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兒我糾結了四天,自責了四天,終于和朋友談開了……瞬間感覺心里舒爽了。
我覺得好丟臉有三點:
1,這是一件小事,然而我一直安慰自己卻沒能釋懷,讓自己難受了,對自己說對不起……
自己:對不起。
自己:原諒你了,下次不允許這么難受了。
我自詡認為的氣量呢,都哪里去了,無影無蹤的,好丟臉好丟臉。
2,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意識到了別人的錯誤,卻希望等著別人主動找我,我想的我再道歉什么的,為什么要等呢?因為沒有完全想清楚,還有因為覺得好丟臉好丟臉,不好意思,難以啟齒,不敢面對。
3,我終于和朋友開始聊天了,為了說到我要說的重點,鋪墊了好久好久好久,小心翼翼地才說出來。好丟臉好丟臉。最后一顆良心才無比安穩(wěn)了。
通過這件小事我反思了兩點:
1,不該發(fā)火的時候不能發(fā)火,該發(fā)火的時候也不能發(fā)火。深入挖掘自己發(fā)火的原因,這種情緒的表面背后究竟隱藏的是什么,害怕還是擔心?憤怒已經(jīng)占據(jù)了我的頭腦……可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會改變,對于一個有自己思想的靈長類動物來說,不應該發(fā)火的。但是考慮到身體可能會憋壞,我應該自己默默找個地方對著石頭發(fā)火。可是想起來一個22歲的女青年對著一塊石頭又罵又踢又打的,畫面充滿了搞笑和詭異……還是不要了。
2,我和對方我們的出發(fā)點都是好的,為什么沒能達成一致?如果需要妥協(xié),我是否愿意放棄自己認為不錯的想法去得到一份和睦?有時候有些事情沒辦法求同存異之時,只能選擇A或者只能選擇B,我是應該遵循方案最優(yōu)原則還是大家最開心原則?是否還要根據(jù)當時的情況,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當絕大多數(shù)人沒有意見之時,是否應該只和最有想法和做事最有效率的人商議?有些事情是否要拿出一些魄力,成大事者不謀于眾?也許有些問題的形式?jīng)]那么重要,不能太精神至上主義。我們之間溝通了,但是并沒有溝通到位,造成了信息的不對稱,而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結果就是雙方對已知事實判斷失誤。然而事情并沒有向不好的方向發(fā)展,原因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當機立斷地拿出了符合大眾的意見。
我個人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兩點:
1,需要做事更加細致,和對方進行充分耐心的溝通,信息要對稱。確認每一個細節(jié),避免類似的事情發(fā)生。
2,更加良好地把控自己的情緒,需要理智處理的事情要用理智去對待。
理性的存在也是為感性服務的。清白的良心是讓人安眠的枕頭。有些事情無法用好壞來衡量,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我們看這世界的角度也因此不同了吧。說我有強迫癥也好,終于是理順了。
晚安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