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父親差自己最小的兒子去給自己的一位朋友捎一封信,這是一個出行要么依靠腳力、要么依靠畜力的時代。父親盤算著告訴他,如果步行的話,從家里去朋友家,一刻不停地走也至少需要4個小時,他的朋友一定會邀請你在他家里吃午飯,那么在下午大概2點左右可以返程,回來大概6點左右,還能和家人一起吃晚飯,并叮囑他路上的風景很好,你可以欣賞,但是不要耽誤任務和行程了。小兒子愉快地接受了,他正想去親近大自然,去春光里走一走,拍著胸脯對父親說“沒問題,一定完成任務”。
小兒子在早上8點左右,吃完早飯就背著裝著那份文件的包就上路了。
出了城,郊外的風景甚好,又是初春,阡陌開花,小兒子邊走邊陶醉在春天的田野里,一只蝴蝶飛了過來,小兒子看著覺得甚是靈巧動人,于是邊追逐起蝴蝶,他隨著蝴蝶跑到油菜花的田里,跑出油菜花又奔入滿是紫云英的草地,蝴蝶沒抓找,自己卻迷了路,于是他四處張望走走停停,幸好有個菜農給他指回了大路。“應該沒有耽擱什么。”他心想,于是又愉快的上路了。
他走啊走,太陽變得越來越曬人,他不停的在出汗、喝水,身上的小水壺里的水已經喝完了,真是感覺渴啊,正在這個時候,眼前出現了一條小溪流。啊,真是恩賜。他跑到小溪邊,立馬用手汲水喝了個暢快,然后把水壺也灌滿了,還洗了個臉,就在洗臉的時候,他看見溪水里有好多小魚,身體透明而細長略帶銀白色,墨綠色的眼睛,他從來沒有在他家附近的小溪流里面見過,這些小魚完全吸引住了他,他于是脫掉了鞋子,開始用手抓小魚,但是這些小魚和田野里的蝴蝶一樣,躍動而機靈,甚至用自己的鞋子當作捕魚工具。根本抓不住,他試了很多次,終于掃了興。這才想起來,他是去送信的。
他看了看日頭,發現日頭居然已經偏西了,這個時候他本來應該在他父親朋友家吃飯的。“這下我真的得抓緊了。”他告訴自己,他立馬穿上另一只濕鞋子,吧唧吧唧疾走。
“怎么辦,現在就算我跑起來,都沒有辦法在1個小時之內趕到,要是現在有一匹馬就好了呢!可是現在這里哪里有馬呢?有馬我也不會騎啊!”小兒子很著急,急得跺腳。
“得啦,得啦,得啦”,是馬蹄聲,有馬,有馬!他一下子興奮了起來,他腦子中靈光一現,我能不能讓騎馬人捎我一程?也許不是很順路,至少可以捎我一程,但是也許順路呢,這條路可是通往父親朋友家所在城的主路。
但是他從來沒有請求過陌生人幫忙,沒有攔馬的經歷,別人會答應么?正在他猶豫的時候,馬蹄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聽到一個青年大概在10米開外喊“勞駕讓路!多謝!”于是,還沒等到他開口請求,他的大腦像是聽到了指令,就自動化的促使他的雙腿將自己的身體移開,讓出路來,騎馬人“嗖”的擦身而過。
“哎呀!我忘記去攔他!”等到第二匹馬咯噔咯噔來的時候,他就站在了路中間,但是前面來的人一臉著急的樣子,那馬的速度可以一腳踢飛自己,他又讓出了路。
“下一次,下一次,我一定攔!”他邊走邊向后張望,走著走著,直到看到了父親說的那個城,看來不遠了,不需要馬了,他拿出父親給的地圖,倒是很快的找到了朋友家,但是已經快2點了,這本該是他返程的時候,朋友家的午飯早就結束了,父親朋友正打算讓廚子做頓飯,但是小兒子謝絕了,拿了午餐剩余的2個小餅,灌了水就上路了。
但是4個小時的行程,2個小薄餅根本不夠,才走了一半的路他就饑腸轆轆,越走越慢,餓的時候只能去找水喝來充饑。他走啊走,天慢慢變黑,一直到看到星星,還有移動的火把,走進了才發現是自己的父親,原來是父親在日落的時候還沒有見小兒子回來開始感到非常擔心,天黑之后異常擔心,這才尋到路上,終于見到了自己饑腸轆轆的兒子,把他背回了家。
我們都是那個“小兒子”,有時雖然有個目標,但是卻做不到“以終為始”,被蝴蝶、溪水和小魚等外界事物吸引而去,卻以“不會耽誤什么來吧”來寬慰自己。
我們也是那個猶豫著不敢“積極主動”的小兒子,害怕自己做不到,一是因為沒做過、沒經驗,害怕被拒絕、害怕失敗。如果他勇敢積極地尋求幫助,抓住機會去嘗試,說不定可以攔下馬來,嘗試可以失敗,可能成功,但是不嘗試只有失敗。
最后,如果小兒子能夠以“要事第一”的原則,先完成任務,并且能夠在朋友家吃個飽飯,及時補充體力,那么在回來的路上,他說不定可以愉快地追逐蝴蝶、去抓魚。保時保質的完成那些緊急而重要的事情,也能幫助對于我們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比如我們的興趣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