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音樂所包含的,絕不僅僅是音符的組合與文字的排列,在它一次次于時間中的展開中,它其實也包含了有關過去的一切。
二
想到這一點,還是因為樸樹的新歌《平凡之路》。平心而論,這首歌算得上中上。編曲雖然簡單,配器雖然粗糙,但是比起當下許許多多的國產音樂,還是領先三四個身位。
但是,對于這首歌,我是相當的不滿意。不滿的,并不是針對作品本身,而是對樸樹非常不滿。在前一篇文章《花兒與樸樹,那些喚起中二魂的人物,都成了一個個的混蛋~~已經提過。樸樹最初作為歌手影響我,代表的是一種叛逆與反抗,所以,當這個男人說出“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的時候,所以過去對他美好的回憶,都在一絲一毫的瓦解。在1999年的時候,我無法想象;在2003年的時候,我也無法想象;而到了2014年的時候,我則是不敢想象。
當然,出現這種情緒,與樸樹關系不大,他像是十一年前,像是十五年前一樣,唱的都是他內心的情緒,自己的想法。從這點出發,樸樹是沒有變得,他還是那個用心表達自己的歌者。而在這些沒有他聲音的歲月中,我倆的生活軌跡是出現了偏差,慢慢的大到已經無法用歌聲來消弭。
因為這樣,我才會不適應。
三
對我而言,樸樹不是第一個讓我有這種感覺的歌手。在這里,我還是要提起反復說起的花兒樂隊。
在他們剛出道的時候,他們對我的影響給我的震撼已經不許多說。不過分的說,在我周圍沒有任何一個沒有被他們的音樂所沖擊的朋友,哪怕是最最本分的乖乖仔,也有一瞬間希望能夠喊出“別理我,我煩著呢“。這種影響力,無論在怎么夸張都不過分。
所以,當他們的《嘻唰唰》在街頭的音像店里面鋪天蓋地的響起來的時候,我已經默默的為這個樂隊寫好了訃告,擬好了挽聯。至于這首歌是否抄襲,已經無關緊要。沒有必要對死者斤斤計較。
三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可避免的事情就是,曾經喜歡的歌手都發生了變化。曾經和他們有著的美好回憶,都在新的作品中成為記憶。
當五月天推出《為愛而生》的時候,我馬上意識到,曾經的藍色三部曲,都只能是過去的記憶力。他們那些在我的隨身聽里伴隨我一夜一夜的歌聲,再也不會響起。我的所有關于他們的認識,都應該翻片了。
《春天里》讓汪峰更加的紅了,甚至紅到了春晚。可是,當年那個自由自在的小鳥,卻是再也飛不高了。我已經不知道,《李建國》這首歌是不是汪峰寫給自己的展望;從生來自由,到生來孤獨,再到生來彷徨,我懷疑汪峰這樣的變化,他的媽媽是否還能認出,他是鮑家街43號拉著提琴的音樂少年。
四
并不是不變就可以解決問題。
當我一次次的忍受著對于耳膜的折磨聽著周杰倫的新專輯的時候,我只能寬慰自己,這些歌真的是周杰倫唱的。
的確,他的歌曲似乎一直沒變。似曾相識的曲調,似曾相識的唱腔,似曾相識的情緒,都在他的專輯里面循環出現。他的音樂還是熟悉的味道,但是他的人已經不是了。
在出道的時候,他所象征的是一種反叛,是一種革新,是一種個性。可是當他的創作成了流水線的產品,當他的唱片已經不再走心,當他的風格成為了業界主流。他開始享受所有的一切,享受作為成功人士的風光,享受眼前的所有。雖然音樂沒變,但是寫出這個歌的人,卻是太過陌生。
五
不管是變也好,不變也好。音樂人都有各種理由。作為聽眾,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總會有理由,總會有安慰。
時間在走,音樂在響。對于我來說,只有不斷的聽,不斷的選。一邊放棄,一邊選擇;一邊遺憾,一邊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