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Works特訓營總結

雖不可避免,但又不想說離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知道是誰

今天是2017年8月16日,從發(fā)哥手上接下我的實訓證書,我才意識到八周的ThoughtWorks特訓營已經接近尾聲。實訓證書很精美,況且發(fā)哥說,這每一張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僅可以查證信息還有防偽功能。這讓我接到證書的瞬間,感到很有成就感,這份成就——獨一無二屬于我。

實訓證書上,提醒了我假期學了的內容有:Tasking基礎(任務分解),Javascript基礎,TDD(驅動測試開發(fā)),前端開發(fā)基礎,后端開發(fā)基礎,Node.js,RESTful API,Express.js,Redis,Git協(xié)作開發(fā),團隊項目協(xié)作。

第二周:

內容為Tasking(任務分解),安裝環(huán)境。收獲比較大的是Tasking的內容,之前一直覺得,程序員就是整體坐在電腦前敲代碼的人。產品設計,跟咱關系不大,UI設計,那是美工的事。但這一階段改變了我的看法,Tasking的設計,將功能分為一個個User Journey,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去設計軟件,就不太會遺漏用戶的需求。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設計方式,則很難剛開始就設計出符合用戶體驗的產品。

第三周:

從這一周開始,就開始了Javascript的基礎訓練,主要是做一個pos機的練習。在特訓營選拔的時候,編程題中就有一題,是posv0.2。當時我是自己寫的,所以可以說已經基本熟悉了如何用Javascript編寫程序。不過完全是自學,既不懂什么是es6語法,也不懂如何分割模塊,更不懂使用自動測試去驅動開發(fā)。雖然我有時候會把模塊分出來,但是可能模塊之間有耦合在一起,沒有分離。別人不是很容易讀懂,也不利于版本的迭代。這周影響比較深的是童老師的上課吧,學了很多真正值得在開發(fā)中去踐行的良好編程習慣 。還有TDD的測試驅動開發(fā)方法,受益良多。

第四周:

這一周的內容是,Node.js的學習,以及前端開發(fā)基礎。Node.js之前都是用現成的老師寫好的東西去測試,現在要求自己做一個Node.js程序,自己安裝包比如測試框架等。剛開始覺得無從下手,不會Node.js引用和管理包。可以說,這一周雖然學了Node.js但是并沒有真正入門。等我真正理解npm的用法,如何獲取第三方包,管理package.json的時候。才發(fā)現,原來Node.js的擴展如此方便。就像平常用的隨插隨用的U盤一樣,只需要一個命令就可以使用別人最新發(fā)布的擴展包。前端開發(fā)基礎還是挺有意思的,雖然之前自己有自己嘗試過做demo但是耐心不夠好,很多地方是淺嘗輒止,這周的練習還是讓我學到了不少基礎知識。

第五周:

這一周是做一個前端的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用LocalStorage去存儲數據。以前就接觸過做web應用,所以上來就趕進度的寫了好幾個頁面。結果在組成應用的時候遇到了麻煩,每一個功能都是一個頁面,導致跳轉來跳轉去比較麻煩,用戶體驗也不好。當我想要修改某個學生信息的時候,我需要輸入他的學號,但我就得在別的頁面上查找這個學號??臻e之余,觀察了一下其他組員的工作,發(fā)現他們做的界面都非常的好看。沒有很多的html跳轉,用戶體驗非常好,于是趕快請教。原來他們都之前接觸過不少關于前端的知識,所以對于渲染頁面了解很多。我對這里一竅不懂,所以做的頁面很糟糕。于是我“偷師”學了很多渲染技術,還加入了我自己的方法,用模態(tài)框去做一些操作。挺有意思的,至少我做的頁面看得過去。之前我在學習Web的時候,就不太會寫頁面,結果就是看到做出來的效果非常糟糕,便沒有探索下去的動力,具有深深的挫敗感。

第六周:

剛開始去把一個純前端的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做成前后端分離,有數據庫有服務器的應用。去醫(yī)院請了一天假,所以沒有得到老師的指導,這里有不少問題。等我回來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做一個實際小項目,為了學習不太清楚的后端知識,這個項目我大量參與了后臺API的工作。大概就是從這里吧,開始學懂了Node.js的正確用法。開始去看一些不熟悉的包的文檔,學會用他人貢獻的第三方包。覺得,哇,Node.js的npm真是太酷了!這周項目合作非常有意思,除了Javascript和Node.js,還學了關于git的團隊協(xié)作方法。其實我們剛開始用git的時候,非常不規(guī)范:分支隨意命名,小修改就向主分支提交pull request。導致我們協(xié)作起來很頭疼,不過學習git之后,我已經差不多可以正確使用git管理項目了。

總結:

在這短短的七周時間內,我感覺我學到的東西比在學校多得多。More than technology, there are our minds. 一直不知道,周圍的大佬為什么能成為大佬,自己卻只能跟著教程簡單的造輪子。也許,缺的就是一種思維。我以前一直不明白,為什么編程不推薦用baidu去搜索而推薦用google,甚至特地問過老師。曄哥是這么說的,百度出來的東西有很多都是什么百度知道,csdn等等這些,而不是官方文檔和說明。也許,這就是我一直以來無法突破的東西,程序出了問題,或者需要實現某個功能。我只是用百度去查找別人是如何解決的,別人怎么寫,我就怎么寫,沒有深入研究其中的原因。這樣是沒有生產力的,不過是搬運別人的東西而已。而特訓營中學習的Node.js需要使用很多第三方包,這些包在別人的資料里面非常少,解決很多要靠自己。而特訓營讓我養(yǎng)成了一種思維,不是去問別人如何解決,而是去看官方說明文檔,根據編譯器的提示去修改對應的代碼。思維,這是我在特訓營最大的收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