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到出國的憂慮。緊張的準備著,自責著。
朋友家的經濟情況很一般,還有一個正在念高中的妹妹,爸媽是普通的小生意人,負擔起出國的費用,是很不易的。
上課前的幾分鐘里,他在那里認真的背單詞,日語,我看不懂,看他專注的樣子,遇到有料的新聞也不忍打擾他。
他放下課本以后,憂郁的坐著發呆,老師講的內容也不甚聽得進去,二十幾歲的男孩子,一臉的憂愁樣,不忍,問他是怎么了。
他說,你知道嗎?我家里情況其實很一般,有時候真覺得自己挺自私的,明明家里經濟條件不好,還是想著去留學,爸媽積攢的錢就這樣都要被拿出來了,還不知道到時候這錢能不能賺回來?
我一時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就只簡單的安慰了他一下,“沒事,你別多想,現在就好好的準備吧!現在多想也沒用啊,還不是浪費時間,有這時間不知道能背多少單詞呢?”他點點頭,說對,于是又拿出單詞書,放在桌底下,溫習一遍之前看的,無聲的背誦著。
我轉頭看向黑板,隱隱的想,如果他能確定自己去的話,還會這樣嗎?又問他,“如果你確定你能考上那所大學的研究生,你還會去讀嗎?還會這么憂慮愧疚心疼錢嗎?”他說,“不會,那樣的話肯定不會。”我說,“你知道你為什么會這么猶豫嗎?我覺得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現在能力還不夠,于是你就一直邊復習著,邊擔憂著。好像為自己的不夠努力找借口一樣。”
“這說明你只是很擔憂自己能不能考上而憂慮,一邊安慰著自己其實是因為心疼家里。所以說,還是認真復習吧,一下子就過了,就不會有這么多問題了。不要糾結了,想要什么就努力去爭取,不要拒絕變好的機會。”
他不置是否,深思著,良久,跟我說,你說得對,我要是有十足的把握,我想我是不會猶豫的。我會認真的。
也不是就不知道他復習辛苦,但有些時候真的有些納悶,為什么明明常去圖書館的他,微博的消息一天更新好幾次?
我不是心理學的學生,但我知道,我們之所以為自己找很多外在的因素,指出其實牽絆自己的因素,只是因為懼怕自己得不到,以此安慰自己,安慰別人。曾經很想寫長篇小說,但一直憂慮著沒有時間,課業繁重,是的,作為一個不適合學工科的學生,我不否認自己課業繁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深究,但某天,有一篇隨興而起的文章在校報上發表,得知消息,覺得自己很想表達,在百忙中抽出來一點時間來寫文章,花費了非常多的時間,這個點,我還是十分的忙,但是我寫完了一篇很好的文章(當然可能只是我自己這么想的)。只是因為得到了肯定,所以有膽量驅使自己再去寫,只是與以往不同,我只是簡單地發到網上去,并沒有很大的期待,專注的去做一件事以后,人大抵是不會那么在意別人的話,網友會給我評論什么,給予我什么回應,都不很重要了。之前想到的,才能不夠的話,遭到笑話怎么辦?已經拋諸腦后了。得到肯定,自然已經自信了些。
開始碼字的時間不久,偶爾責怪自己,當初怎么沒有早些開始,訓練自己,既然沒有功底較深的筆觸,那么就更不應該拒絕變好。
很多東西,因為你沒有,想要得到的時候,又擔心夠不著,于是給自己找了很多的借口,以此分心,以此為自己解釋。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專注于想做的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