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時候開始喜歡寫作的?
?記得小學四年級老師開始把我的作文當做范文念的時候,我就覺得寫作與我定下一生情緣。
兒時寫作,多是希望拿高分得到家長老師的認可,可是當日記本寫了一本又一本,才覺得寫作于我更是一個心靈的出口,在孤寂無人的時候就想和自己說說話。寫作在我迷茫,困惑的時候陪伴我,從小學到大學,不知道自己寫了多少文字,每每翻閱自己稚嫩的字跡,心懷感激。寫作于我亦師亦友,一生注定不離不棄。
如果說讀書帶你領略的是別人豐富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人命運,從而使自己眼界開闊,內心充實,那么寫作對我來說,是讓我除了現實世界的自我還在精神世界找到了另一種生命的可能。我想我是很幸運的,在現實里風雨飄零之后,至少我的心靈還有一個棲息之所,許我理智,許我安慰,許我堅強和希望。
在自我的文字世界里你是自由的,你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可以對現實的世界放蕩不羈嘻笑怒罵,表達你的喜怒哀樂,可以安靜沉思,思考未來和希望。因為沒有人能夠控制你的思想,要你往哪兒走。寫作其實只是思想的外流,豐富的思想可以讓你寫出有用感人,發人深省的文字,文字的流淌刻錄也可以幫助你思考,承載你的記憶。有言為心聲,文也為心聲。
我覺得寫作可分為兩類,一類可使人知,一類不可使人知。可使人知的,如新聞報道,公告通知,雜文小說,廣告文案;不可使人知的,如日記,國家機密,個人隱私等等。對于個人,越想使人知的文字,越有它現實的目的,雖文采斐然,旁征博引,卻重在功利;而不欲使人知的文字,更靠近自己的心靈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引吭高歌。
有人對我說:“我很喜歡看你寫的東西,很多問題我也在想,只是不如你文筆好,所以寫不出你這種感覺來?!泵棵窟@個時候,我都笑著說:“我哪有文筆好啊,只是個人愛好,像有人喜歡打籃球,有人喜歡打游戲一樣,大多時候是打發時間罷了。”我并不勸人也去寫作,因為寫作是你喜歡的但別人未必真正感興趣。
關于怎么寫作,前輩們都有很多道理,子曰:其文不正行之不遠。說的是文章一定要有文采,要生動才能讓人樂于接受。 近代著名學問家夏丏尊和葉圣先生所作的《文心》就是根據當時的國文教育寫出來的,對寫作有很大幫助。著有《堂吉訶德》的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 就說:筆乃心靈之舌。文為心聲,文是載體,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才是靈魂。好的文章,往往道理透徹,情感真摯,套路少而自然,最好的故事其實就是故事它本身。
有人問你寫作有沒有寫不下去,氣的時候呢?當然有啊,有時心情煩躁,寫什么不順,一篇簡單的新聞消息都要在電腦前敲打鍵盤老半天,像高中啃一道變態的數學題一般難受。有靈感的時候,上個廁所有時都把要寫的提綱想好了,按著提綱不到半個小時洋洋灑灑一篇文章就出來了。沒有靈感的時候,要么是自己一時要做的事情太多,容易分心,或者是生活瑣碎,接收的信息太多沒有及時梳理思緒雜亂,還有的就是看了別人的文章看重別人的評價,生怕自己道理講不清,故事說不好。我發現處于這種靈感匱乏或者浮躁的時候,干脆不寫,先把自己目前除了寫作要做的其它事都做完,然后再安心的寫,心情不好的時候,出去跑步,和朋友散心聊天,當自己靜下來的時候再去寫,寫了先自己看,不急于發表。
從小學開始寫作文開始到現在,寫作已經伴我走過了十多個年頭了,有用無用都寫過。即使是平時練習的每一篇作文,我都會裝訂收藏,同桌不解,我開玩笑說要是哪天我出名了成為大作家了,我一定要把我從小學到大學寫過的所有文章整理成冊,然后出版,那時你就可以和別人驕傲的說,我是他的第一批讀者,他那篇文章的錯別字還是我找出來的呢!到現在我也還沒有讓我的同桌感到榮幸。
高考后,為了考試寫作文的次數少了,在大學寫過新聞,寫過策劃,寫過講話稿,寫過雞湯,寫過軟文,拿過稿費。也遇到過很多想以文字某人的人,可是現實殘酷,又有多少人能夠實現,大部分只是在現實里透支自己的愛好罷了。
我只希望我寫作的時候就是一個作者,希望寫作是陪伴我一生的愛好,而不是被動謀生的工具,這樣我也許不會因為世俗的眼光和壓力而厭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