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 - 何處是歸程?

何處是歸程?

(2013.10.16)

說到“不讀書”,自己也算是個深有體會的人了。

從幼時書一到手便開始的瘋狂閱讀,再到現在的數日不聞一書。書,在我生活中的角色漸漸從如水般不可或缺的存在變作了可有可無。

初時,對此并未有察覺,待察覺時卻已發現,“讀書”竟然變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種“奢侈品”。不是不想擁有,而是自己已經沒有了過去閱讀時心口所含的靜,再也無法從容而又耐心的坐下,在書中的世界里慢慢磨去在庸碌生活里生出的老繭。

讀書,于人而言,顯然是再重要不過的。在我尚且“嗜讀”如命的日子里,生活即便再難過,卻總也不曾覺得悲苦,反倒似是有了一種別樣的淡然恬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著即便世事變遷亦與己無甚相干的超然灑脫。繼而回首這大學以來“不讀書”的十多個月,心似是到了春,整日籠罩在一片迷蒙中,野草竄出了芽,連湖也有了沼澤的泥濘。理不清的頭緒,剪不斷的心中糾結,招魂的風鈴被吹得再響,也引不回離人的魄。迷茫、困惑、彷徨,所有的“醉”釀在了無晴日的春,僅余滿身的黏膩。

書,看似無聲,實則“擲地有聲”,只不過是舍了聲帶的震動,轉而發在人心底的湖中,故而即便蕩起了巨浪,亦唯有讀書的人方知道。讀書,便如同一種修行,陶冶情操之余亦能讓人聰慧明智,博古通今,心有明鏡,故不會輕易迷失。可時下里的潮流卻是,修行之法尚在,修行之人不見蹤影。

曾經有問過朋友,為何民國時期的作家方二十出頭,卻紛紛成了教授級的大學問家。友人不假思索便答“那時沒有電視、電腦啦!”頓時是有所觸動。誠然,友人的答案未必是正確答案,卻反映了時下的“讀書”走勢。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舊時人對“讀書”的熱情顯然已是降到了冰點,“大部頭”在圖書館的居所愈來愈隱僻了。能夠終日的休閑、娛樂已成了眾人所追捧的“新貴”,流連在閃爍霓虹中,再無人有暇去顧及那鋪了塵的古樸油墨。

身為俗人,不能在“汲汲”之態下做到“獨清”,卻也盼著早日的走出陰霾,捧一本想看的書,泛舟于太虛之境,以求無窮。而所謂,破鏡難圓,補回亦仍有殘缺,碎片亦如是,碎片化的閱讀便同赤壁之戰時曹操命人連起來的船,興許能滿足一時所需,讓人舒適,但卻絕非長久之計。我們也許能在“碎片”、圖片中品嘗到了“速度”的暢爽,但卻永遠也無法在那種“快速”中,品得那沉淀千百年的老酒的醇厚。

“細嚼慢咽”、“囫圇吞棗”,何處是歸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家的院子很大,最早蓋的是土坯房,后邊留有三米多的后院。小時候前院后院種了很多的樹,而且樣數也很多,我記得有一...
    夏天sky閱讀 402評論 6 3
  • 今天是我的生日,有收到過禮物,但心情依然很平常很寧靜,一直以來我都和別人不太一樣,對生日沒有特殊的向往和欣喜,看到...
    敏敏詩亞麻閱讀 236評論 2 3
  • 翻到lofter上的簽名,才知道,2016信誓旦旦說贊同填的坑一個都沒有填。2017年,希望有一個全新的開始。安靜...
    何事閉門剪西窗閱讀 169評論 0 0
  • 消息推送是產品開發者與用戶最直接的一種對話形式,是APP運營最優質的傳播方式,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運營不得當,就會...
    Longer札記閱讀 3,787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