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 海
一個喜歡堅持記錄走心文字的人
一個信守在傳遞正能量路上的人
文 / 少年錦時丶楠海
2016年9月25日 周日
圣賢庸行,大人小心 塵世上并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孤獨的,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嫉妒而引發的誹謗、扼殺、羞辱、打擊和迫害, 你若不再脫穎,你將平凡,你若繼續走,走,終于使眾生無法趕超了,眾生就會向你歡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獨。 走向孤獨的人難以接受憐憫和同情。
書評「自在獨行」
平凹先生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么就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要么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
先生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并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
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對于匆匆的路人,平凹先生這部文集只是用來附庸風雅的玩物。但這本書卻要寫給生命的行者。愿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里多一些從容瀟灑。
賈先生的文筆十分幽默,記敘的很樸實,描寫很獨特,猶如一位老友在耳邊敘述往事,論述很簡潔,目標很明確,由于是隨筆性質,就沒有那么多拖泥帶水的感悟,那山,那水,那學校,那村姑,那街友,那玩伴,那怪石,那古物,這一件件在我們平常生活中司空見怪的事務,到了賈先生筆下便成為了一種活物,帶著感情、裹挾著記憶和作者一起沿著人生行走,自在獨行,但是他并不孤獨。他帶著對舊事物的懷念走在格格不入的現代化大都市中,深入淺出,不愛有人打擾,他有著作家獨有的冷靜,用平凡的內心感受著生活的浮華。有點像村上的一人一妻一貓一支筆的生活。
當今唯我愿稱之為先生的
一是周國平先生
另一個就是賈平凹先生
喜歡《自在獨行》封底的四句話:從容是真,寬釋是福,有敬無畏,樂以忘憂。這本書集結了賈平凹四十年的散文作品,記人記事,寫山寫水,題材各異,信手拈來。最喜歡的幾篇是紡車聲聲、喝酒、祭父、敲門和秦腔,讀時唏噓不已、拍案叫絕,情到深處甚至落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身處何處根是不能忘卻的。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的數十年里,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一個好的作者源于生活的磨礪出不入世俗的心,有一雙善于發現事物細節美好的眼睛,和一個既吸引人又讓人惱的獨特個性。賈憑凹的文字,有一種樸實的美,獨特的靜。通過他的文字,腦海中會出現一個別于現世世俗社會的另一種淳樸、大氣恢弘又帶著精致的桃源世界。我想,只有讓自己徹底的靜下來,低到與世界上最微小的生命一樣的視線,才能感受到萬物身上隱含著的那一絲與眾不同的味道。
這本書間間斷斷讀了一個多月,還是零散的沒有讀完。因為每一篇散文,都多少會與你產生些許共鳴。聽別人平靜的訴說生活中的故事。那種超凡脫俗的意境,不一樣的格調,讓你發現生活里難得的愜意之趣。
一切終將歸于平靜。孤獨不是孤僻,孤獨是一種超脫一切的淡然,是你入睡前才會品嘗的腥甜。
「自在獨行」對于自己身邊有趣的人,風景,事情,物品等進行了詳細的描繪,孩童般的天真,又有些敏感孤獨,本書是一種為自己的辯解,又有一種小小的灑脫,如教村民家孩子作文一事,隱約的成就感,我想賈先生定是開心的。談論自己的病毒性肝炎,面對家庭,朋友,自己則更是敏感,又十分脆弱,而后又十分幽默的談論這疾病,以及社會對于疾病的排斥,小小的報復心理讓我覺得近乎可愛。讀賈先生這些短篇的散文,有窺探不經意間事物的感覺,就像回憶童年時對于事物的新鮮感,賈先生描繪的很細致,可能是一場夢,一處風景,一件物品。我想,正是這樣的天真敏感,是不擅長交際的。我有幸看到這些文字,因看待事物的視角正是兒時的我所看到的,也算是回憶起很多有趣的事情,是非常值得讀的。
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師。他是一位極具叛逆性的作家,但又不失淳樸的本色。他是中國少有的高產作家,更為可貴的是他每一部作品都堪稱精品。毫無疑問,他也是當代中國可以載入世界文學史冊的文學家之一。
賈平凹長篇小說的代表作有:《商州》《浮躁》《廢都》《白夜》《土門》《高老莊》《懷念狼》《高興》《秦腔》《古爐》《帶燈》《老生》等。他曾獲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和法蘭西文學藝術榮譽獎,以及茅盾文學獎等數十個國內外文學大獎。
賈平凹不僅小說創作的成就斐然,他還是一位散文大家,而且在中短篇小說的創作舞臺上也頗有建樹。平凹先生低調冷智、謙和厚道,他是一位世間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獨行者。
楠 言 之 癮
沒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孤獨
孤獨的人自會知曉何為孤獨
往期書評推薦: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