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web/1512_chengfu_bem/
http://www.oschina.net/translate/thoughtful-css-architecture
BEM的本質是一個css類名命名方案。由于CSS沒有作用域的概念,也不像SCSS那樣可以寫出層級關系,所以,如果有兩個類名,比如.nav和li,雖然你知道li在.nav中,你也可以寫出.nav li {}
這樣的選擇器,但是很多情況下我們還是希望給li專門設一個類名,這時候BEM就是一個好的方案。
BEM規(guī)范詳解
所謂BEM,其實是三個單詞的縮寫:Block(模塊)、Element(元素)、Modifier(修飾符)。
1.Block(模塊)
一個模塊是一個獨立的實體部分,就像應用的一塊“積木”。一個模塊既可以是簡單的也可以是復合的(包含其他模塊)。
命名規(guī)范:
模塊名稱可以由拉丁字母,數(shù)字和短劃線組成。 如:.block、.form
比如搜索框和按鈕組成的組件就是一個模塊。
我認為的命名的最佳實踐是:.xxoo,也就是用兩個詞組成的詞組來描述這個塊,比如.propertyeditor或.languageswitcher,前者意思是屬性編輯器,后者是語言切換器。強行用一個詞來描述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詞根本不夠用。
B和M可以直接連用,跳過E,這是允許的。
2.Element(元素)
一個元素是塊的一部分,具有某種功能。元素是依賴上下文的:它們只有處于他們應該屬于的塊的上下文中時才是有意義的。
比如,.form的input元素和button元素都是元素。
命名規(guī)范:
元素名稱可以包含拉丁字母,數(shù)字,破折號和下劃線。 CSS類名寫成塊名稱加破折號加上元素名稱:.block-elem,其中elem可以是直接元素標簽名,也是表義的名稱。
我認為的最佳實踐是:比如對話框內有一個確定按鈕,這個確定按鈕的類名可以是:.alert-modal__button--done,其中done是修飾符,表示是“表確定的那個按鈕”。修飾符在下面講。
3.Modifier(修飾符)
修飾符是塊或元素上的標志。這些標志用來形容元素或塊的外觀、行為或狀態(tài)。例如button、a標簽上的active狀態(tài)。
命名規(guī)范:
修飾符名稱可以包含拉丁字母,數(shù)字,破折號和下劃線。 CSS類名寫成模塊或元素的名稱加上兩個破折號:.block--mod或.block__elem--mod和.block--color-black。
示例:
.form__submit--disabled
我認為的最佳實踐是:比如對話框內有一個確定按鈕,這個確定按鈕的類名可以是:.alertmodal__button--done,其中done是修飾符,表示是“表確定的那個按鈕”。
小結:
從上面的實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BEM有以下特點:
- 復雜的類名極大減少了類名重復的可能性。
- 每個塊里的一類元素的樣式對應一個類名。如此,一類元素對應一個類名,減少了子選擇器或后代選擇器的使用,提升了css的性能。
- css類名的命名更加語義化,更容易讀懂。
- 可復用性高,例如我們可以把主題類名.form__theme--xmas替換,即可對應替換為別的主題樣式。
靈活運用:
BEM的精華是B、E、M,中間用幾個連接符都是小事,一般單個中劃線就可以了,但是,最常見的連接符是bb__ee--mm的形式,盡量遵守這種形式,當你遇到其他人寫的規(guī)范的css文檔的時候,可以降低閱讀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