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晨讀感悟-買櫝還珠,真的是你想的那么簡單嗎?

對一種現(xiàn)象,批判它,不是最好的方式;分析它,抓住里面的機(jī)會,才是最佳方式。

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買櫝還珠
一看買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真正的價值所在。

周末,小玉和閨密去步行街看電影。離電影開場還有近一個小時,她們決定先在商場里逛一逛。路過一家女裝店,小玉被模特身上的漂亮衣服吸引住了眼球,這是件禮服,高貴而典雅。她決定試穿一下,看看效果。嗯,很顯身材和膚色,也有氣質(zhì),她覺得挺不錯。一看價格,差不多要半個月的工資。她有些猶豫,閨密說,要不就算了吧,可能買了也沒有合適的場合穿。

小玉遲疑了一下,還是買了,難得碰上一件喜歡的。閨密也就不說什么了。

正如閨密所說,衣服買回來之后,確實沒有合適的場合穿。她在工廠上班,平日里都穿工作服,休息時也碰不到什么正式的場合。所以衣服就掛在衣柜里,從來沒有再穿過。

女性逛街,最大的矛盾,可能就是看到喜歡的衣服時,到底買還是不買?

商家常常會說,拿一件吧,難得碰上一件喜歡的,又很配你。看,你穿上多好看呀。

請記住,衣服是一種裝扮,要在合適的場合,穿合適的衣服,才顯得漂亮。如果,你知道自己可能沒有機(jī)會穿這件衣服,那么,再好看,也不要出手。

商家已經(jīng)如此強(qiáng)大,挖空了心思,要賺我們的錢。我們豈能不多想想,搞清楚是否真正需要,再決定買或不買。

一看賣家

正如故事結(jié)尾的點評:楚人善于賣木匣子,但不擅于賣珠寶。這,也常被我們解讀為過于注重外在粉飾,喧賓奪主,惡意迷惑消費者。

每年中秋節(jié)前,超市里琳瑯滿目的月餅,總是一道絢麗的風(fēng)景線。

近年來,月餅的口味和花樣,可謂層出不窮,冰淇淋餡兒的,巧克力餡兒的,茶葉餡兒的……外包裝更是精美絕倫。相應(yīng)的,價格也挺可觀的。如果是自己吃,肯定沒必要,送人,倒是不錯。可這些精美的外包裝,在拆開之后,只能作垃圾處理。每年,這樣的豪華垃圾,都會大量出現(xiàn)。讓人不禁唏噓,這種面子消費觀的盛行。

再看賣家

果真只能這樣看嗎?無良商家,誤導(dǎo)消費者?

我看未必!

首先,凡珍貴的寶物,豈有以粗鄙陋盒盛裝的嗎?正所謂人靠衣裝,寶物也需要以精美的外殼,才能襯托出它的美。所以,盛裝本無過錯。

其次,能買寶物者,必然是富庶之人。他們買寶物,豈單單是為了寶物本身呢?更可能是為了買一份虛榮心和優(yōu)越感吧。“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由這樣的盒子所裝的寶物,由內(nèi)而外都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是商家的本事,值得稱贊。

最后,因為木匣太過精美,買者竟以高價買下它,而歸還珠寶。在這一檔生意里,賣家是穩(wěn)賺不賠的。而買者也不覺得有失,旁人又怎好置喙呢?

重看買家

那么,我們再看買珠者,果真是蠢笨不已,被賣家欺騙了嗎?

我們知道,很多現(xiàn)在被當(dāng)做古董的東西,在古代,不過是人家喝水吃飯的器物。只因千百年來,保存比較完好,便成為稀世珍寶。這些有點精致的物件,隨著時間流逝,估價不斷走高。而珠寶,作為古董流傳下來的,卻很少見。

盒中的美味沒有留存下來,精美的食盒卻成了古董

再回到那只木匣,“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多么漂亮,多么精致,已然是一個藝術(shù)品。這樣的寶物買下來,豈不是更具有投資價值嗎?

如此看來,買櫝而還珠,未必是完全錯誤的決定。

賣珠者看到消費者的購買需求,于是用華麗的商品去求取金錢;買珠者看到木匣的投資價值,于是用金錢買下能升值的商品。這一樁買賣中,雙方都用自己的出價,獲取了對方給出的價值,這,不正是貿(mào)易的本質(zhì)——價值交換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From the standing point of the majority of English studen...
    洛夜1104閱讀 169評論 0 0
  • 01 發(fā)球思維。 三十六計中有一計,叫瞞天過海。原文是這樣的: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nèi),不在陽之對。太陽...
    太初無始閱讀 320評論 0 0
  • 所謂父命 齊之侃出身自京畿市郊一鑄鐵為業(yè)的人家,祖父輩上傳下的鐵器手藝養(yǎng)活了齊家三代人,到齊之侃父親這一輩,齊家鐵...
    __Yeti閱讀 1,686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