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污染有兩層意思:
1.表里劣質文
這一類沒什么好說的,具備基本認知能力的讀者都能很快地分辨這一類文章。如果你發(fā)現你的訂閱源開始大量出現這類文章(可能是換了個作者、或者是作者為了變現影響力開始寫軟文之類的),不要猶豫,直接干掉它吧。
2.水化文
這一類又可以細化為兩類,一類是無公害,另一類是有公害。無公害型很好解釋,就是作者開始不斷重復別人的觀點,說一些似曾相識的話,或者是開始炒冷飯。如果你發(fā)現你的訂閱源中出現了這一類的文章,建議你可以考慮斟酌處理。其實這一種還好,頂多是重復說話而已,并沒有對你的大腦思維產生影響,在此要細細地講講第二種“有公害”型的。
眾所周知,人大腦的可塑性是最強的,而當前社會的總體生活工作節(jié)奏是越來越快,你閱讀一篇文章的時間越來越短,閱讀的場景也越來越多元化,不僅僅局限于室內,可能是嘈雜的地鐵、巴士,或者擁擠的電梯內。這時候人的認知程度會被身邊不同的元素所干擾,無法很集中地聚焦于文章內容本身,所以你會很容易被某些文章的觀點帶到溝里去。
但這類文章你看第一遍的時候,如果你對其提及的領域了解不深,你會不由自主地被文中反復出現的強烈語氣助詞說服,你會不由自主地覺得:
.........
然后恭喜你,你被坑了。
下面我會用兩個實例地為大家講解:
《再論剛需:即刻滿足和未來希望》,在此我不會討論這篇文章的觀點正確與否,只就其開頭第二、三段舉的一些例子做些分析:
什么叫「即刻滿足」?我們回想一下你剛到浙大讀書的時候,火車回家的時間和現在相比,是不是至少差了一半。這兩年鐵路提速很快。我再來問一個問題,你們覺得kindle的關鍵是什么?內容?真實?體驗比較好?和其他同時代的電紙書相比,有些人說kindle書庫豐富。但是書庫豐富只是表面現象,它背后是什么——當你想要一本書的時候,你就能馬上得到它。十幾秒你就能得到它。以前你可能需要一到兩天。因為剛才我們提到,剛需是動態(tài)的,取決于你當時的情況。而根源性的需求其實來自「即刻滿足」。
原來我們手機上網是很慢的,能看圖片就很開心了,現在可以直接在手機上看視頻。我們原來回家要坐5個小時的火車,現在只要坐兩個小時。Kindle讓原來要等兩天的需求提快了。像大家都非常喜歡的陌陌,它的殺手功能是什么?(附近的人)附近的人意味著什么?你可以快速的見面。
注意,作者比較的是“和其他同時代的電紙書相比”這一點,但是推導的結論卻是“當你想要一本書的時候,你就能馬上得到它了”,這.....
如果“電紙書”這里指的是ios、android上的閱讀軟件,那kindle的核心優(yōu)勢難道不是電子墨水屏么?
如果“電紙書”指的是其他同行的產品,它的核心優(yōu)勢難道不是和自有龐大書庫以及各大出版社鐵桿級別的合作么?要從這一個結果反推回結論,我能想到的就是---------kindle與紙質書相比。
這是什么鬼邏輯?
雖然我不是kindle的持有者,但我看到這篇文章后,我立即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個網站退訂了,并且向我所有的朋友都傳達了“這個網站被污染了”這個觀點。
并不是說這個網站不好,事實上它摘錄的某些文章質量相當高,而且對于它做的導航站以我個人看來,是個很齊全,質量很高的產品經理導航網站,很棒。但是我覺得它已經不適合我,原因就是編輯對于文章質量把關的放松。
我個人認為如果我繼續(xù)訂閱這個網站,繼續(xù)持續(xù)不斷地看這種論據不嚴謹的文章,會導致我的產品水平退化。
當然我是對事不對人,我與該篇文章作者一點關系都木有,我真的是看完文章后手賤地搜索了一下,才知道作者是那個“好友達不到100人就沒年終獎”的傳說級產品----“來往”的產品經理..........
估計這篇文章發(fā)出去后,我又要得罪不少人.....但沒所謂了,為了把觀點講透,我不會care這些東西。
再舉個栗子:
《微信讀書,豈止于讀書!》,這篇評論我曾經發(fā)表過,經整理在此重新。同樣,我不會對作者最終想呈現的觀點做任何評價,依然是對作者的文章論據進行分析:
(一) 定位分析
鑒于電子書的閱讀流程基本上是單向的,電子書的編寫方式也是單向的。其信息架構應該是遞進式(倒敘式)、并列式,用信息的扁平化彌補人機交互的不足;同樣,信息的扁平化也造成再處理的困難,在電子書的閱讀過程中,用戶對信息的處理無法有效保存,所以,電子書基本上屬于一次性的消費品。
簡單、一次性的閱讀要求,是電子書類型的基本定位。比如敘事類:小說、歷史、傳記、散文……
1.”電子書的閱讀流程是單向的。“
我不能跳著讀么?我不能先看后面的章節(jié)再回頭看么?作者你確定你用過移動設備上哪怕任意一款體驗合格的本地閱讀app?一本制作精良的電紙書加上齊全的目錄,跳轉的體驗是非常棒的,可以跳到指定目錄、頁數、書的百分比,何來“單向”一說?
2.“用信息扁平化彌補人機交互的不足”
恕我孤陋寡聞,請教一下作者什么是”信息扁平化“?我個人從來沒聽過這個概念。
3.”在電子書的閱讀過程中,用戶對信息的處理無法有效保存,所以,電子書基本上屬于一次性的消費品。“
重要的事說三遍:
作者確定用過體驗合格的本地閱讀app?
作者確定用過體驗合格的本地閱讀app?
作者確定用過體驗合格的本地閱讀app?
作為一個nook2-Android三年資深玩家,kobo aura HD-Android入坑者,我可以明確說,靜讀天下所做的書簽、筆記(批注)是可以導出的,而且可以導出到印象筆記(evernote),而多看閱讀就直接可以導出到印象筆記,koreader(第三方開源閱讀app,允許在eink電紙書中)甚至可以和印象筆記直接連接。導出后或保存到印象筆記后完全可以進行二次編輯,相當方便。
作者確定這叫”一次性的消費品“?確定“用戶對信息的處理無法有效保存”這不是在說自己么?
請不要把微信讀書暫時做不到的事情強加到其他APP上,甚至上升到“現象”、“定義”這種層級。
4.”閱讀的目的不是技能提升,而是娛樂或興趣“、”時間緊湊,缺少穩(wěn)定、閑暇的閱讀環(huán)境“
由于”定位分析“的不嚴謹導致下面的”用戶分析“有很多硬傷,哪怕在這一大段的開頭加上一個范圍”閱讀范圍在娛樂或興趣范圍內、非EINK電紙書設備、閱讀場景是一些碎片化場景“都會使得整篇文章可讀性和嚴謹性高上一個檔次。
后面的關于微信讀書的產品分析、交互分析,由于個人使用不多、了解不深,就不隨便評價了。
所以:
綜上所述,請千萬小心你的信息訂閱源。
文章寫得趣味性不夠、枯燥,文章斷更,這些都可以理解。
但僅僅為了讓自己以后可以出來吹牛逼“我寫過XX萬字的文章哦,你說我屌不屌?”,而對一些自己理解不多的行業(yè),隨意發(fā)表一些不經大腦思考、不花3分鐘搜索、誤人子弟、聳人聽聞的觀點,這就很不應該了.....
PS:哪天你發(fā)現我的文章水了,請給我留個言,然后再取消關注,這樣最起碼讓我知道自己是怎么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