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面對渴望太久的事物時,總是有些手足無措。
那一年,坐飛機落地拉薩的時候,穿著帽子上帶著貓耳朵的羽絨衣,奔奔跳跳的下了飛機。抬頭看云,幾乎藍徹心底,深吸一口氣,清冽地沁人心脾。心心念念的西藏,我來了。
蹲坐在大昭寺門口的地上,看著那些磕著等身長頭的藏民,一個、兩個、三個,五體投地,才是最正確的姿勢。身邊的小伙伴隨意癱坐在地上,相互間也沒有交流,不遠處有誦經聲,感覺生命如此誠懇又盛大。日頭正毒,高海拔地區紫外線強烈,瞧著被曬得黝黑的伙伴,流浪狗安靜的趴在我們周圍。歲月靜好,大抵如此了吧。
你好,謝謝,再見。就在這一身身相遇與再見中,我們身邊來來往往了那么多人,很多人來了,又又很多人走。我們就像游子,包裹著內心,等待像明明滅滅的燈火般那個閃耀的人住進我們心里。
“予你歡喜城,長歌暖浮生”,道路漫長,相聚在一起的人,能夠有共同的話語,實在是件再美好不過的事情了。
在第三期有味讀書會上,我的朋友文君和大家分享了《人性的宗教》這本書,他簡要介紹了世界7大宗教,在東西方宗教中對人性的不同理解。越來越少人能夠沉下心來花半年時間,去讀一本幾乎不會對我們當下的生活起作用的書。我們讀商業社會、讀大數據時代、讀世界經濟....讀那些有可能為我們當下紛繁混亂生活有所改變的那些書籍。我們讀《微習慣》,渴望通過每天打卡背單詞去提高英語能力;我們讀《刻意練習》,《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渴望通過學習,加速自己的成長節奏。知識付費時代,通過讀書去學習如何思考變得越來越重要。
一些人被刺痛了一點,就開闊了一點。當我們決定捧起手中的書本,當我們決定拾起手中的筆,寫下第一個字的時候,路就在我們腳下延續了。
和大家分享《人性的宗教》這本書的文君同學,因為工作需要,每年十幾次進藏。有一次,他和我們提出在拉薩開一家24小時書店的想法,就像開在廣州的方所書店,為那些漂泊在路上的人,提供一個家。一些人,走得遠了,閱歷豐富了,眼界開闊了,他們自然而然能從書本中汲取所需的養分,通過自己的付出,去影響可能有著相似經歷的那一代人。
我在當下的很多年輕人身上看到了迷茫,他們往往困惑于“我是誰”這類的終極問題。我在一代代人身上看到了這種自我掙扎,也看到了無功而返。第五期有味讀書會上,風四娘同學和大家分享了愛的五種語言。現實社會中,我們相愛相殺,兩者交融在一起,都是因為語言。如何在不同的場合下,用合適的語言表達愛;如何在爭吵中,用愛的語言撫平對方的圣火;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通過愛的蜜語為對方創造小驚喜。一點一滴都需要學習,而我們也在那些明明暗暗中、在人與人復雜的交往中,不斷尋找生活的本真。
很多人用旅行來療傷。一代代人出走,為了看清楚聽明白自己內心深處的顫抖,而當下走的每一段路都是真實的。也有一部分人選擇留下來,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熬著。他們必然會累積比前一種人更多的東西。他們升職、加薪、買車、買房。旅行療傷的人一次次與生活鬧翻,爆裂出走,轉了大半個地球,帶著一身塵土回來,可能什么都沒有;留下來和生活妥協的人,在擁有了一切,在外人看起來過得很好的的同時,壓抑著自己躁動的內心,逐漸趨于平靜的生活。
你看,誰也沒有能力既遠走他鄉,又安居此地,不是嗎?
那么,有沒有能夠妥協兩者的好辦法呢?
有味讀書會成立的初衷,就是能夠讓“一朵云影響一朵云,一棵樹動搖一棵樹”。勇敢踏出自身的舒適圈,去一個新的封閉環境,聽另一個陌生人分享他的故事。這并不是為了告訴你,你也要像他這樣去過生活,你也要像他那樣去讀一本書。他是為了告訴你,世界上那么多人,都在如此努力的思考著、生活著。他們和你一樣,努力的扎根進泥土,和生活產生更多的練習。
有味讀書會的目標,是要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讓平凡的陌生人產生相互間的鏈接,讓他們看到,原來還有那么多人不曾忘記自己的夢想,原來還有那么多人,在努力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走過再多的路,認識再多的人,都不要忘了當初為什么要出發。我們付出的每一顆糖,都在生活中去了該去的地方。
有味讀書會成立的半年,我們嘗試了很多活動的新方式,嘗試了別墅活動、森林活動、茶會活動....我們還想做野營活動、想要做品鑒活動、想要做陌生人的24小時的活動。
在探索的路上,我和小鳥從來不曾放棄過。
為什么要在壓力如此大的生活中,在那么忙碌著對付工作、生活、家庭、愛情的二十幾歲的種種未知中,給自己增添更多煩惱呢?
在第六期有味讀書會活動中,引用了我很喜歡的一個姑娘,孫晴悅說過的一句話,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共鳴:
二十幾歲,在一個年輕人最難的年齡,在學業、工作、戀愛、結婚、生子,都要趕著在這幾年完成的這十年,我還有好多好多人想去認識,還有好多好多人想要去愛,還有好多好多如同繁星般閃耀的愿望想去實現。
有味讀書會告訴你,在路上的你,那充滿朝氣,野心勃勃的你,永遠這么美。而美好的你身邊,還有這么多如果不是通過有味活動,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交集的,那些同樣揣穿著夢想和希望的年輕人,在路上艱難奔跑的“同頻人”。
既然未來的路有諸多相似,那何不早早攜手一起走呢?
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既然終究會上路,何不一早就相約同行呢?
來有味,尋找一群暢舒心扉的“同頻”陌生人吧。
堪慰唯有,彼岸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