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謝幕的一歲再見,新登場的一歲你好!活到淋漓,不枉此生!

不奮斗,不配活

生日,在我心里有一種強烈的儀式感。

每年的這天,我都習慣以寫點什么的方式,告別自己那個剛謝幕的一歲,迎接這個新登場的一歲。

今年生日的當天陰天,陰著陰著就下起了雨,下著下著雨停天黑了。

陰天,在開了燈的房間,當所有思緒都一點一點沉淀,過往的一年在我腦海里像放電影一樣,一幕幕閃過。

于是我開始盤點過去的2017年中那些對于自己而言可圈可點的事,從天陰寫到下雨又寫到雨停。

雨斷斷續續地在防雨棚、窗戶玻璃上拍打躍動,我的手指噼里啪啦地在鍵盤上翻飛彈動。春雨與手指兩者有規律的節奏交織在一起,旋律靜心凝神,讓不喜歡寫總結的我突然開始享受這種感覺。

我甚至在想,是不是應該用文字更多記錄今后的日子,多寫寫周總結、 月總結、年總結。

總結有什么用,只有經常總結的人才知道,不總結的人是不知道的,因為不總結,你可能連自己這一生怎么過得都稀里糊涂。因為總結,你可能活出了更清晰的人生,知道去哪里,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努力,知道什么時候粉墨登場,更知道什么時候該華麗轉身。

特別是我到不惑之年后,大大小小的總結之于我猶如歲月長河中星星點點的碼頭之于行船,讓我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奔波中歇歇腳,隨即又干勁十足地再出發,駛向下一個碼頭。

我的2017年如果用兩個關鍵詞來總結,便是“充實”和“安逸”。

先說說我這一年的“充實”:

1.寫文:28篇。28篇文章在簡書上最好的閱讀量是2千多。

雖然成績并不突出,產量也不算高,但我一直在寫作的路上堅持著。中間有一段時間人忙得像個陀螺,忙倒不可怕,可怕的是忙且大腦空洞。這種狀態讓我陷入了焦慮,好在即使這樣仍沒徹底停下來,“寫點什么”的想法始終揮之不去。

寫作有力量,文字有溫度。每當親手碼的字,一個個磞出來;帶有自己思考溫度的文章,一篇篇發出來,我都有一種雨后天晴彩虹當空的感覺,美妙極了!多少年來,我愛上了這種感覺。

2.跑步:從2017年清明小長假開始夜跑,后改為午間跑。從剛開始3公里的夜跑到后來中午的5公里。雖沒能做到天天堅持,但至少一周能跑3次。

對于我這種之前一跑步就岔氣耳鳴嗓子干的懶癌患者,進步很大,獲益良多。

和寫文相比,我不是很喜歡運動,大腦的勤快更襯托出四肢的懶惰。沒想到的是不喜歡的事我居然堅持下來了,這對于我而言收獲的不僅是蜂腰翹臀元氣滿滿,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做難事、做不愿意做的事之后的那種自律感、力量感和滿足感。

不奮斗,不配活

3.讀書:0本。一年到頭一本書都沒讀!怎么可能?我之所以寫下的這個首尾相連的“零”更多的是對自己讀書有始無終的一種諷刺。

這也是我為什么在寫文運動之后再總結讀書的原因。

按邏輯順序對一年讀書情況的總結應該放在一開始,因為通常是先有閱讀才有寫作,先有思想輸入才有文字輸出。

然而由于我在讀書這一項上做得令自己很不滿意,所以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就先總結我在寫作和運動上的表現,也為日后的讀書立個可參照的標準。

這一年花在買書上的錢算下來有好幾千,錢花了,書買了,心就安了,仿佛只要完成了買書這個動作,整個閱讀的過程也就自動完成了。

為了表明自己愛讀書的決心,我習慣把書擺在最顯眼和方便的地方:床頭、書桌、包里、車上,營造一種觸手可及,手不釋卷的氛圍,但“哪兒都是書”并不代表自己這一年就用心讀書了。

看似天天在讀書,但每本書都是隨手翻了幾頁而已。一本本看了一兩眼就放下的書像是被孫猴子咬過一兩口就扔了的蟠桃,猴子沒嘗出桃的味道,我也沒讀出書的精髓。

更慚愧的是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書打交道,將書里的精神養份提煉出來,授之以學生。即便這樣,我也很少全身心投入到讀書中,人浮于事。

沉不下心的閱讀只是走走過場罷了,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內容上都是碎片化的。沒有一本書是完整讀完的,要么是蜻蜓點水式地淺嘗輒止,要么是用哪塊讀哪塊的急功近利式閱讀。

這兩種閱讀不是說完全不好,但終屬于泛讀層面,缺乏主題閱讀和深度閱讀,獲得的知識點太零碎,不系統,很難給自己已有的知識大廈填磚加瓦。

一年沒有完整讀完一本,是因為讀書本身是件困難的任務?還是自己忙到真的連讀書的時間都沒有?都不是!

讀書于我而言是一種生活方式,我發自內心地喜歡讀書。即使這一件自己喜歡的事還是沒能抗衡得了懶惰的天性,真正用來讀書的有效時間很少。原因正如村上春樹所說:“當你選擇開始做一件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并非都是坦途,有鼓勵,也有打擊…”

再喜歡的事也不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能完成的,學會堅持做喜歡的事才能真正成為那個想成為的自己。

當問自己有沒有時間讀書時,絕對是一場靈魂拷問!在所有稀缺資源中,時間是這個世界上彈性最大的稀有資源了,一個人可以沒一分錢、沒一個朋友、但絕不會一點時間都沒有。時間是擠岀來的。

我用來的時間都去哪了呢?答案就是:除去工作之外,走路吃飯、臨睡前晨起后都在刷朋友圈。這么大的干勁只為兩件事:關注別人怎樣、關注別人有無關注自己。

如此爭分奪秒是唯恐自己沒有存在感了嗎?還是擔心自己在世界名人排行榜上第幾十億+的排名會變化呢?

想想自己的行為都覺得淺薄之極,可笑之至。一個人太想贏得別人的關注或過于關心別人,都是自我世界不夠豐盈的表現。

專注于我自己喜歡的事,比如沉下心來讀書,堅持鍛煉、持續寫作和演講,變成更好的自己,才是內圣外王之道。

不奮斗,不配活

4.學習:除了看書之外,分別在喜瑪拉雅、得到、趁早三個APP買了十多門課,涉及面比較廣, 從專業到興趣都有。

通常是利用上下班來回路上聽課,有近2個小時。

一年下來,所購課程中有的課堅持聽了,不過也僅僅是聽了,并沒有聽進去多少。因為沒有消化吸收,更缺乏思考,這樣的學習只是一種自我上進的安慰劑,無法豐滿羽翼、強壯筋骨。有的課,沒堅持聽,等同于白買。

5.公益:一年的時間,堅持為西藏貧困山區建設堂小學的孩子們講故事。錄制音頻27個,每個時長近30分鐘。中間還捐了一次款,金額不多僅是一些心意。

做公益幫助他人的同時純凈了自己的心靈,也讓自己更懂得了感恩和珍惜。

6.經歷:經歷即財富。這筆財富是非常珍貴的。期待生命在陰晴圓缺的重復中,能體驗到更多的可能性,經歷不同的人和事。

2017年最值得回味的經歷就是站上了中央電視臺的舞臺。

十幾年站三尺講臺以及經常參加各類大型活動的經驗,讓我具備了較強的舞臺表現力。

但畢竟是央視的舞臺,水準之高要求之嚴可想而知。為此我下足了功夫,找到當地電視臺最好的主持人為我指導。并反復練習,不斷完善。

最后的錄制效果好得始料未及。導演說,是她錄制這檔節目至今效果最好的一場。

很珍惜能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學到很多。這次機會也是突破自我,勇于挑戰的結果。

這次經歷更讓我明白一個質樸的道理:平時沉下心來韜光隱晦、堅持積累,把手里的金鋼鉆打磨到得心應手的程度。關鍵時刻,也就是面臨機會時一定要勇敢爭取,大膽展示,不問西東,只問夢想。

不奮斗,不配活

7.交友:我是一個不喜歡無效社交的人,浪費時間,消耗精力。在社交和獨處之間我更傾向后者,獨處讓我有靜下來的時間和空間,在這段時空里我能舒服地做自己,并可以蓄能儲力。

雖不喜歡無效社交,但喜歡結交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人能讓我看到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開闊視野, 豐富人生。

2017年因為有了上央視的機會,結交了一位導演和一位學者。

這位央視的導演平易近人得讓我誤以為她是我相識多年的閨蜜。

導演名字里帶個“舒”字,我管她叫“舒服”導演。因為她人如其名,長得讓人舒服,鄰家妹妹般的感覺;談吐讓人舒服,如沐春風;傾聽時讓人舒服,專注而真誠,魅力降就臨在她的雙眸。

讓我至今難忘的就是她聽別人講話時的狀態。她往我對面一坐,我看到她就想掏心掏肺說個沒完。她的眼神、表情、體態甚至每個毛孔都在向我傳遞出“我對你講得很感興趣”,瞬間坐在我對面的她就變成了一個能裝下我想傾訴的一切的樹洞,安全、溫暖、接納。

這正是我需要學習的,不帶評判、不帶預期、不帶成見地傾聽。

結識的另一位有意思的朋友是中國傳媒大學的曾教授。他的女兒是我一直非常喜歡的主持人——曾子墨。

第一次在屏幕上見到曾子墨是在鳳凰衛視的一檔財經類節目中。當時還不知道她是誰,就被她的氣質和才華吸引。

能培養出這么優秀的孩子的父親自然很優秀。曾老先生畢業于北大,在電視劇創作和評論方面頗有建樹。

難能可貴的是今年曾老先生雖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仍堅持每天輸出一萬字的工作量,時常參加各類研討活動和社會活動,思維活躍,精神矍鑠,身體硬朗。

老先生總是鼓勵我在文學創作的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并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供我學習。雖然我們只有一面之緣,但老先生對事業的追求,勤勉不懈的狀態,以及對晚輩的培養和關心都非常令我敬佩!

8.教育孩子:翻看2017年自己的朋友圈,曬得最多的就是女兒的成長花絮。

這一年孩子進步飛速,看看取得成績就知道其中凝結了多少為娘的心血了。

聲樂考級:優秀;當地少兒春晚主持人大賽:季軍;全國IAP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測試閱讀寫作:金獎。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成長。孩子從身體到思想,從行為到言談,從知識到能力,從心智到人格都一天一個樣地蛻變著。

在欣慰之余,我心生危機:一邊是女兒爆發式的蹭蹭蹭地成長,一邊是我遲緩甚至用肉眼難以看見得變化,(除了衰老這件事不費吹灰之力又一點不肯落后之外,我其它方面似乎都停滯了)

作為母親,我認為只有與孩子共同進步,才能與孩子有共鳴,才能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更好地引領孩子,成為孩子的榜樣。


不奮斗,不配活

再來說說我這一年的“安逸”:

對我而言前些年負重前行持續努力的紅利就是:讓我到了這個年齡,無論在能力閱歷還是財力上都積累了些可以安逸的資本。

安逸度日,時間就會溜得特別快,悠哉悠哉間,一年仿佛只是喝了一杯茶的功夫,而我也在舒適麻痹下漸入“佛系中年”之境懶得改變了。

安逸,帶來行動上拖延:文章本可以寫得比28篇更多,也會質量更高些;跑步還可以堅持得更好些,強度也可以再加大些;也能把書讀得更深更透書;對孩子的教育也會更用心更有耐心;還會擠出更多時間學習一兩門讓生活變得更有趣的技能,比如攝影、瑜伽…但都沒做到!

并不是因為我有多busy,而更多的是因為我太lazy。

安逸,讓內心分裂且無處安放:一會兒特上進,一會兒特沉淪,一會兒自信到能上天,一會頹廢到啥都不想干。

慶幸的是安逸只能短暫拖住我雙腳,卻不能讓我長久安心,這是我的性格使然。

我的本性是無奮斗,不配活!

我想要的人生,從來就不是清淺寡淡、平靜安穩的,而是要活到淋漓、不枉此生。

我知道,最令我歡喜的一定是那些既有詩和遠方又腳踏實地為目標持續努力的時光。

所以,在已經起了個頭的2018年,我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全力以赴:

1.寫文:簡書是我唯一的寫作平臺,很喜歡它的功能,尤其是能不斷修改更新這一項,適合我這種追求完美的性格。

在寫文上,解決了有無之后,重心就要放在好壞上了。保證每周2篇,質量走在數量前。讓寫作成為自己一種高質量的存在!

2.跑步:2017年標記為我的跑步元年。2018年應該是我在跑步上迭代升級的一年,除了要堅持得更好之外,還應該跑出技術含量,跑出新高,目標是參加半馬。

3.閱讀:我眼中的好日子就是手中有書、心中有愛、杯里有酒、兜里有錢。

在我心中電子書永遠無法替代紙質書。翻書聲是最好聽的聲音,書墨香是最沁人心脾的芬芳,在書頁留白處寫寫畫畫是最生動的書寫。

如果有幾日不讀書,我便自覺面目可憎,語言蒼白,大腦混沌。

即然愛讀書就該行動起來,把愛落到行動中。浮躁的心沉下來,胡思亂想的大腦靜下來,遠離萎靡懈怠的狀態,走進到書的世界。像賈平凹說的那樣:“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4.練習演講,目標是言之有物,目前我仍處在開口能講的階段,但在思想上、內容上都欠缺一些,必須得踏踏實實堅持每天早起練習。讀書、鍛煉、寫作、演講是我每天必須做的四件事,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更上一層樓,讀書重質量、鍛煉重塑形、文章寫出魂、演講張口就能講!


5.學習:貴在堅持、重在思考。沒有堅持的學習就無量的積累,更無質的飛躍;沒有思考的學習是無用學習,學而不思則罔。用不思考的學習填補麻木的人生,看似忙碌上進,實則白忙退步。

由于我所購課程比較多,所以要做好統籌規劃,時間不是問題,懶惰才是癥結。

不奮斗,不配活

6.公益:當做了一段時間公益后,已經不會再問“我為什么要做公益”,而只會覺得自己公益做得太少了。盡己所能在做公益的路上再走遠些。

每周三次錄音是與幫扶對象約定好的,答應好的必須做到,再忙再累也會按時按點交付音頻內容的。


7.交友:結交更多有意思、有故事的人。這種結交一定是建立在自己先是一個有意思、有故事的人的基礎之上。否則即使有機會認識了也不可能長久交往下去。

人和人的交往最終是能量場的吸引,是能力層面的欣賞,是人品維度的認可。

8.經歷:我說的經歷不是每個人生活中都要經歷的那些生活瑣事、柴米油鹽。

我更希望有一些不期而遇卻又能點燃生命熱情與活力的經歷。這樣的經歷可遇不可求!

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遇到誰,所有這些也許是上天的安排,也許是命運的巧合,也許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上天或命運的安排都是該經歷的,既然是繞不過去的,不論是真善美還是假惡丑,只要經歷過、思考過、感受過,便給我的人生多了一種注腳。

自己可以選擇的那部分,盡可能要勇敢些、瀟灑些、出彩些,走過并留下痕跡。

9.教育孩子:接下來的一年孩子將進入成長關鍵期,需要我提供更高質量的陪伴,用愛用心看見孩子的變化、回應孩子的需求、引導孩子的成長。

10.生活:2017年生活基本上是圍著孩子和工作兩點轉的。生活充實但不夠有趣。

特別喜歡這么一句話:無趣的人生,只能叫“我來過”;不凡的人生,可以叫“我活過”;有趣的人生,才能叫“我玩過”!

想要生活有趣,先得讓自己變成一個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對生活要始終保持好奇心和熱情。

打算學習攝影,攝影既是自己的興趣,更會給生活帶來樂趣。一年的時間至少拍出幾套照片,主題:人物、景物、民俗。


你對本文的喜歡是一束光

我是Dr.彭。

最喜歡你們一言不合就關注的樣子。

聽說點贊此文的,都進了福布斯排行榜。

我們一起成長。

END.

原創版權,轉載請私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撕開夜晚的雙手 推動車輛的腳掌 雨水砸在身上 是穿透肌膚 前進的白燈 躲藏厚厚棉中的心 不會冷風擊倒 七十年的白發...
    艷陽下行馬閱讀 124評論 0 0
  • 今天晚上是學校開學季老師家長見面會,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參加,孩子們在一旁玩,家長和老師互動交流。 圖片是女兒在學校...
    童心源閱讀 417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