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原名胡霜,自稱“天下第二美”。有一顆天真的好奇心,熱愛滾滾紅塵。好報社群運營總監,自由作家,清華大學培訓的積極心理學指導師。立志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幫助更多人發現自己的優勢,挖掘自我的潛力,突破生命的限制,達到蓬勃的人生狀態。微信公眾號:作家二美。
一 寫作障礙
說到寫作障礙,前幾天我分享了一篇文章,大家從中可以得到一些收獲。
寫作是從無到有的創造性的過程。我們對著空白的文檔或紙,在這上面創造出、寫出很多字,這些字要表達很多意思,也要達到很多目的。這是一個很大的過程。大家以后會發現這個過程很神奇、也會有樂趣。
大家寫作各有各的目的:有的人想通過寫作打造個人品牌,有的人想通過寫作提升經濟條件,有的人想表達情緒、記錄事件。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目的。以前有過這樣的情況,有的人為了賺錢,有的人為了愛好,為了愛好而寫的人鄙視為賺錢而寫的人,覺得為愛好而寫更高尚,為了金錢而寫不高尚。每個人情況不一樣。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需求和方向,你如果愛好就按照愛好寫,他如果想獲得經濟收入就按照他的方向寫,沒有必要大家的目標都一樣。只要有一點相同:大家都想寫作,而且都在寫。
大家面臨的寫作障礙有:
不知道寫什么,寫不出來,怕寫得不好,寫了有沒有用,擔心寫了沒人看,擔心寫了被人笑話。
針對這些障礙,我逐個點評:?
1
不知道寫什么
我們最初的寫作群沒有話題,想著保留大家的寫作自由,你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但很多人沒有方向,后來從十三期開始,每一期提供話題,你既然不知道寫什么,就按照話題來寫。
按照話題來寫,很多人還是發愁,不知道寫什么。問下大家,你看到話題后,有沒有想提前了解它。有的人趕到晚上十一二點才看兩眼話題,寫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這就像你考試時候,在考試之前肯定要做準備,如果不復習上課不聽不學習,考試的時候肯定寫不出來,所以一定要提前做準備,提前對話題進行了解。
2
寫了有沒有用?
這要看你怎么解釋“有用”。
如果說你以賺錢為目的,一上來寫了兩篇文章轉發出去,沒有人給你贊賞,你認為沒用。我認為你的眼光很短淺,你沒有看得更長遠。
我接觸很多作家,有的作家寫了十年幾乎沒有收獲,一年一兩千塊錢也賺不到,但他還是在寫。因為這個事情和做投資一樣,你必須要前期進行投入,就像種莊稼一樣。我想很多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村的孩子從小和莊稼接觸,比如說春天播種,夏天鋤草施肥澆水,秋天才能收獲。不可能種下去的種子一下子就長大了。
如果有群友寫兩篇沒有賺到錢就放棄了,太過于速成,建議你不要走這條路。想短期內快速賺錢,是很難很難的,但是轉發出去獲得一塊錢,是很小的激勵。一定要有自己的價值,才能獲得別人對你經濟上的支持。如果寫作目的只是為了抒發感情記錄東西,寫下來就有用了。
每個人要思考一下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3.
寫了沒人看。
在寫作之前,要問自己,你是寫給自己看的,還是寫給特定的人群看的。
如果說只是寫給自己看,比如寫日記,自己看看就很開心很好。但如果想讓更多的人看,那么更多的人是誰?你有沒有進行用戶畫像,你是寫給小孩子看,還是青年人,還是老年人看,你有沒有對這個人群進行提前了解。
如果想讓自己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什么樣的話題大家更關注?首先是熱點話題,比如每次明星爆料、新聞事件,很多人在關注的。
如何尋找熱點話題?
大家可以看新浪微博熱搜,及時關注,多寫熱點話題,可以讓更多人關注。
經常寫熱點關注,有一個缺陷,很容易被別人牽著走,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個性。
表達大家共同的情緒,愛情、親情、快樂。孤單、委屈,普通人都有的感情,你能否代替他們說出來。你寫的文章幫助讀者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比如說你在職場發展得很好,你想幫助更多人獲得職業上的發展,你可以寫自己的經驗,如何和同事相處經驗傳授,如何更快地處理工作任務,這就能提供實用價值給讀者。
還有一種就是傳遞你的理念、價值觀,去激發讀者。
我喜歡看一些積極心理學的文章和書籍,它建議人發揮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優點,建立幸福的人生。我就想傳達我的價值觀和理念,我認為每個生命都很有價值,每個生命應該發揮它的優勢,而不是壓制自己,活著就應該轟轟烈烈。我就會傳達這樣的價值觀和理念,傳播出去就可以吸引我的同類,或者說一些覺得很壓抑的人看了我的文章就會認同我,也成為我的讀者。
很多人在寫作的時候沒有什么目的,你一定要經常問問自己,我寫這篇文章我想達到什么目的,我到底是寫給自己看,還是讓更多人看,一定要忠于自己的內心,不要欺騙自己。
你要制造稀缺,不是坐在家里隨便想一個,這個稀缺一定是很獨特的而且有價值的。當然有一些暴力、丑陋也可以成為稀缺,但是我不建議走那個方向,建議大家走真善美的方向。
舉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叫終南山祥子,她是一個攝影師,90后女孩,住在終南山,經常在山里面攝影,有人會去找她。她會記錄山里的東西,文字和圖片很美。她這個就屬于稀缺。因為大家都在城市生活,她在山里面生活得很快樂,她傳遞得也是美好。
在北京城有一個老人,他把自己的家的幾層樓全部打造成空中花園,從一層到三層都種滿花花草草,樓頂還有一些果樹和花,連鳥兒也去筑窩。這也是一個稀缺,在城市里看到的,都是鋼筋水泥,遠離大自然很苦惱,這位老人就有辦法讓自己的生活改變,在城市里制造花園。
還有一種方法,你可以采訪很牛的人,在每個領域做得很好的人,他們是如何做出自己的成就,或者采訪一些過得很辛苦的人,通過種種辦法找到一些稀缺的東西。
問題:有時候看到一些題目很抽象?
關于話題,覺得抽象。給大家大范圍的話題,不限定,并不是讓你來限定一定要怎么寫,主要是讓你確定一個小方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百花齊放。
大話題,確定小方向
大家經常上網,特別是熱點事件爆發,看新媒體文章可以發現,一個話題可以有很多種寫法。這并不代表某一個寫法是對的,其他寫法是錯的。每一個人從自己角度來說一些自己的觀點。比如看奇葩說,我看著看著就暈了,不管正方和反方很有理由,都嫩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覺得抽象不用害怕,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寫。
說到寫作障礙,心理上的障礙慢慢克服。
你把這些標準1234列出來,有哪些文章可以達到這樣的標準,可以定這個標準,但是你會很痛苦。仰望太高會有巨大的落差,你可以定一個不那么高的標準,而是可以夠得著的標準。
二 如何積累素材
要解決這些障礙,最主要的就是積累素材。
大作家也要積累素材,大家不要以為他們很有天賦,所以他們很厲害。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一個再有天賦的人,如果他不去進行積累和閱讀,和輸入,他也不會寫出太好的東西。如果你不服氣,可以找一個很有天分但是不學習也能寫出好東西的人,我認為這個可能性幾乎是零。
就像音樂界的莫扎特,是從小開始練習的,天賦加上努力才能得出好的結果。周沖是自媒體的大咖,她是非常勤奮的一個人。她之前寫,早上醒來馬上就拿出kindle開始看書,她一個月買書就花幾千塊。不知道群友有沒有一天內看一頁書,一個月內讀幾本書?
臺灣作家李敖,他特別喜歡積累資料,他家中很多書,每一本書都會標記重點和書簽。如果引用,馬上就找來,胡茵夢是她前妻,她曾經說李敖整天在家里不是讀就是寫,把李敖稱為鬼才,但他的才華也離不開素材積累。
1
直接觀察。
人的身體可以感知。用耳朵、鼻子、嘴巴和眼睛獲得素材。
眼睛可以觀察事物。
有的人看他寫的文章,看到寫的事物身臨其境。說明這個人觀察力特別強。平時生活中要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看細節,比如美女過來長什么樣子,臉蛋、身材、衣服的顏色、樣式、鞋子,笑容怎么樣,眼睛單眼皮,頭發長發還是短發,這是人物。還有環境,比如在過馬路的時候突然看到兩個人在打架,什么時候發生的,什么地點,周圍的人是什么狀態,周遭環境怎么樣,車多不多。除此之外,還有很細微的。
人物的身體語言,人物的肢體語言,比如眼神描寫。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愛情小說,言情作家寫得很動人。為什么很多人看不到那些東西?是因為不存在?
我們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大家現在出去時候刷手機。春天去看花,觀察眼前的景色,觀察植物,人們在干嗎。用心去體會和觀察。
在眼睛的觀察上,女性的能力比男性強。情侶談戀愛的時候,女孩子經常做一些變化,比如換了新衣服,做了發型,特別喜歡男生可以注意到,但是男生大大咧咧可能看不到,注意不到女性。女生會很生氣。觀察力是女生的優勢。看一些女作家寫的東西很細致入微。
說完眼睛說耳朵。
聽覺,我們的耳朵沒有失聰,一刻不停從外界接受信息。比如很直接的一些聲音,一些音樂和噪聲,城市里車流聲,同事的說話聲,咖啡廳喝咖啡時候有人在談話,你有沒有通過聲音去寫一些文章。我有朋友去咖啡廳喝咖啡,聽到別人在聊天,當時他邊聽邊記下,聽得特別認真,他就把這個改編成一部小說。寫作素材無處不在。
還有一種聲音,聽到熟悉的聲音,比如聽到炒菜聲可以想到家。古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充滿眼睛的觀察和聽覺的感觸。
我們曾經布置過一個話題,寫你喜歡的一首歌。突然在某一個場景下聽到一首歌,就覺得這首歌特別動人,有的開心,有的悲傷,甚至會流淚。聲音也會引發情緒的變化,我很喜歡聽《天空之城》,我聽這個曲子有一種憂傷,說不出的感覺,特別喜歡聽,音樂能觸發人的感情。大家可以多渠道的輸入。
鼻子和舌頭。
鼻子是嗅覺器官,舌頭是味覺器官。寫美食文章,聞到什么香味,嘗菜怎么好吃,有什么感受,推薦大家看汪曾祺的美食文章。
另一方面是感知和情緒。
人都有情緒的變化,一天之中,比如早上很生氣,晚上很開心。你的情緒如何變幻,什么事情引發你的情緒?當你開心的時候或難過的時候找朋友聊天,你聊的是什么?建議大家下次聊天可以把話錄下來,整理成文字。大家會發現,當你情感強烈的時候,你的表達能力特別強。有時候你覺得一個人不會說話,平時就像一塊木頭,但是他憤怒的時候就會說出很多話,他在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也會說出很多話。他什么都不說,是因為情緒沒有到,一旦情緒到了,就可以說出很多話。我發現自己和人吵架的時候特別能說,我有時候什么都寫不出來,就去群里和朋友扔個話題在那狂聊,聊完天之后我發現自己挺能說的。我把自己聊天的話整理出來就可以整理成一篇文字。這種方法對我很有用。
我說的聊天和吵架不是去罵人,這很低端。高端的吵架是屬于爭論,討論一個話題。用心看看大家如何爭論,辯論的過程中,人的主動性會被激發出來。我和別人辯論的時候很著急,發現別人例子很多,我什么都舉不出來,我就趕緊去網絡搜例子和方法,整理一下發出來,別人以為我很能說,其實我借了網絡的力。
2.
采訪
大家不要把采訪想得那么正式。一想到采訪就是記者拿著錄音筆去采訪。我們不是電視臺記者,不用那么正式。一個很簡單的采訪就是,我們可以簡單采訪家人,身邊的同事朋友。因為寫作的素材不是,你坐在那不動,像餡餅一樣掉在自己頭上。寫作的素材需要主動積累和挖掘。
我們曾經布置一個題目,采訪一個人。很多人寫,我要采訪誰誰誰,但沒有去采訪別人。必須展開實踐,不能偷懶,必須去真實地采訪一個人,而不是嘴上說說。采訪家人和好朋友最方便。首先要和他約一下時間,比如下班后,那么在采訪家人和朋友崇拜的人,你要做一個采訪提綱,這是你但采訪目標,比如想了解他的愛好和目標,想知道他為什么這么上進,如何這么有才華,如何從挫折中走出來。大問題到小問題全部列出來,采訪時候需要錄音,錄音完后要整理變成文字。公開發布之前還要給他看一下,可能有一些微小細節上但錯誤。
你甚至采訪自己,你想問自己什么問題,可以列出來,自己回答。自我采訪,自我了解。
3.?
做筆記
很多人讀書時候翻一眼就過去了,讀書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你是否用心?很多人讀完了什么也沒有記住。這很正常,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
有的人讀書會把他認為有用的句子和觀點記下,還有人作更深入的筆記。把其中引發他感想的記錄下來,寫一段話,這就是讀書筆記。比如這個東西對我有什么用,以后我會怎么實踐,甚至實踐完會補充,我實踐效果怎么樣,我有什么不足,這樣寫下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從學到真正的實踐。
做筆記,不止是讀書時候,還有日常的記錄。像日常的心情,有的作家勤奮到,坐地鐵看到廣告詞打動他,就馬上拿出手機記錄下來。
大家在平時要保持這種敏銳,我們寫作的人一定要打開自己的感官,拓展自己的注意力,那些觸動自己的話語和詩句,一些很零碎的東西要及時記下來,它們就像一粒粒珍珠,放在素材庫里面,最后我們把這些珍珠穿起來,就可以變成漂亮的項鏈。
做筆記這塊,可以用小本子/手機備忘錄,手機上的軟件印象筆記,便簽。我用的是有道云筆記,我會在上面分類和記錄。
4.?
利用互聯網
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方便的素材庫。你想搜什么都能搜到。大家要學會使用,很多人問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在網絡上可以搜到,馬上就知道答案。搜索引擎,百度谷歌,微信里面也可以搜索。有一些專業網站,比如名詞不知道理解,你可以搜索別人是怎么寫這個話題的。
我們要學會利用網絡資源,比如一些新聞事件,電影、電視劇、紀錄片,這些網絡上的好東西。我們可以在網絡上學習和整理。大家都說沒素材,出去找素材太累了,采訪人太累聊,不想出去觀察,那么網絡可以好好利用。
主講人:二美
記錄人:Maggie
END
我是Maggie,這是我在簡書的第14篇文章。
希望對你有啟發。
Maggie強君:自由撰稿人,小說創作者,翻譯,教師,英美文學博士候選人。研究方向:19世紀后的英美文學、女性和性別、空間和敘事學、現當代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