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品是立身之本
1、誠信是無形的資本
? ?古語說“人無信不立”,意思就是說人如果失去了誠信,還如何在這個社會立足。
? ? “季札掛劍”發生在春秋時代,吳國公子季札德才兼備,譽滿天下。有一次他出使別國。路過徐國時與徐國國君會晤,席間,徐國國君看到季札腰間的寶劍,愛慕不已。季札考慮到還要出使別的國家,佩劍是必帶之物,不能送人,當時就沒有表態。后來季札出使回來再次路過徐國,就準備把佩劍送給徐國國君,可是一打聽,徐國國君因病過世了,于是季札就來到徐國國君墓前,取下自己的佩劍掛在徐國國君墓前,以了卻徐國國君的心愿。
? ? 在漢朝年間,有個叫陳實的清官,有一次與朋友喝酒聊天,決定一起出游,約定第二天十二點在陳實家門口大槐樹下見面再一起出發,為表示決心和誠信,他們還在大槐樹下立了一個一個高高的樹干。第二天中午,到了十二點,陳實在大槐樹下左等右等,一直不見朋友到來,眼看著時間越來越晚,再不出發就不能出游了。陳實決定自己先走吧,于是就上路了。不一會,那個朋友到了,左看右看,看不到陳實的影子,當時氣不打一處來,決定到陳實家去問個究竟。到了陳實家門口,看到陳實兒子一個人在門口玩,于是就指桑罵槐罵起了陳實。陳實兒子剛7歲,叫陳元方(漢代名士,大孝子,能言善辯。陳元方喪父時蓋絲綢被子被嘲諷)一聽這個人在罵父親,陳元方是個大孝子,可不容許被人罵自己父親,當即就回了幾句:“你與我父親約定午時,午時你不來就是無信;現在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無禮”,幾句話把這個朋友說的面紅耳赤,灰溜溜的走了。
? ? 這兩個故事說的都是人要仁義,講誠信,誠信是一種無形的財富,需要我們慢慢積累。但是如果一次不講誠信,那么積累的誠信就會毀于一旦,因此,我們要遵守為人處世誠信的原則,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
2、寬容自會得到回報。
? ? ?做領導的最重要的是見了上級不諂媚,見了下級不官架子,為官才能做得更久,才更能得到下屬的認可。"金本位"成不了企業家,"權本位"也成不了企業家,"人本位"才有可能成為企業家。
? ? ??春秋時,一天晚上,楚莊王大宴群臣,突然點著的燈被風吹滅了,這時楚莊王身邊漂亮的妃子“呀”的大叫一聲,楚莊王連忙問怎么了,妃子說“剛才有人趁著黑暗摸我身體,不過我把他帽子上的櫻帶抓了下來”。楚莊王一聽連忙對大家說“今天晚上是我請大家喝酒,酒喝多了,難免有些失禮,這樣,今天晚上大家不醉不歸,誰不把帽子上的櫻帶扯斷,誰就沒有盡歡”,大家一聽,紛紛扯斷自己帽子上的櫻帶,盡情喝酒。后來過了三年,楚莊王在與晉國打仗的時候,看到有個軍官一直沖在最前邊,勇猛無敵。打完仗后,楚莊王就問他為何如此勇猛?將士答道,我就是那個被妃子扯斷帽櫻帶的人。
? ? ? 漢代的丙吉任丞相的時候,給他駕車的小吏喜歡喝酒,有一次喝醉酒吐在了車上。丙吉屬下有個官員就建議把這個駕車的小吏趕走,丙吉說“如果以喝醉酒的過失就把人攆出去。那么讓這樣的人到何處安身呢?他這一次只是把車子搞臟了,暫且饒過他吧”。這個小吏來自邊疆,因此對邊寨在緊急情況下的報警事物比較熟悉。有一天,這個小吏到城里辦事的時候看到驛站的騎兵手持紅白兩色的袋子飛奔而來,便知道邊疆鄂情報來了,于是緊緊跟著騎兵到了公車署打探行情,了解到邊境有外敵入侵。小吏連忙回來求見丙吉,向他報告有關情況,說“外敵入侵,邊關的官員年邁病弱,恐怕不能勝任軍事行動了,皇上肯定要選拔新人到邊關去,建議你先了解一下有關官吏的材料,以備皇上詢問”。丙吉認為小吏說的很有道理,于是連忙命人拿來官員的檔案,詳細查看。沒幾天,果然皇上召集大臣,詢問外敵入侵和有關官員的情況,大臣們一問三不知,皇上很是惱怒,問到丙吉,丙吉一五一十的做了解答。
? ? ? 這兩個故事充分說明了,你如何對待下屬,下屬才會如何對待你,不要小瞧了不起眼的一個小石頭,他們在關鍵時刻也是你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3、流言止于智者。
? ? 俗話說得好,唾沫星子淹死人,說的就是人的流言蜚語說多了,假的也會變成真的。這個時候我們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就會被這些流言蜚語所誤導,進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這一點,戰國時期魏國的重臣龐蔥深有體會。呢個時候,魏國還比較弱,魏國要把自己公子送到趙國去當人質,龐蔥作為陪同人員要一起去。去之前,龐蔥對魏王說:大王,如果有人告訴你,街上有只老虎,你信嗎?魏王一聽說:怎么可能呢?我當然不信。龐蔥又說:如果又有一個人跟你說街上有只老虎,你還不信嗎?魏王想想說:這就值得考慮了?!叭绻儆幸粋€人說呢”,“嗯,三個人都這么說,那應該是真的”,聽完魏王的話,龐蔥說出了說這些話的真意:事實上,街上并沒有老虎,大王因此相信街上有虎,無非是說的人多了就成了真的。我們這次去趙國當人質,離得遠,大王不可能天天知道我們的消息,時間一長,難免有人說一些類似“街上有虎”的謠言,呢樣勢必影響公子在趙國的聲望和順利回來接班,為了不影戲公子回來接班,請大王向外面傳播消息說我只是暫時離開,并不是去趙國。魏王聽后,不以為然。不久龐蔥陪公子去了趙國做人質,很快就有人暗中向魏王打報告,中傷龐蔥。慢慢魏王也開始對這些謠言信以為真,便下令命公子回國,而龐蔥也不再被重用。龐蔥雖然事先給魏王打了預防針,可還是逃不脫被流言中傷的命運。
? ? ? ? 孔子的弟子曾參,以孝聞名。有一次,有一個與他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誤以為是曾參殺得,于是連忙跑到曾參母親那里說曾參殺人了,趕快收拾東西逃跑吧。曾參母親說:我兒子才不會做那種事情,仍然待在家里無動于衷。不久又有一個人跑來說:你兒子殺人了。這下,曾參母親慌了,連忙收拾東西,準備逃跑。
? ? ? ?看,這就是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的故事,大家都有從眾心理,覺得大家都在說的事情,一定是真的,正因為這種從眾心理,流言才會傳播的特別快,傳播的人一多,謠言也會變成真的。在當今社會,信息量大,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遇到事情,多問幾個為什么,不犯從眾心理,我們就會立于不敗之地。
4、違心話不能說?
? ? 俗話說大丈夫能屈能伸,直來直去是辦不好事情的,辦事要曲徑通幽,有時候為了正確的目的,適當說點違心的話,把事情辦成了才叫真本事。韓愈二十歲參加科舉,第四次才考上,這時候他已經三十歲了,根據當時的科舉制度,考中進士,還需要經過吏部的考試,合格者才能正式授官,于是韓愈又考,又是一連三次失敗。這時候韓愈已經絕望了,他決定向當時的權貴上書舉薦自己,可是依然沒有得到權貴的青睞。于是只有退而求其次,他又先后投奔兩位節度使,可是沒干多久,節度使就死了。沒得辦法,韓愈只得又回到京城尋找新的目標。這一次,他選中了京兆尹李實。李實,可不是個清官,據史書記載“自為京尹,恃寵強愎,不顧文法,人皆側目”,是個徹頭徹尾的貪官??蛇@樣一個人,韓愈竟然說他“忠心耿耿,憂國如家,有了他,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太平”,“愿意跟隨李實這樣的人報效國家”,這馬屁拍的,不能說不惡心,你都有點懷疑韓愈的人品了。最終,這封信起到了作用,韓愈被提拔為監察御史,也就相當于紀委書記吧!李實的壞,你能說韓愈看不到嗎?他看得到,他也想絆倒這個大貪官 啊,可是他沒有能力啊,咋辦,只有通過先做官,有權利才行。果然,韓愈擔任監察御史后,馬上向唐德宗報告,反映李實的種種罪行,李實最終被法辦。
? ? ? 我們在人微言卑的時候,不能成就大事,需要我們通過努力,達到一定的高度,手中有一定的話語權,我們才能干點事情。在沒有成就高位以前,那就放低身段,放下你的自尊,好好修煉吧!要像韓信一樣,能夠忍受胯下之辱,只要能幫助我們早日成就,做一些違心的事情,說一些違心的話語,都無可厚非,這都是一種策略,不必有罪惡感,只要我們始終保持內心的純潔和正直就夠了,一端我們的目的達到,要立即恢復保持我們的本真。
5、做人不要專聽好話。
? ? ? ?俗話說,哄死人不償命!這話一點都不假。所以遇到那些拍我們馬屁的人,千萬要注意,你并沒有他說的呢么好,他拍你的馬屁無非就是他有求于與你而已,換句話說,他拍的是你手中的權力。
? ? ? 宋國國君宋康王就認識不到這一點,結果被齊國滅國。齊國進攻宋國,宋康王的近臣知道他喜歡聽好話,就拍宋康王的馬屁,“宋國軍隊那么強大,齊軍怎么敢來進攻宋國呢,肯定是假消息”,于是來報信的偵察兵被宋康王處決了。不久,又有士兵來報信“齊軍已經攻到國內了”,宋康王仍然不信,于是又把報信的士兵給殺了。就這樣,一連殺了三個人。又派了第四個人去偵查,這個偵查的人一看,齊軍已經攻到宋國的國都了,宋國的國人都感到了恐慌。這個偵察兵正準備回去復命的時候碰到了他的哥哥,他的哥哥問他這么匆忙去干什么,這個偵察兵就說了他要去復命的事情,并告訴哥哥前面三個說實話的人被殺的事情。哥哥一聽連忙說:既然回去說真話會死,呢不如說假話,投其所好,先把命保住再說。于是偵察兵回去向宋康王報告:根本就沒有看到齊軍的影子。宋康王聽了十分高興,“你看吧,前面那幾個沒殺錯吧”,于是重賞了這個偵察兵。不久,齊軍一路勢如破竹,攻進了宋國都城,宋康王這才清醒過來,連忙帶著幾個衛兵逃跑了。
? ? ? 戰國的鄒忌長得比較帥,是個很自戀的人,但是鄒忌能自我反省,能從別人的話語中反省自己的不足,很有自知之明,所以鄒忌就比宋康王混的要好一些。有一次,鄒忌問妻子他跟城北鄂徐公比起來哪個更帥?妻子說:徐公哪能跟你比啊,當然是你帥??!鄒忌又問小妾同樣的問題,小妾也回答鄒忌帥。有客人來訪,鄒忌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客人也回答鄒忌更帥。鄒忌聽了有點飄飄然起來。有一天,徐公來鄒家拜訪鄒忌,鄒忌一看徐公,仔細一打量,發現自己無論如何趕不上徐公,徐公其實比自己要帥。“明擺著我比不上徐公,他們為何要說我比徐公更帥呢?”鄒忌犯起了嘀咕。“原來妻子說我比徐公帥,是因為她愛我;小妾說我帥,是怕我不高興;朋友說我帥,是因為他有求于我啊”???,人家鄒忌就能保持清醒的頭腦,關鍵時刻不犯渾,不被漂亮話吹混了頭腦,認識到這些問題,才不會栽跟頭。
6、千萬不要以貌取人。
? ? ? 這是個看臉的時代。帥哥美女能讓人能給人帶來愉悅感。君不見,那些個帥哥美女好像做事情都比較順利一些。但是,如果放棄了那些相貌丑陋的人你可能錯過了一塊埋藏的金子,因為,世上任何事情都處在不斷地變化中,既可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向著壞的趨勢變化,所以我們在對待人和事務的時候,不能夠僅僅盯住眼前這么一點點表象,因為它只反映了這個人或者這件事情目前的狀態,要知道白天鵝也是從丑小鴨變過來的。
? ? ? ? 三國時期的龐統,人稱鳳雛先生,和諸葛亮齊名,此二者得一即得天下;“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就因為相貌長得丑陋,魯肅把他推薦給孫權的時候,孫權竟然嫌棄,不要。最后,龐統到了劉備那里,獻連環計促使周郎火燒赤壁,議取西蜀,為劉備所用,跟諸葛亮一起輔佐劉備。后來要不是看破了諸葛亮心胸狹小,萌生去意,中埋伏中箭身亡,那三國歷史可真要改寫了。
? ? ? ?司馬懿比孫權強多了,慧眼識英才。一代名將鄧艾,從小口吃,說話不利索,但是鄧艾打小愛好武藝,喜讀兵書,后來被司馬懿看中,并作了尚書郎,后來鄧艾帶兵消滅了蜀國,打破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 ? ? ? 還有一個比較著名的典故:韋詵擇婿的故事。唐玄宗時代運州刺史韋詵一直在給女兒挑選丈夫,一直沒有合適的。一天,他正在家里休息的時候,到樓上四處眺望,突然看到花園一個人正在往土里埋東西。韋詵感到很奇怪,就問下人,下人說,“那是裴寬,為官清廉,怕玷污自己的家門,不愿意接受人家的賄賂。這次有人給他送了一塊鹿肉,他沒法退回去,又不能自欺欺人,就把肉埋土里了”。韋詵一聽,覺得這個人人品不錯,于是通過媒人說合,把女兒嫁給了裴寬,后來裴寬果然不負眾望,當上了禮部尚書,很有聲望。這也充分說明了,看一個人不要看他在人面前做了什么,要看他在人背后做了什么,一個人只有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才是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