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沒看錯,此處說的就是那個趨利避害只顧當下遇事就躲一惹就毛的,容我喘喘,小我。
按理說,沿著“自律核心三要素”的思路行至“承擔責任”這個環節時,小我早該被收拾得訓練有素了才對,整個訓練營的童鞋就差談“象”色變了,怎么還反其道而行之要給它翻案呢?作業還想及格不咋?
別急,首先畢恭畢敬呈上一部3分鐘的小短片,聽我慢慢道來。請永澄老師搬好你的小板凳,我擔保這個視頻一定能讓每一位伙伴記憶很久。
《Heaven COS》
http://m.cctv.com/dc/v/index.shtml?guid=12403c4449464807ac9745f7655809d0
這個片子是我每期影視班第一堂課上的放映首選。通常我的做法是,時長一半處先暫停,問問大家主題講的啥?齊刷刷回答:“勇敢甩掉束縛自己的枷鎖,奔向新生活!”Ok,那就等著瞧,當片尾字幕出現時,學生們無一例外陷入沉思,片刻揚起仍顯稚嫩的臉告訴我:“人生沒有捷徑,自己的責任自己背!”
你看,我們跋山涉水了整整三天才摸到邊的真理,鮮肉們早已一語道破。
這一生若走運,總會有一個巴掌將你重重打醒。你在迷茫中抬起堅定的雙眼,在未來幾十年的光陰里,屢敗屢戰、所向披靡。
而小我,就是那個讓你敢邁出第一步的狠角色。
書非借不能讀,寫作業非深夜不能嗨,鋪得差不多了,開奏。
生病的魔咒
啃上幾頁枯燥的大部頭書籍渾身難受,連生退意不忘對自己說句:“我大概病了吧?”緊接著鼻頭一陣發癢,還夸張地打出一個噴嚏來。心想這下可以不用看書了,估計再等不了多久,我都該請假不去上班了。
當你想偷懶,一定有無數個理由跳出來義無反顧支持你,這一個又一個小我的分身就是你那堆Super忠粉們,永不缺席。
試想,你所有悲傷的記憶,不堪回首的過去,無數個委屈懊惱的瞬間,倘若滴水不漏全部記得,那你豈不是早就住進精神病院了?此處請參見李笑來老師《把時間當朋友》中關于“背單詞”的精彩段落。
嬰幼兒打針都怕疼,為什么大人給捂上眼睛不看就不哭了?
小我的本意,無非是想保護你不至于瘋掉而已。它見不得你受一丁點兒苦,天真地創造出一條緩沖隔離帶,絲毫未察覺這并不會使你長久快樂。
然而忠誠的士兵們不明就里沖進帷帳誤把恩人當刺客時,作為帝王,你自然有權大聲呵斥其退下。但在這里,我更推薦德芬老師的脫困療法:我是xxx,看見我有xxxx(如“不被愛”、“做了事又后悔”等)的情感模式,我愿意放下對你的需要。
說的時候,也盡可能溫柔吧,倘若方式方法不當,士兵積怨,王位不保。任何事物在你越否認、壓抑的時候,投射只會越來越多。
“甜面包熱湯”,只是一個動物性的條件反射防衛機制,雖然這并不阻礙它時常調皮的陷阱,如毒品之癮,外甜內苦的誘惑等。
趨利避害,都是小我自認為的“利”和“害”,它只是想幫你,何錯之有?
基因的信號
相傳神秘的亞馬遜有一種世上最毒的蛇,上帝怕它寂寞,又伴生了一種世上最毒的娃娃魚,通體橙色,互為天敵與死對頭。它們每日以制造毒素為樂,樂此不疲,毒出新高、毒出風格,相互制約,堪比苗疆煉“蠱”秘術。
基因乃母體之得意佳作,人們被控其中而不自知。很多時候,好不容易后知后覺了,人又并非不想負責,而是不知該如何去做。你有過做夢做到半拉突然靈機一動發現這是在做夢的時刻嗎?對此你又能做些什么呢?
為什么嬰兒怕蛇卻不怕槍,為什么現代社會的DNA鑒定術如此高超發達,因為懷疑非親生對妻兒慘下毒手的悲劇卻屢見不鮮?槍支彈藥和親子鑒定在歷史上對人類產生的心理陰影,又怎能與誘惑亞當&夏娃吃蘋果的那條蛇相提并論呢?Ayawawa《完美關系的秘密》中多次提到的“mv”、“pu”理論,在這里派上用場。
基因有兩個特點:一是能忠實地復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突變”,制造疾病,在進化的大潮中適度自取滅亡。
這就是為什么天底下的子女一邊聲討抱怨著父母,絕大多數又一邊乖乖活成了原生家庭父母的老模樣。
小我削尖腦袋,只為留下一個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的后代。物種繁衍,適者生存。
難掩的渴望
曾加入一個氣氛火熱的微商群,里面出現頻率最高、喊口號般的一句話是:為什么你的業績永遠沒有我的多?因為你對錢的欲望永遠沒有我的大!
公眾號里標題黨的推送文章到底摸清了什么規律使得點擊率飆升的?只因恰到好處掌握了人性的弱點。試問毫無營養的集贊活動為何延續至今?還不是沒人不愛貪小便宜。
“窮人思維”亦是如此,管他是否真的需要,可勁兒囤,越多越好。殊不知對一棟房子而言,比起價位地段、奢華裝修、名貴家具更重要的是:空間。
一招鮮吃遍天,干啥就吆喝啥。那些本以為掌握廣度知識就擁有了競爭力的可憐人,你永遠成為不了電腦。電腦尚且能升級換代,人的壽命卻有限。
所幸拜小我“貪婪”所賜,在趨利避害的同時,人的本性總在向著比自己更高能的人、事、物靠近。
四年前,我開始逢初一、十五吃素。我沒有宗教信仰,盡管這意味著每個重要節日都要宣告吃素,但面對好奇不解的親朋好友,我還是很難解釋“堅持了一件事,就有可能或一定能堅持第二件事、第三件......”的道理。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并不懂得佛家茹素的原理以及自律的本質,自己只是單純地想要變更好而已,如同道家煉丹渴望活更久,原始欲望推動人類進步。
雙重的標準
一夜之間對楊冪路轉粉。
這個小姑娘的成功不是沒有道理。她在《金星秀》接受訪談時說,當每個負面情緒肆虐撲來時,她都會雷打不動地和自己進行一番如下對話:“你現在的感覺是什么,難受么?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下次還這樣嗎?給自己最多48小時,這一頁就都翻篇了,能不能做到?”在被要求唱兩句《愛的供養》時又說:“大家心情挺好的,我就甭添堵了!”
天哪,她居然在進行有序、有效的情緒分離,和小我斗智斗勇、軟硬兼施,語氣中又帶著無限耐心,腦補下畫面簡直可愛至極。年紀輕輕便得武功秘笈,此人不紅,天理難容啊!
天下所謂“美不自知”的人,哪個不是因為太“自知”?那些總被領導批“找不準自己位置”的人,別說身份界定了,就連分身術的覺察工夫還不到家呢。
小我的功勞就在于提供了一個可參照的“雙標”給你,而你要做的,就是伸出手,把它反過來。
對自己的標準高一點,處處驚喜;對別人的標準降一些,豁達人生。
童年的片段(尾聲)
我猜你也和我一樣,幻想過一個除了自己,沒有其他任何人,但又有無數好吃、好看、好玩事物的世界。
二十多年前,在老家青島海邊的一個小書攤上,我無意間拾起一本外國圖畫譯本,書里講述了一個不聽話的小男孩突然置身無人世界的故事,百思不得其解。很快,他開始試著走進空無一人的商店,吃免費的面包,喝免費的可樂,去游樂場玩永遠不會停的旋轉木馬......那句臺詞我至今記得:“盡管他自己也隱約感覺,這樣并不好”。無人監督時仍嚴于律己,不以惡小而為之,才能真正懂得自重自愛。最后小男孩夢醒回到現實,變成乖孩子,我也似懂非懂合上了書頁,并在心中埋下一顆向善的種子。
如果真的可以穿越,我一定要和這本書的作者好好聊聊,是怎樣別出心裁想到和一個七歲孩子平等對話的,況且還在講“慎獨”。
責任=澄清身份+設定標準+落實行動,你和“小我”不可能經由一個老死不相往來的過程,到達一個和諧共處的溫馨終點。
通過對自己情緒的把控,以積極主動的行為去創造價值,才是一個真正的人。先別想著死后的天堂地獄,拼盡全力活好這一次。
忽悠到這里你大概明白了,正是“任何問題都有其積極的一面”完美詮釋了這一切,這也正是某種角度上,小我存在的必要價值。
把小我當貴人,給它一個大大堅實的擁抱,撫著肩頭告訴它:不要怕。
話音未落,成長已在不遠處悄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