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入口”相比,我們更要注重金錢的“出口”

圖片源自網絡

每個人手中金錢的流動,一般都是在收入與支出的過程,重復循環著。

對于那些想攢錢的人來說,他們更多的是關注資金的“入口”而忽略“出口”。這顯然是錯誤的。

總是寄希望于等工資漲高或者發獎金之后再開始攢錢。

這是那些存不了錢,或存的額度太少的人最為期盼的事。多數人都認為只要工資漲了就能有錢存起來,慢慢的增加額度,這多少有點自欺欺人的感覺。

相對于想要增加金錢的“入口”,我們更應該關注金錢的“出口”。

大多數人的金錢“入口”來源都是很單一的,就是工資收入,當然也有一些的來源寬一點。但有一點要清楚,我們都很難掌控收入的多少。

在某個時間段內,我們的收入幾乎可以說是固定不變的。至少在你還沒有找到新的收入來源或漲工資之前是這樣。

長期來看工資會相應的漲高或會有額外的獎金收入,但要在短期內很難實現“等工資漲了就存錢”的目標,因為能不能漲工資并不是我們說了算,還得看公司愿不愿意。

圖片源自網絡

既然“入口”不可控制,那“出口”呢?也就是支出能不能控制?

一般來說,一筆錢怎么使用,用在哪里,是用于投資、消費還是浪費,都取決于自己,受自己的行為所控制。

要想攢錢,首先要關注的不是增加收入,而是想辦法控制自己的支出。這是最基本的原則,無論以后的收入增加多少,都必須謹記。

如果只關注“入口”而忽略“出口”的重要性,就算收入增加的再多,到頭來還是攢不了錢。

收入增加了,相應的支出也同樣的增加,甚至支出比收入的比例還大,這樣的情況,就算十年、二十年后還是身無分文,這這就是典型的不控制支出的例子。

在花錢之前,我們可以參考文章《消費的3種模式:投資、消費、浪費》中說的方式,以投資、消費、浪費的屬性,掌控好金錢的支出方向。

要想攢錢,先學會控制支出。

金錢的“出口”不只一個

值得注意的是,金錢的“出口”并不是只有一個,而是好幾個,形形式式的“出口”讓人眼花瞭亂。

想讓金錢穩穩的呆在身邊,我們必須要意識到這些“出口”的存在,并加以留意,盡量避免讓金錢流入這些“出口”。

柴米油鹽、水電費、燃氣費、公交費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很明顯的“出口”,是生活的基本開支。

金錢的“出口”并不局限于從銀行里取出錢,然后把錢放進錢包,這里錢包就成為了金錢流動的最終“出口”。買東西時直接付現金只是“出口”的其中一個。

像支付寶、微信支付、百度錢包這些第三方支付是“出口”;

像美團、大眾點評、京東這些網購平臺也是“出口”;

信用卡購物也是“出口”;

還有其他各種各樣有關支付或扣錢的行為都可以說是金錢的“出口”。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入口”也就是收入都是很單一的,但“出口”卻有許許多多,因此,我們要細心留意著。

圖片源自網絡

額外的“出口”攢不了錢

額外的“出口”也是攢不了錢的最大原因。

我們一定要提前計劃好每個月的主要開支,然后還要考慮出現額外的情況。

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意料之外的事情,往往這些事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不事先考慮清楚就很容易被打亂了計劃。

比如參加朋友婚嫁的份子錢、突然要跑一趟外地的車費、車子維修保養費、保險費之類的都屬于額外的支出。

如果想攢錢,這些額外支出就要有所準備。

在制定每月的開銷計劃時,絕對不能忘記這方面。

當我們仔細找出錢的“出口”,就等于增加了自己對金錢的掌控度,是對當下生活方式和用錢的一個態度。


猜你喜歡:

《股神巴菲特推薦的指數基金應該這樣買,才對!》

《余額寶限額,還有什么好的理財方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感謝清崎老師與編輯的合力出版,這本書的確對我們的認知會產生很大的改變。 【本書作者】羅伯特·T·清崎 莎倫·...
    文羽墨閱讀 5,986評論 0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