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要分的,而且還會越分越遠,見不著面,摸不著人,想得你抓心饒肝的,可是咱也在長啊,個兒越來越高,能耐越來越大,到時候想見誰就見誰,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從天南到海北就是一抬腿的距離——《士兵突擊》史今班長
01
《士兵突擊》是國產電視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之一。這部片子,從大學到工作的7年,我看過不下10遍。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感悟。雖然時間過了這么久,但還是想忍不住要說上幾句。
先讓我們簡單回味下,這部電視劇中的一些經典臺詞。
不拋棄,不放棄——這部劇要表達的核心精神
好好活著就是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那什么是有意義的事呢?就是好好活著——劇中反復出現多次
你現在混日子,小心將來日子混了你——班長老馬在寫退伍報告的時候告誡許三多四人的話
人前的眩暈和說不出的苦處,這就是成功的味道吧——許三多在腹部繞杠上的獨白
撐得住和撐不住其實是一個選擇題的兩個答案,但是我只能選擇撐得住——許三多一個人留守時說的
不要對沒做過的事情說沒意義——袁朗
日子就是問題疊著問題——高連長
…………
《士兵突擊》中,類似的經典臺詞有很多,富有哲理,充滿能量。我相信,很多人喜歡這部劇,喜歡許三多,這些臺詞功不可沒。可是,真正吸引我們的,打動我們內心的,應該是普通士兵許三多在部隊成長、成材的勵志過程。
02
做尖子不容易,成為老A當兵王更是困難。誰也沒有想到,最笨人傻的普通士兵許三多會成為讓人望塵莫及的兵王。
簡單還原下,許三多成為兵王的全部過程。大概主要有四個階段:
第一步,新兵連時期,這是許三多剛到部隊的起步階段。初到新兵連,許三多就是一個無所知的小白。用高連長的話來說,他是新兵連里最早出現的“騾子”。沒有人喜歡這樣的人,作為一個兵,連一個基本的立正軍姿都站不好。連長不待見他,伍六一羞于認他這個老鄉,同來的成才又是那么的優秀。此刻的三多,內心充斥著自卑和壓力。他害怕自己通過不了新兵連的訓練,最后被發配去養豬。所以他挺著臉,跑到史今面前強哭求助。
第二步,草原紅三連五班時期,這是許三多在部隊的力量積蓄階段。在別人看來,新兵集訓后,被分到紅三連五班看守管網,當兵基本上就等于廢了。但是傻子許三多,對這個號稱“班長的墳墓,孬兵的天堂”的地方并不灰心喪氣。因為在他看來,只要不是到豬場養豬,什么安排都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具有當兵意義和價值的。在三班的日子,許三多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鋪成了當年團長想鋪而沒鋪成的路。他沒有被李夢他們同化,以超強的自覺性和毅力要求自己堅持訓練,最后鋪成了路。班長老馬和王團長為什么如此看中這個冒著傻氣的普通士兵,因為他們曾經在這里待過,知道這路背后需要的涵義。
第三步,鋼七連時期,這是許三多艱辛蛻變的階段。團長和老馬通過鋪路發現了許三多,原本許三多是可以由此搭上王團長,然后在團長的安排下走一條簡單輕松的路。但是許三多拒絕了,被分配到鋼七連。
在七連,許三多過的不容易。剛開始,有史今照顧,為了跟緊史今,誤打誤撞讓全連一星期的作戰任務瞬間泡湯。在許三多眼里,他不管什么“鋼鐵的意志,鋼鐵的漢”,他只知道史今對自己好。為了不拖史今的后腿,許三多拼命的進步,奮力的追趕。在“腹部繞杠”中,許三多獲得了戰友的認可;在演習中,抓了“袁郎”,露了臉成為702團的尖子。剛以為,終于可以在連里挺身當兵了。可是,一直關照他的史班長卻復員了。支撐許三多奮不顧身的信念就此剝離,班長的離開,讓他第一次開始真正思考和體會到作為軍人的意義和價值。
再后來,七年改編,他和高連長一起留守(不得不佩服這樣安排的巧妙)。高連長走后,許三多獨自一人面對空空的營房。雖然伍六一會來看看他,但許三多也會時常扛不住。期間有一個小插曲,就是許老漢來部隊,要求三多轉業。最后的結果,老漢哼著調子回去了,三多轉成了士官。這次許三多第一次成功地違背了老爹的安排,也標志著許三多自我意識的覺醒。
第四步,老A期間,這是成為兵王的量變階段。一路過關斬將,先是通過選拔,然后在A大隊經歷地獄式的適應訓練,許三多迎來了成為兵王的最后一步。在老A的階段,他才真正意義上完成了一名軍人的轉變,深刻體會到作為軍人“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意義。這個階段里,有兩個細節特別吸引人。一個是袁郎一手導演的實戰演習,一個是邊境阻擊毒販子。演習中的奮不顧身,與現實中的人命搏殺,兩者一起碰撞時,許三多懵了。一個女人的命,成了他作為軍人意義的“盲腸”,差點讓他萌生退意。所幸,老連長高城還在,能夠幫他化解。
另外電視劇首尾部還穿插了許三多,當兵前和成為兵王后的兩個片段。這個兩個片段也是設置的很有深意。從“龜兒子”到“兵王”,這期間的每一個過程,一步一步的歷練,造就了許三多最后的成功。
03
許三多最后成了兵王,做到了一個普通士兵所能達到的極致。在家兄弟欺負,被老爹罵為“龜兒子”;在紅三連,人稱“許木木”;到七連,有伍六一;進老A,有吳哲這樣的雙料碩士。論天資和條件,許三多是很難從部隊這樣一個強手如林的環境中脫穎而出的。但他卻出人意料地做到了。
許三多的秘訣是什么?簡單總結下,我認為以下幾點:
首先:許三多有自己的核心世界觀。這是他能夠在不同環境里,至始至終堅持的原動力。具體就是:好好活,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這個世界觀,很了不起,看似很平淡簡單,但是執行起來卻是力量驚人。
其次,許三多有著堅韌的個性,能夠耐得住寂寞,而且還不浮躁。這是許三多的核心競爭力,為什么成才得不到高連長和袁朗的欣賞,即便他的能力和素質遠遠高于許三多。就是因為,成才太過浮躁了,追求進步的過程中容易急功近利和迷失自己。這點在和伍六一、許三多一起參加老A的選拔時,就集中地顯現出來了。所以后來,成才不得不在離開老A后,去草原五班。令人欣慰的是,后來在草原五班的時日里,成長總算是醒悟明白了自己與許三多身上的不同,并且及時進行了修正。
許三多身上的這個優點,同時也深深影響到了鋼七連的高連長。高連長學歷、能力和家庭條件,各方面都是優異的,他開始時是極瞧不上許三多的。高連長嫌棄他不懂做兵的那份榮譽感,看不上他沒有爽朗的個性和追求。只是從“腹部繞杠”和“俘虜袁朗”事件中,高連長才開始關注和正視起許三多,但這個時候他依舊不是平等看待許三多的。直到后來,七連被改編,高連長與許三多一同留守營房,這兩個原本不是一條路上的人有了深層次的交流。高連長在主動找許三多聊天、搭伙唱軍歌等一系列事件中,重新認識了作為強者的許三多,并且打心底佩服和喜歡上了這個兵。這點,可以在高連長升副營時與王團長的談話里反映最明顯。
最后,許三多的成功還源自于他做事對人的三個方法。許三多在整個電視劇中,一共做過五個出彩的事情:第一件是“鋪路”;第二個是“腹部繞杠”;第三個是“俘虜袁朗“;第四個是“舍身演習”;第五個是“借錢看爹”。
我們可以通過這些事情,看出許三多做事很有自己的特點。第一是做事態度極為端正嚴苛。用高連長的話來說,對待任何一件事就像是“抓救命稻草”一樣;第二是能聽得進別人的經驗,而且還能深入的執行。電視劇中有個細節,是許三多剛到紅三連時,每天練習體能,他能用到在新兵連學到的背包加磚頭的訣竅。(許三多的不少訣竅,應該是史今教的。)第三是做事喜歡專注,不為外界所動。這個方式,老實說,只有兩種人能做到,一種是特別笨的人,另一種就是天才。而且往往天才還需要經歷過很多曲折之后才會參悟明白。
04
普通士兵許三多,需要戰勝來自內心的自卑、懦弱和愚鈍,這是他要面對的困難;在人生的每個關鍵節點,總能遇見幫助指引他的貴人,這是他的幸運;在一步一步走向兵王的路上,這是他的
有一句話,分享給大家:誰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怎樣,是否能夠成為“兵王”,但是總有些是我們夠做把握的,例如取向、態度、習慣等。
《士兵突擊》逐步歸于平淡,但是關于許三多,包括其中的很多人,我們仍然還能有許多值得學習關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