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花籃姑娘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 編花籃姑娘

? ? ? ? ? 文 梁子

“編 編 編花籃 編個花籃上南山 ,南山開滿紅牡丹 朵朵花兒開得艷”。這首歌曾傳唱大江南北,人人都會哼上這么兩句,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我們家就曾有過編花籃的故事,而編花籃姑娘就是我家溫柔善良,美麗大方的二姐。二姐比我大了5歲,因為相差不大,我從小就喜歡黏著她玩,有時候姐姐高興了就把我的頭發用紅頭繩扎起來,讓我伴女孩兒,還真別說,據姐姐現在笑著回憶,那時打扮起來俺也是唇紅齒白、扎著朝天辮的小美妞一個,不過這些我都不記得了。

二姐現在雖然也算的上博覽群書,愛好文學,這主要得益于她以后的自學。因為還在我剛上二三年級的時候她就退學了,據說是當時一上數學課就頭疼,父母也拗不過她,結果沒能像我和大姐一樣繼續讀初中、高中。那時封丘的柳編遠近有名,縣經貿委(或者是商業局,不是體制中人,記不清了)每年都統一組織收購銷售,產品遠銷海內外。那時就業機會較少,二姐年齡也還小。記得爺爺在世時經常給我們講“家有良田千頃,不如薄技在身”,而在我們老家,也有“編筐編簍,養活三口”的說法,當時恰逢村西頭一位老師招收編花籃學員,于是二姐為了能掌握一門技術,就毅然的報了名,從此成為了編花籃娘子軍的一員。我們村做柳編雖然名氣不大,但是資源豐富。在我們村的南邊就是引自黃河水的文巖渠,和黃河一樣,每年有明顯的豐水和枯水季節,而在河道兩岸,密密麻麻載滿了柳樹(沒有大樹,就是一叢叢的),一到了春天,柳樹就如同仙女下凡,柳枝曼妙修長隨風起舞,這不但給柳編加工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也給我們這些小孩子提供了無數的玩具(柳枝可以加工成不同的柳笛、粗些的枝干可以刻成寶劍和長槍等),樹林里也留下了我們無數的歡聲笑語。

柳條去皮曬干,扎成一束束一捆捆,就可以用作加工柳編了。我們村很多家都會編些簡單的筐和籃子自己用,但規模稍大些、花樣多些、產業化的還屬村西頭那一家,那是一個老師利用自己家的地方經營的。不僅有專門供冬季用的暖窖,而且有專門的渠道,有較多的編織花樣,可以說是按樣生產,集中供貨,最多時包括二姐在內應該有二三十個差不多大小姑娘參加,在當時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就這樣,我不到十四歲的、溫柔善良的二姐在退學之后并沒有無所事事,而是積極的開始學習柳編加工,成為了一名美麗的編花籃姑娘,開始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為父母分擔家庭的壓力,開始了自力更生為家里創收的人生之路。

二姐一向說話和氣,心靈手巧。我記憶中曾多次和她去過柳編加工的地方,尤其是冬季,半埋于地下的暖窖很暖和,門口厚厚的棉門簾將凜冽的寒風溫柔地擋在了外面,從門外到門內就如同一下子跨過了整個漫長的冬天。在我當時幼小的心靈里,那個暖窖就是制造美的夢工廠。每每看著二姐和其他姐姐們一起嫻熟的編織著花籃,那長長的白色柳條就仿佛突然間被注入了生命,像漂亮的仙女一樣在一雙雙白皙細膩的手上歡快的跳著舞,婀娜多姿。而漸漸的,一束束的柳條就變成了花樣繁多的漂亮花籃。編花籃的過程旁觀者看著很優美,是種享受,而對于編花籃的小姐姐們來說其實也很枯燥乏味。一個個正是花一樣的年齡,正是愛玩愛鬧愛瘋愛笑的時候,卻必須老老實實的坐在那兒辛苦勞作,一坐就是小半天。遇到柳條上的毛刺或長短不整齊的就必須用小剪刀裁掉,有時不小心就會傷到手。二姐是很堅強的,很少向父母訴苦,在她同齡的女孩子還在向父母撒著嬌的時候,她已經堅強的邁開了自力更生、掙錢貼補家用的人生路!每次上封丘或者延津經貿委送了貨,老板發了錢,她都是自己只留零頭,整數的錢都交給了母親。在大姐和我都先后上著學,讀了高中乃至以后我讀了大學,在二姐的心里只是為我們高興,每當我們拿回家一份獎狀,取得了好成績,她都會開心的為我們祝福,好像她自己取得了進步一樣,沒有埋怨,沒有苦惱。

從不到十四歲到將近十九歲,這一編就是整整的五年,就這樣,二姐安守寧靜,用她親手編織的無數個漂亮的花籃盛滿了她的花季雨季!雖然后來二姐去了新鄉市區,又開始了新的人生征程,可是在我心中,二姐永遠是那個最溫柔的、最漂亮的、最心靈手巧的編花籃姑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