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遲暮,心心念念的,仍是當年的仁義江湖 ——觀《老炮》有感

英雄遲暮,心心念念的,仍是當年的仁義江湖

——觀《老炮》有感

自古英雄出少年。

江湖代代,只余英雄的傳說。

老一輩的人,茶足飯飽,唾星飛濺,大煙袋子點上了,皺紋把渾濁的老眼擠成了小縫,煙霧繚繚,“想當年啊,二十啷當歲的時候啊······”老人沉浸在英勇往事中不可自拔,年輕人自然揣了一副旁的心思,因年歲的增長,自覺力量和見識乃至資歷都有了質的飛越,自然瞧不上只提當年勇的老漢。

這是個無限包容年輕人,卻對老年人過于無情的社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江湖。廉頗老矣,也許他的“當年”仍會被人反復提起,但人們記住的、懷念的,也不過是他盛年時的英雄模樣。一代英雄在寂寞的煙灰中老去,少年英豪仍會興起,但衰老和分離的命運對他們而言仍然篤定且無可避免。

《老炮》講的是不肯衰老的英雄們。

他們受足了老一輩“仁義禮智信”的諄諄教誨,像是日月星辰兢兢業業得遵循運行規律一般執拗得有些盲目得守著江湖的規矩。哪怕江湖已然不再。

他們講究義氣,甚至有點漠視法律。

年少時,為了受辱的同伴強出頭,拿著長刀、甩棍、磚頭“茬架”,以最原始也最男人的方式決出個勝負。打贏的一方自然揚眉吐氣,打輸的一方雖不甘卻也心服。他們大多沒有清晰的人生目標,也沒有什么遠大抱負,只知道在拳頭最硬、反應最快的好年紀,給自己打出一片守規矩的天下來。

人到中年,伙伴四散,命運殊途,但舉手投足間,豪氣不減當年。富商、混混、賣煎餅果子的、修車的、大老板、教師,平日里膽小怕事的、嫌貧愛富的、拖家帶口的,站在少年時的戰場上,耗盡半生、摸爬滾打、摔了無數跟頭才學會的隱忍謹慎突然消失不見,一聲大吼,心底住著的,還是那個見識淺薄卻英姿勃發,用自己唯一熟知的方式拼命掙扎活著的少年。那些流過血咽過淚才磨平了的棱角,一時間全部長了回來,甚至鋒芒更盛。

他們是為了“六哥”而戰,也是為了當年那個小小少年。

有時候實在覺得這樣的男人蠢得可以。他們說,“萬事不可打女人,這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但他們又輕視女人,把她們當弱者,遇到煩心事就皺眉抽煙,在女人不耐煩插話時低吼“你懂什么?!”

即使是平日里一貫好脾氣的男人,也會在某一個時刻,擦拭多年不用的長刀,上香剃頭,翻出箱底珍藏的戰袍,用已經衰老的拳頭和尚未老去的英雄心,去赴一場必輸無疑的戰斗,為了守著自己心中依然鮮活的江湖和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規矩。

對于那些陪伴在身邊的女人來講,這樣的男人,即使是蠢,也是蠢得有些可愛吧。

總覺得影片最后一幕,那些舒展了眉頭,結伴大笑著從監獄走出來的中年人,是英雄最好看的樣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