需要。一旦做了體檢才會發現,年輕人的毛病還真不少。定期體檢關系到每個年齡段人群的健康,年輕人同樣不能忽視。

誤區四:體檢合格就是健康

常規的健康體檢是查體而不是查病,可不能對它的期望值太高。它只能說是一個初檢,一些常見病是可以被發現的,比如說,尿常規可以發現腎臟方面的嚴重疾病,而高血壓、乙肝,還有明顯的肺部疾病則可以通過測量血壓、驗血和胸透及時發現。但對于一些較復雜的病,常規的健康體檢就無能為力了。千萬不要覺得體檢合格就萬事大吉,而輕視了醫生在體檢報告中所簽署的意見。要認真實施體檢結論中醫生給您量身開出的健康處方。

誤區五、體檢報告隨手扔

很多人在體檢之后,看看結果就隨手將體檢報告扔了,覺得既然沒查出毛病,就沒有保留的必要。專家指出:人去年和今年的體檢結果可能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其中某項指標有了很大變化,那就有必要引起重視了,因為可能有某種疾病的傾向。

經過醫生對不同時間體檢結果的比較,會發現一年來某人身體狀況的變化,有利于及時做出診斷或防范。因此,體檢報告要好好保存,切勿亂扔。

體檢的間隔時間這樣定

多久做一次體檢?每次檢查應該做哪些項目呢?這要因人而異,要根據自己年齡、性別、職業、健康狀況和過往病史從實際出發,有側重點地選擇體檢時間和體檢項目,以下各年齡段體檢重點可以作為參考

1、健康狀況良好的青壯年

檢查的重點項目是心、肺、肝、膽、胃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壓等。

最好每1~2年檢查一次,但體質較差尤其是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腫瘤等帶有遺傳傾向疾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檢查一次。

2、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兒童

①生長發育檢測,包括稱體重、量身高、測頭圍等。

出生6個月內的孩子每月查一次;

6個月到1歲的孩子每2個月查一次;

1歲到2歲的孩子每3個月查一次;

2-3歲的孩子每半年查一次;

3歲以上的孩子每年查一次。

②血液檢查。包括血常規、微量元素、血鉛等檢查。

③五官科檢查。對先天的語言發育障礙、聽力損傷、斜視等疾病要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④性器官檢查。

⑤骨科檢查。

3、中老年人

人到中老年,各種疾病的患病率也有可能增加,因此,檢查的間隔時間應縮短至半年左右。

特別是步入60歲的老年人,間隔時間應在3~4個月左右,檢查項目由醫生酌情決定,但每次都應檢查血壓、心電圖、X線胸透和血尿便常規。

體檢不是為了查出病,而是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從而進行自身健康管理。

珍愛生命·定期體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