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我想強調痛苦的根源是念頭——我們的念頭。同樣,快樂的根源也是我們的念頭。只要你能駕馭念頭,就能緩解一切看起來源自外在世界的痛苦。只有安住了念頭,你才能真正感到快樂,并且對身處的世界感到滿意。
冥想的本質即在那些根本的卻非習性的狀態下修行。那就是無論發生什么,都和我們自己在一起,不貼上好或壞、對或錯、純粹或不純粹的標簽。
冥想應該是關于悲憫心懷的打開,是與自身共處,以及獨自經歷一切的能力。
在冥想中,無論生活呈現給你什么,你都對共保持開放。
冥想能讓我們看到念頭在自己身上嵌入的痛苦。如果我們調伏了念頭,外在環境就可塑了。
無論我們何時進行冥想,都務必克制,不要對如何冥想和冥想中發生的事情進行自我評判。這只會令我們的修行更加艱難!
冥想的關鍵是,作為你自己的冥想指導師,你要給你自己的,就是放松,自然呈現。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休憩在思想和情緒之間的空間中,休憩在我們的疼痛、苦楚和優慮之間的空間中。當下的空間里,有不可估量的智慧有待開啟。我們敞開心胸,接納驚人的富足和根本而獨特的當下。安在當下,看見,聽見,真正地有意識。
冥想接受我們的本來面貌——它們接受我們的撒潑打滾,接受我們的壞習慣,也接受我們的愛、承諾和幸福。
冥想讓我們有更加隨順的身份——因為我們學會了帶著更多的溫柔,更多的開放度來接受我們自己,接受所有的人類經驗。我們學會以一顆開放的心接受當下一刻。每一刻都是不可思議的、獨特的、新鮮的——當我們落入當下一刻,就像冥想所允許的那樣,我們學會如何真實地品味我們共同分享的這溫柔獨特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