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深夜食堂這個名字,雖然我沒看日本也沒看國產的劇和電影。最近老有一種沖動想寫寫自己作為一個吃貨的各種心頭好,終于在今夜,被一個不僅有才華有情懷且會吃會做會做得很美的老兄遠方發來的現場圖給點了這個導火索----因為他在11點包餛燉!在這個很餓深夜點燃我的記憶。
12年前剛參加工作,一行5人到南方鍛煉一年,所在城市生活閑適,因著新兵蛋子又是鍛煉學習,單位領導也沒給太多工作壓力,每周五晚上,便有了固定節目,一起湊伙吃飯,吃完飯后去通宵茶水屋打牌,一人幾十塊錢,茶水飲料瓜子免費吃,組長特意關照不會打牌的我,降低其他同志的技術水平,打5個人的拖拉機,聊聊天打打牌一般都到將近12點意興闌珊時出來。接近午夜,附近大街上的店鋪基本打烊了,獨獨有一對中年夫婦出來擺攤賣餛燉,我們5個人總是去歡快地來上一碗,老板夫婦也總是樂呵呵地由著我們提各種要求:1碗不要香蔥、1碗不要香菜、1碗不要紫菜、1碗不要肉只要皮、1碗啥都要。然后5個人一起坐在街邊的馬扎小凳子上,熱乎乎地連湯帶餛燉裹進肚里,這個周末之夜才算真正圓滿。然后男同志步行著送女生回宿舍,他們再打車回琥珀山莊。其實回想起來,那餛燉什么味真記不得了,只記得湯很稀卻很鮮美,碗里的餛燉不大不小也不多不少,飄著的紫菜蝦皮香蔥香菜剛剛好,在異鄉深夜的街頭,帶著風,慰藉我們五個孤獨又互相依偎的靈魂。
后來回京,我們五個再沒有一起吃到那種滿是異鄉風情的小餛飩,卻又開發了幾家店破風味足的地方菜系。
一個就是翠清酒家的臭鱖魚,發現最早的店是翠微路附近,無論冬夏天天爆滿,一進去,桌桌都有呲呲響的臭鱖魚在澎湃著每個食客的心,用組長的話說,翠清最不臭的地方是廁所。。。這本是一家湖南菜館,改良了徽派臭鱖魚,加上自己又辣又鮮艷的做法,挺適合在北京嘴吃雜了的我們。我家先生首次發掘這家店時候,很能吃辣的他把臭鱖魚上的小米椒拌米飯吃了,然后。。。沿河步行回家的時候,辣得胃疼蹲在玉淵潭公園河邊無法挪步,從此之后,常去自虐。
還有一家是“龍人居”,二七劇場路店。龍人居和川軍本色是一家,但是龍人居更接地氣一些,二七劇場店的大廚和店長是夫婦,口味比一街之隔的南禮士路店好很多。川菜很地道,選材用料很講究,招牌菜竟然有一大堆,個個拿出來都甩其他川菜館子好幾條街。這也是我們的后食堂,不想做飯了,就來盤干煸牛蛙,來盤手撕包菜,美美香香地裹腹拍屁股走人。最喜歡他家菜里的麻椒,脆脆的,我都挑出來單吃,嘴麻麻地像含了跳跳糖。吃水煮魚的,可以請店家把撈出來的辣椒麻椒絞碎帶走,回家拌飯吃,異常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個川菜館,小龍蝦做得超級棒,不僅口味好,蝦又大又干凈,啊呀,又流口水了。斜對面就是一家便利店,很多進口啤酒可以爽一把~
未完待續。。。。我要下去啃個蘋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