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培訓,對于公司的產品有了一定的認識。
在培訓的過程中,有一個環節,是讓每個人進行自我介紹,在介紹的過程中要給自己加上一些標簽。然后在培訓師在培訓師問答環節詢問一些標簽,然后回答的人再根據標簽找對應的人。
因為是新人培訓,互相都不認識,所以為了讓更多人記得我,所以在自我介紹的時候給自己加上了各種各樣的標簽,這樣在提問環節,不管什么標簽,他們都能馬上想到我。當然,在給自己設定標簽的時候也都是的確自己就有的。結果就是,很多人記得了我的名字。
對于上述的經歷,也就一時的樂趣。但等到回去卻反思起每個人身上的標簽屬性。
在當今的世界,不只是我們對于別人的評價,還有機器對于我們的數據統計。如果對比一下的話便會發現,有可能機器的統計更加精確一些。而人的評價,千人千面,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人物畫像。而且,現今很多人都習慣戴著偽善的面具,在陌生人面前謙謙君子,再熟悉人面前可能就露出惡人模樣。同時,在不同的場合,我們都會不自覺的開始扮演,成為一個不入流的演員。
而機器在當前的社會中,是每天陪伴我們最長時間的另類生物。它記錄著我們的每一刻的生活。我們的喜好和愛好都被準確的進行著統計,然后換做成一段段的數據流存儲起來。每個人背著越來越多的維度的屬性,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記得之前Google眼鏡的其中一個概念就是當你戴著產品去看眼前的人,便會立馬展現其自身的屬性標簽,方便于你找尋其興趣愛好進行溝通。這些類似的概念在<<黑鏡>>中也有類似的故事場景。
這不得不讓我們去反思,反思以后的社會的虛擬與現實。機器發展到現今的階段肯定很多之前所提到的概念也會一一成形狀。但是問題是,它會加深我們與人的關系,還是永遠的把現實變成了虛擬。機器方便了人類,但這些都是虛假的。就像是它幫我們解開了戴在手上的鐐銬,但卻給我們扣上了牢籠。雖然活動的空間增大了,但是卻仍舊是沒有自由。
這些悲觀的想法我不知道是否會成為一種預言。曾經有人說懶人才能改變世界,因為懶人為了懶,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利己的東西。
未來很難去想象。但是現今的世界卻很容易讓我們去反思。就像很喜歡看的一些末世題材的電影。雖然不一定是真的。但是,這些已經足以讓我們去反思。
反思,我們是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還是被機器圈養的世界之中呢。
2016/12/13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每周來自全國各地的課程設計師,都會在微信群里面,基于一個提出來的問題,進行課程設計的探討,我將分享每一次的討論結果...
- 銳眼視點: 全球首個全軟體機器人 Octobot 問世; Tesla 與 Samsung 合作開發自動駕駛芯片系統...
- RACSubject可以作為信號(RACSign)使用同時又能發送信號,同時可以被多次訂閱,非常適合觸發一個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