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無法哄睡一個想要改變的人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沉睡的人,同樣,你也永遠無法哄睡一個想要改變的人。

今天連岳先生的文章說的是「一個人改變是源于他想改變」,就像他文中說的:「不是我改變了你,而是恰好想改變的你,碰上了我說出你心里的話。」

不得不承認再一次擊中內心,這種相遇的美好。

是的,所有的改變均源于自己想要改變才有出路,不然都是做無用功,還會有反作用。

曾經也年少輕狂,在學校的時候,經常有同學找我聊聊心里話,曾經也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一套又一套看破紅塵的「知心話」,誰讓我看得開呢?

現在想想,當時的心里確有一種改變他人或成功改變他人的「邪惡」的成就感與優越感在作祟。

后來,慢慢地發現,不管自己說得多好、多么有道理、多么鼓舞,不想改變的始終沒有任何改變。

反而是自己也開始慢慢地抱怨起來了,抱怨為什么TA就是這么軸呢?怎么就不明白我的苦心呢?這個社會怎么怎么樣?現在的世道就這樣了云云。

再后來,工作后,因為職業的關系,每次培訓上完課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里,偶爾也會抱怨現在的后生啊,沒有當時我們那么聽話、好學、踏實、抗壓等等。

現在想想,這也是講臺帶來的優越感又在作祟了。

沒錯,看起來,是懷著一顆「好心」,想著能否更多地改變他人,看似是菩薩熱心腸;其實只不過是邪惡的「開導(說服)他人改變」的優越感或是「成功改變他人」后所帶來的成就感,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幟在指點別人的人生罷了。

細細想來,這樣的初心多么可怕,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邪惡之心,就敢去隨意指點別人的人生;

又是多么可悲,指點到最后只能心生怨氣,抱怨社會風氣、世風日下、年輕人浮躁、不踏實等等。最后,既沒有成功改變他人,也沒有得到滿足感,還給自己帶來幾許煩惱,何必呢?

想想當年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竟然還干了不少,竟然還樂在其中,可笑至極。

到最后,發現自己也開始改變了,不是變好而是變成愛說一些亂七八糟的話,開始各種抱怨;其實只不過是自己無能的表現以及無能的借口罷了。

一直在思考,為什么別人眼中這么正能量滿滿,整天跟打了成噸雞血的人,說再多也無法改變別人呢?

原來關于改變還有學者專門研究了一個公式,這才是最深的套路。

貝克哈德變革公式是理查德·貝克哈德與戴維·格雷徹共同提出的描述組織變革條件的變革方程式,也用來解釋個人改變。

公式:D * V * FS > R

Dissatisfaction:對現狀的不滿
Vision:未來的愿景
First Step:第一步實是踐
Resistance to Change:變革阻力

如果D、V、F三個因素其中為一個0,那改變的行動力也為0,就不會有所改變;故若想要改變,D、V、F三個因素的乘積要大于變革阻力R,才有發生改變的可能,否則,其他一切都是徒勞。至于如何讓這三個因素乘積大于變革阻力,有很多方法和套路,想要改變的伙伴可以自行去學習一下,如果不想改變,這里說再多也無用。

公式本身已經告訴我們:連這公式有疑問都不去了解清楚,就壓根沒想要改變嘛。
只是因為還不夠痛吧,痛了自然就去改變了,誰痛誰改變,誰痛誰行動。

這也只不過是方法而已,最終還是源于自己,如果你想要改變了,九頭牛也拉不住。

學習了生涯咨詢后,我就大徹大悟,不要想著去如何改變別人,我是沒辦法改變誰的。

和更多的人聊天后,誰也不可能改變誰的人生,唯一能做到的不過是:「用我的生命狀態去影響另一個生命狀態。」

菩薩心腸無須有,見不得別人不好;
上帝心態不可有,見誰不好都想救。

因為一不小心,邪惡的優越感或成就感又要作祟了。

天助自救者。

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雖說沒有自我行動改變著自己,其實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改變。

因為,哪怕我們自己沒有主動改變,可周圍的人、事、物都在發生改變,不過是「被改變」了罷了。只不過是變更好或變更差的區別。

我們時常會因為一些人、一些事而開始改變自己,讓自己改變更好。
所以,也不用著急,只要開始改變了,一切都不晚。

盡管投身于自己的改變中,想欲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
生命是一場又一場的遇見,愿遇見的你之時,是最好的你。

2017年,一起改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