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社會是現實的,可我們依然有相信和享受美好生活的權利。
01
小A大學畢業的第二年,一個人來到廣州,就找了個小賓館住下。后來得知一位當年的大學同學也在這個城市找了工作,他們就約到了一起。
兩人約在了一家火鍋店,一起聊了當年的故事。
那個時候大家怎么逃課,追女生,怎么臨近考試大家一起劃重點,搜集復習資料,去找學霸問老師會出什么題,總之聊那個時候生活的點點滴滴。
那時候的小A很是大方,同學們有困難也會慷慨幫助,基本不會拒絕。可能也是因為這樣,大家就覺得他很有實力,也很有錢吧。
吃完飯,同學問小A,你現在住哪啊,走去你那看看。那時的小A還沒找到工作,仍住在那個略顯破舊的小旅館里。他們來到小A的住處,朋友說你就住這啊,走進去。
旅館很窄,陽光也被阻隔在了窗外,狹小的房間內除了一張用來睡覺的小木板床,還有一個書桌,桌子上放了幾本書。
同學看到小A住在這里,臉色有了和剛才不一樣的變化,說不出是什么感覺。小A邀請同學坐下,他沒有做,只是站了一會,說不早了我該回去了。
第二天,因為出來帶的錢不夠,要交房租。
小A想到了給在這工作的同學打電話,同學答應他等下班就給他送過來。可是等到晚上9點,也沒有等到那位同學。他打電話,此時以顯示無法接通,后來幾天小A也再沒有接到同學的電話。
那些日子,小A似乎明白了許多。
02
還有一位朋友,她和閨蜜關系很好。真心把她當做朋友,每次來這邊出差,都會邀請她到家里來,有什么事都會盡力去幫。
結果有一次,她去閨蜜的城市辦業務,因為時間緊第二天就得返回去。她想去閨蜜家借宿一晚,也還能聊聊天什么的,不至于一個人住在冰冷的旅館。
卻沒想到對方已不方便為由拒絕了他的請求。這讓她很想不通,為此還傷心了很長時間,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
03
大二那年寒假,我沒有回家。
放了假就自己一個人,買了去上海的火車票,去上海打工。
那段時間,我覺得和大家相處的都還不錯,有說有笑,一起吃飯一起工作。沒想到的是,就是因為一件小事,領導就說要把我開了。當時一聽很懵,都沒搞清楚怎么一回事。
過后才知道是因為搬東西我晚下去了一會(其實那個時間很早,店員們都還沒來上班,我因為起的早所以就每天很早來)。
到后來開工資的時候,也比當初說好的少了一千多元。我和他們理論了幾分鐘,也沒有結果,就不想再因為這事影響了自己的心情,只想趕緊離開這個地方。
頓時感到社會的現實與殘酷,人心的冷暖,但是只有接受,別無選擇。那天發完工資,和幾位工作的大叔阿姨們回去,他們都在抱怨著工資的不足,老板的摳門。甚至說再重新換一份工作。
可是第二天,還是要安安分分、老老實實的回去工作。我能夠感受到他們的無奈,也是當時我的無奈。
那個時候我們還小,以為社會上都是美好的事物,就像書本上說的那樣。到處都是好人,好事。
可是后來,我們才發現不是的。
當我們被曾經幫助過的人拋棄的時候,當我們被曾經真心對待的人拒絕的時候,當我們對曾經無比信賴的人欺騙的時候。
我們知道了,原來我們的社會并不是如書上說的那般美好。我們的付出也未必會有回報。也就在那一刻,我們成長了許多。
但是那些充滿陽光,充滿希望的人,又總是對生活充滿了積極與樂觀。無論生活待他們怎樣,而他們回報給社會的卻終究總是無限的正能量。
就像花兒謝了明年還會開,就像太陽落了明天還會再升起來。
就像,我現在住的這個小區。進小區需要刷卡,而有的住戶沒有卡,所以每次開門關門的時候,大家都會看一看身后有沒有人。如果有人就等一等,如果沒人再關上門。
每一個被幫助的人,也會向等他的那個人說一聲謝謝。
沒錯,社會是很現實。但是,
我們依然相信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