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后我們來到廈門港碼頭,乘輪渡“海上花園”、“音樂之鄉(xiāng)”之美譽的【鼓浪嶼】。
據(jù)資料介紹,鼓浪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qū)的一個小島,是著名的風景區(qū)。原鼓浪嶼區(qū)后被撤銷行政區(qū)并入思明管轄,位于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
由于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筑博覽園”之稱。龍頭路商業(yè)街諸多火熱商鋪都有販賣各種廈門特色小吃,此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xiāng)”,是一個非常浪漫的旅游景點。有鄉(xiāng)賢林承強題聯(lián)贊曰:鼓浪懸帆今勝昔,堆金積玉慨而慷。
鼓浪嶼隸屬于福建省廈門市,位于廈門半島西南隅,與廈門半島隔海相望,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4.5分鐘可達。(現(xiàn)環(huán)島一周,約40分鐘)面積1.91平方千米,2萬多人,現(xiàn)為思明區(qū)所轄。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無車馬喧囂,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島上收藏眾多古典鋼琴沁心典雅,更為其贏得“鋼琴之島”的美譽。
鼓浪嶼旅游區(qū)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區(qū)的主要組成部分,由鼓浪嶼本島以及島上的日光巖、菽莊花園、鄭成功紀念館、鋼琴博物館、百鳥園等旅游景點組成,以其獨具一格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成為我國知名的旅游區(qū)。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明 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 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清潔幽靜,空氣新鮮,島上樹木蒼翠,繁花似錦,特別是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顯得格外漂亮。
鼓浪嶼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wèi)星島,島上巖石崢嶸,挺拔雄秀,因長年受海浪撲打,形成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巖峰,相映成趣。
乘上輪渡,只見廈門城樓房錯落有致、鱗次櫛比,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海中各種不同型號、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船穿梭期間,井然有序。周圍小島上滿眼翠綠,點綴其間的建筑各具特色,碼頭上停滿了即將出海的各種船舶。
幾十分鐘后,到達鼓浪嶼。一棵樹上長滿根須的大榕樹吸引了眾多游客拍照留念。大榕樹的斜對面就是廈門市民專用碼頭。碼頭上面鼓浪嶼幾個大字熠熠生輝。對面一個巨大的章魚模型顯得威武霸氣。
集合稍作休息,我們開始了鼓浪嶼之旅。
我們沿著鼓浪嶼狹小的街道一路前行,樹木花草遍布街道,不同風格的中外建筑散布在街道兩旁,高低錯落、井然有序,原德國領(lǐng)事館,英國領(lǐng)事館,日本什么什么等等,仿佛走進了萬國建筑博覽園。
一、毓園
我們沿著樹木參天,翠竹青青,鮮花盛開的街道一路前行,來到了毓園。
據(jù)導(dǎo)游介紹,毓園是廈門市政府為紀念鼓浪嶼的優(yōu)秀女兒、人民醫(yī)學家林巧稚大夫,于1984年5月修建。毓園占地5700平方米。林巧稚大夫于1901年12月23日誕生在日光巖下一個教師之家。
二、參觀鋼琴博物館
? ?參觀完毓園,我們來到鋼琴博物館。
? ?鼓浪嶼鋼琴博物館位于菽莊花園的“聽濤軒”,于2000年1月建成。占地450平方米,分AB兩所,上下兩層,博物館里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chǎn)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
? ?走進鋼琴博物館,立刻被千姿百態(tài)的鋼琴所吸引??吹饺绱硕嗟匿撉?,所有的游客,都充滿驚奇眼光,發(fā)出陣陣贊嘆。隨著陳列品走一遍,能夠詳細鋼琴近200年的演變歷程。
? ?據(jù)介紹澳大利亞著名鋼琴演奏家杰佛利·托薩是胡友義先生的莫逆之交,為慶祝開館,杰佛利·托薩還在鼓浪嶼音樂廳舉辦了專場演奏會。法國鋼琴大師米歇爾·布爾敦克勒參觀了博物館后說: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在此舉辦一個國際性的鋼琴藝術(shù)節(jié)。我國著名指揮家韓中杰、鄭小瑛,旅美鋼琴家殷承宗等也深深被鋼琴博物館音樂魅力所折服。
走出鋼琴博物館,我們眺望遠處,日光巖清晰可見,雄偉挺拔,無比秀麗。
三、游覽菽莊花園
? ?參觀完鋼琴博物館,我們繼續(xù)前行,來到坐落在鼓浪嶼港仔后,建于1913年的菽莊花園。
? ?據(jù)導(dǎo)游介紹菽莊花園,主人林爾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命名。1894年甲午戰(zhàn)爭清廷失敗,翌年割臺灣給日本,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愿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其后,叔臧建了這座花園。
? ?菽莊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為一體。所造樓臺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游龍。園內(nèi)觀海,波浪拍岸,依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復(fù)有巖洞之幽,鮮花滿徑,綠樹成行,為難得之勝景?;▓@建造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主要是以園藏海,以園飾海、以海拓園、以石補山、以洞藏天。
? ?參觀完菽莊花園,我們繼續(xù)前行,來到海邊沙灘游玩拍照、戲水,其樂融融。遠觀日光巖風光。本次行程中沒有登日光巖,有點遺憾。
? ?據(jù)導(dǎo)游介紹,日光巖俗稱“巖仔山”,別名“晃巖”,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巖”。日光巖游覽區(qū)由日光巖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巖聳峙于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 ?據(jù)導(dǎo)游說站在日光巖山門處,看到一塊高40多米的巨巖,凌空而立,在那巨巖峭壁上,有1915年許世英題刻的“天風海濤”四字橫書;其下還有兩行大字題刻,右側(cè)為“鼓浪洞天”,左側(cè)為“鷺江第一”,前者系明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江蘇丹陽人丁一中所書,這是日光巖最早的題刻。后者是清道光年間福建長樂人林钅咸所寫,兩者靠近,字跡相當,林钅咸署名特別大,游人常誤為二者皆是林钅咸所題,其實后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說是對日光巖的風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給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日光巖的第一景。
? ?下次有機會來的時候,一定登上日光巖上,站在鼓浪嶼最高處,我相信一定會看到別樣的美麗風光。
已近中午,考慮行程和時間原因,我們到島上土特產(chǎn)超市品嘗、采購當?shù)赝撂禺a(chǎn)并吃午餐。
吃過飯之后,我們繼續(xù)行走鼓浪嶼的街道,邊走邊聽導(dǎo)游講解,邊拍照留念,時時處處被美景所吸引,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了碼頭,乘船離開鼓浪嶼,結(jié)束了鼓浪嶼之旅。
四、鼓浪嶼游后記
? ?本次行程主要游覽了毓園、鋼琴博物館和菽莊花園等景點,走馬觀花,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其實鼓浪嶼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日光巖、皓月園、古避暑洞、龍頭山寨、鄭成功紀念館、百鳥園、廈門海底世界等許多景點都沒有玩。如果有時間自己來玩,進出鼓浪嶼乘船很方便,進島后具體路線看導(dǎo)游圖進行游覽即可。
? ?借用島上幾座雕塑祝大家吉祥如意,招財進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