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
包括孩子
失敗是每個人生活中必須經歷的事情,不僅是大人,孩子也有不順心或者失敗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往往表現出來的是哭泣,沮喪。因為,他們沒有失敗這個概念,總覺得自己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所有東西。
孩子為什么會怕輸
一、怕失敗是天性。不止是小孩子,大人也會害怕。每個人都想在別人心中留下好的印象,比別人好,獲得更好的贊譽,這個是人類的本能反應,如果失敗了,會給心中留下不舒服的印象。而對于孩子來說,本身的思想還沒有成熟,遇到競爭的時候,沒有對于本身的剖析, 也不知道將弱點如何避免。
二、家長遷就和溺愛。孩子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人生經驗的積累過程,家長的過分遷就導致了孩子缺乏承受的能力。現在家庭中過分強調孩子的自尊心,和孩子做游戲的時候往往故意輸給孩子,就為了讓孩子開心。誠然孩子是高興了,但是他卻缺乏輸的體驗,久而久之就會對自身的能力產生錯覺,認為自己能力很強, 那個時候遇到了困難而失敗,反而會產生更大的挫敗感。
三、輸贏待遇的不同。輸了和贏了的待遇當然是不同的,但是孩子卻不懂這個。而家長,在孩子進行某個比賽的時候,都會竭盡全力去鼓勵,有的孩子贏了,家長打心底透露出的喜悅,讓孩子也更加高興,而當孩子沒有贏,有些家長回很直接的露出失望的深情,有些家長還在鼓勵孩子,但是語氣可能就不一樣。孩子能覺察出這些異常,心底會出現失落,慢慢的就害怕失敗。
做好這些,比告訴孩子輸贏更重要
一、不以輸贏論英雄。孩子成長需要的是經驗和體驗。哪怕這種體驗是失敗,那也是成長的一部分,孩子可以從中知道人生沒有一帆風順,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更靠近成功。
二、讓孩子知道努力的重要性。孩子有些事情失敗了,通常是因為差了一點,可能他再稍微加一把勁兒就可以了。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在旁邊的鼓勵,讓孩子再做一點,再蹦高一點,再跑快一點......或許就會成功了,那個時候,孩子的收獲肯定更大。
三、心態大于勝敗。當真正的失敗來的時候,讓孩子笑對失敗,家長首先需要讓孩子知道,成功了,不能驕傲,要知道贏的原因,輸了,也不氣餒,總結經驗,下次更加努力。
結語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家長的一個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快樂,有痛苦,有成功,有失敗。成功的時候大聲笑,失敗的時候不哭泣。
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要做一個樂觀,懂得提煉方法的孩子,而不僅僅是失敗了哭鼻子,因為有時候,失敗也是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