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先走了。”
昨天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整個人都懵了。
在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個男孩突然從車里沖出來,從橋上跳了下去,緊跟著的女子是男孩媽媽,因為沒有抓住他而坐地痛哭。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個男孩年僅17歲,但在跳橋那一刻,沒有半分猶豫,整個過程,不到5秒。
據(jù)報道,男孩跳橋當天,在學校與同學發(fā)生矛盾,事后又遭其母親批評,于是沖下車毫不猶豫從盧浦大橋跳下去了。
這個視頻只有短短幾秒鐘,我反復看了無數(shù)次,每次都為男孩那個決絕的背影所心痛。
有人說孩子的行為過激,心靈太脆弱,也有人說這個媽媽會一輩子活在自責中,太痛苦了……
但更多人想到了自己的經(jīng)歷,認為是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問題。她不知道,壓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前,都發(fā)生過了什么。
我記得上個月也有個新聞:一個19歲男生在長江大橋上,與這個世間做出了訣別。
跳橋之前,他打了個電話給他媽媽,如今聽來依舊令人唏噓:
“媽媽,我做錯事情了,你不要說我,也不要罵我。您別來找我了,也別想我,您和爸爸養(yǎng)我這么大,我沒能報答你們,只能來生再報答了。我走了,不要來找我。”
然后一條年輕的生命,就此消失。
下輩子愛或不愛,都不會再見了。
寫到最后,再想起那個17歲男生跳橋的瞬間,不禁想說:父母子女一場,有今生無來世。
每個父母都應該告訴自己,更應該告訴孩子:
“我愛你,與你的成績無關(guān)”
“我愛你,與你有無出息無關(guān)”
“我愛你,與你結(jié)不結(jié)婚無關(guān)”……
因為你的孩子,從來不會這樣嫌棄你,就像感動無數(shù)家長的那首詩《挑媽媽》寫的: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兒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jīng)在你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