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是一句老話,但真的是這樣嗎?
1
我有一位從小一起長大的同伴小A。
才八九歲的光景,洗衣、做飯、帶弟弟,家里家外一肩挑。是當時小鎮上公認的“最懂事”、“最勤快”的好孩子。
有一個冬日,我搬了張小板凳,坐在家門口曬太陽,一邊吃著烤紅薯,一邊翻著小人書。
這時,小A拖著一個裝滿貨的編織袋,從我家門口經過,我趕緊掰下半截紅薯招呼她過來吃。
她停了一下,準備過來。
這時,小A的媽媽從后面出現了。
小A一看她媽媽來了,咽了一下口水,搖搖頭,繼續往前走了。
她的媽媽走過我的跟前時,對著前面的小A喊了一句:“女兒,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呀,別學人家這么懶。”
我拿著半截紅薯僵在那里,尷尬地咧著嘴笑了一下。
2
電影《十月的天空》中的霍默,是一位礦工的兒子,他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名航天科學家,發射火箭。
但他的夢想卻遭到了嘲笑。他的父親,認定一個礦井小鎮的普通高中生的未來,只能是在地底下。并告訴他:“你注定要接我的班,你天生就是干礦工這一行的。”
霍默拒絕了:“你只關心地下,而我卻會仰望天空。”
最后,他克服了重重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美國火箭發射中心的一名科學家。
3
后來,我離開了小鎮,與小A失去了聯系。
很多年后,我到街上買水果,挑好過秤時,售貨員“啊”地叫了一聲,嚇我一跳。
她指著我興奮地說:“你,你不是小魚嗎?”
我說:“是呀!”
她說:“我是小A呀!”
我把嘴巴張成O型,也沒辦法把眼前這位滿臉皺紋的婦人與當年那個秀氣水靈的小A聯系在一起,我們都是才30來歲的人呀!
但,真的是她。
寒暄過后,才得知,她初中沒上完就輟學了,一直打工照顧父母,甚至幫弟弟賺得婚房,現在又幫弟弟帶小孩。吃了很多苦,到現在也沒成家。
我聽了,心里一陣難受。默默地看著一直為家里當保姆,一直吃苦的她,不敢再說什么。
4
生活中有很多人,干的是最累的活,嚼的是最苦的饃,也不一定會成為人上人。
苦難只能把人鍛煉到一定程度,如果一直延續幾十年,變成一件例行公事,它就不再具有鍛煉的作用,只會使所有感覺變得遲鈍,繼而令人成為木頭。
人上人肯定都是吃過苦中苦的,就像由一名礦工兒子變成航天科學家的霍默。
但一味只會吃苦中苦,不求突變,是絕不會成為人上人的,你只會變成一個苦力。
維克多·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說,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絕望,海綿已經吸夠了水,即使大海從它上面流過,也不能為它增添一滴水了。
苦難與絕望,只有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