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浮躁的中國電影圈,藝人跨界當導演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從何炅、大鵬、鄧超,再到黃磊、王寶強等都紛紛試水導演行業,不過除了趙薇和陳思成以外,大多數的藝人導演都是口碑撲街,揶揄一片。而如今,“奶茶”劉若英也迎來了她的導演處女作《后來的我們》。果不其然,這又是一部令人失望的轉型典型。
應該說,青春片是當前深受市場青睞和熱捧的題材。一方面,當前電影的主流消費人群正是對青春懷舊有著特定的情懷。另一方面,電影題材拍攝方面,對于青春片的拍攝和制作,顯然不需太高的技術水平。在開拍之初,奶茶就憑借成名曲《后來》為電影賺足各種噱頭。可惜的是,電影并不如歌曲那樣完美。
情節的平淡,是影片最大的硬傷。奶茶首次當導演,就試圖借用《后來》歌曲當中情緒表達的手法,通過一種平淡的筆觸去表達一種深刻的愛情。但是,電影與歌曲雖然有所共通,但是畢竟屬于兩種迥異的風格。如此導演思路導致影片整體情緒都顯得稀松普通。故事情節在電影中時間跨度的安排,并不足以讓觀眾感受到類似于《后來》當中那樣撕心裂肺、深刻入骨的情感。
一部青春電影能否與觀眾引發共鳴,讓觀眾從心底去感受導演帶給我們的真情實感,應該是電影好看的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導演對于情境的理解和把握就至關重要。可是這恰恰正是《后來的我們》所欠缺的。奶茶作為一個在臺灣語境下出生成長的人,很難去理解大陸青春的往事和特定邏輯。這讓影片脈絡顯得異常割裂。
當然,這不是說《后來的我們》不好,它簡直是“太好了”。短短一兩個小時的電影,奶茶企圖包容所有關于青春的元素:北漂、偶遇、校園戀、共患難、猜疑、錯過、后悔……因此,觀眾總是可以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這就好比是一鍋大雜燴。里頭總是你有想吃的菜,但是你能記住其中的特色是什么嗎?
這也側面反映奶茶在導演方面的功力欠佳。影片男女主角林見清與方小曉的愛情故事普通、平庸且不感人。觀眾既看不到異于其他青春片的情節故事,也感受不到青春片帶給人的情感沖擊,以至于飾演林見清父親的田壯壯過于搶戲,本來是表達愛情、緬懷青春的電影,卻被父子情深的情感線索“喧賓奪主”了。
攝影美術是影片為數不多的亮點。在如此錯亂、生硬的故事情節面前,攝影美術竟然可以重新整合成100多分鐘的電影,甚至逼格滿滿,足以見功力所在。周冬雨和井柏然的表演也算是亮點之一,但是也無法挽救導演魚龍混雜的執導思路,即使他們出色的扛起影片中太多又空又尷尬的橋段。
周冬雨是目前整個華語電影中最有演技的新生代女演員。從《山楂樹之戀》到《七月與安生》,再到《后來的我們》,她的演技從稚嫩到成熟,對情緒的把握收放自如,已稱得上“小戲精”。方小曉這個角色是游走于現實與理想的矛盾體,十年的北漂生活,她從一個不諳世事活潑有趣的小姑娘到沉穩干練的大女孩。而周冬雨對這個角色的拿捏非常到位,她根據自己的理解在原本的戲路基礎上進行了延伸,準確的找到了方小曉這個角色的把握。
對比其他選秀出道的演員,井柏然的演技也相當在線。他擅長用細膩動情的情感表達,這種表演方式相當符合青春片中情感從內到外,由淺入深的節奏。加上干凈帥氣的外表、純粹簡單的性格,相當符合林見清這一初戀情人的設定。他在影片中的多場哭戲相當精彩。不管是對曾經過往的懷念,還是對現實生活的面對,還是對未來世界的期許,井柏然都具有表演層次感,不同的哭戲演繹方式讓觀眾一同隨著他的情感迸發而在感受到人物情緒。
但是演員的出色并不足以掩蓋影片的瑕疵。對比之前的高期望,《后來的我們》并不是一部稱得上優秀的電影,甚至連及格線都難以企及。挑剔的觀眾很難找到滿意的內容。我們為什么如此懷念楊德昌、侯孝賢?因為導演是需要對生活、對人生有足夠的洞察力,能夠綜合運用鏡頭、光影、故事、情感等多種表現形式,引導觀眾去知曉和探索哲理。即使同樣作為女性導演的許鞍華、張艾嘉,她們在故事闡述中也有著獨特的細膩視角。對比這些,奶茶作為后來者,差的不是一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