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章

煙霧病鈴木分期是日本學者鈴木(Suzuki)1969年根據煙霧病發生發展過程將其動脈血管造影側位像分為6期:

第1期:頸內動脈分叉狹窄期(narrowing of carotid fork),頸內動脈末端分叉處狹窄,無其他異常所見。

第2期:煙霧血管形成期(initiation of the moyamoya),頸內動脈末端分叉處狹窄,顱底有煙霧血管形成,大腦前動脈(ACA)和大腦中動脈(MCA)的分支擴張,尚沒有顱外至顱內的側枝循環形成。

第3期:煙霧血管增多期(intensification of the moyamoya),ACA和MCA主要分支有缺失,煙霧血管非常明顯,形成煙霧狀血管團,無法在血管造影上識別形成煙霧血管團的每一條動脈。PCA或后交通不受影響,無顱外至顱內的側枝循環形成。

第4期:煙霧血管衰減期(minimization of the moyamoya),煙霧狀血管開始減少,從顱外到顱內的側枝循環逐漸形成。

第5期:煙霧血管減少期(reduction of the moyamoya),從ICA發出的全部主要動脈完全消失,煙霧血管比第4期更少,從顱外到顱內的側枝供血進一步增多。

第6期:煙霧消失期(disappearance of the moyamoya),煙霧狀血管完全消失,僅見到從顱外進入顱內的側枝循環,在此期,ICA對顱內的供血已完全消失,腦循環供應完全依靠頸外動脈或椎動脈。

簡言之,第1-2期的主要特點是ICA狹窄,顱內逐漸出現煙霧狀血管;第3-4期ICA開始出現閉塞,煙霧狀血管逐漸增多;第5-6期ICA閉塞加重,顱內煙霧狀血管逐漸消失,大量顱內外異常血管吻合形成。也就是說鈴木分期從動脈造影的影像上反映出煙霧病是一種動態進展性疾病,其煙霧狀血管是從無到有然后逐漸消失的,并不是所有煙霧病患者都能看到典型的煙霧狀血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