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世界上最殘酷的刑罰是剝奪一個人的睡眠。
對我而言,每天晚上是我十分期待的幸福時刻,因為可以獲得睡眠,獲得休息了。日常里我幾乎很少失眠,吃和睡可是我兩大愛好,常常我評估自己過的怎么樣吃和睡就是兩大重要指標。想起羅輯思維跨年演講時王石的“我的終身學習”這個主題演講,他分享了三點:吃、睡、運動。這三點,簡單卻也十分重要。
然而,這兩天我的睡眠遭受到了攻擊和剝奪,簡直太痛苦了:當你很困,細胞想要沉睡卻睡不著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好像你要閉上眼睛休息,卻有人愣是扒著你的眼不讓你合上 。
呃,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進入待產期的我(據預產期也就一周多了),產檢時發現寶寶胎心率太高,頓時蒙圈,醫生建議住院觀察,雖完全沒準備但還是聽醫安排住婦產科。
第一晚,好不適應,翻來覆去一晚睡了預計三、四小時。第二天醒來,細胞還在半睡狀態,中午補覺好了些。晚上房間里好亂,比第一晚還吵。4個床位的一間屋子,大人15位,新生嬰兒有兩枚,熱鬧非凡。
尤其新入住的一位待產婦,陪護人有四、五位,到了晚9點多那些陪護人員還歡的很,用她們的話說:今天準備夜戰了!聊微信語音的、開著外音玩游戲的、談天論地的……再加上兩位小娃娃的哭聲此起彼伏,我簡直要崩潰。
憤怒之火熊熊燃燒著,我的心無法淡定,而她們卻絲毫無收斂的興奮不已。
走到護士站想申請調床,奈何無果,護士也說遇到這情況她也沒辦法。
多么期望那些人主動認知,照顧到這個情境。多么期望有個人能夠站出來讓她們小點聲,多么期望醫院方可以出來主持局面讓陪護人員保持安靜,多么期望老公能夠為我挺身而出。
然而,我的期望沒有人來滿足。小娃娃的哭聲可以理解,那是生理反應,喂喂奶、抱一抱就好了。而大人們的喋喋不休,卻令我怒火難安。
樓道里比屋里安靜多了,我甚至想要不要把床推到外面去睡,甚至期望自己能會什么功夫封住她們的嘴。以善良自居的我內心里不停的責罵著這群人:“太沒素質了”!“簡直不是來陪產的,是來搗亂的”!“都是一群什么人吶”!“不知道孕婦需要休息嗎?沒有好的睡眠讓我們怎么保持體力生”!“一群剝奪孕婦睡眠的強盜、壞蛋”!
越想越氣,真想大聲的喊出來罵她們一翻方解心頭只恨,認為她們應當受到懲罰。而對于醫院,對于老公,我也在內心埋怨著。當然我也埋怨自己,不能為自己做主。我知道,憤怒如同毒藥,又埋怨老天,為什么要我來承受這痛苦,這毒藥。真想一氣之下回家算了,也好過在這里承受痛苦、快要發瘋。
內心簡直崩潰極了,也充滿無助,我那么困,為什么想好好睡一覺就那么難呢?
嘗試用衛生紙塞住耳朵,依舊堵不住那些該死的噪音。終于理解為何有人會發瘋了……
那一刻的我內心語言十分豐富,每一秒都是煎熬,然心理的語言竟一句也說不出口……
每一個聲響都像箭一樣,刺痛著我的內心,我成了受傷而無助的孩子,而那些人成為了加害者,她們時刻牽動著我的心情起伏。
我心想,天吶!今天發生的這一切是要我學習什么功課呢?簡直想要了我的命呀!若不是保持著一些理智,怕這憤怒能殺人。
我知道,我要做些什么來幫助自己安全的度過,而不是陷入憤怒與憎恨之中傷害自己。
帶著這份理智,我躺在床上問我自己:我想要什么?
我意識到,我要的是一個好的睡眠。然而,我內心發生的是期待外在的環境和人來滿足我、配合我,讓我可以擁有好的睡眠 。當她們沒有這樣做,當這個情境與我想象的完全不同時,心拼命的抵抗。越是對抗,越多的注意力就放在了那些人都在干什么、發出了哪些聲音,有沒有照顧這個情境等,而我也在這抵抗中受苦。我感到自己在抵抗中怒氣很重,卻又是那么無力。
帶著這份覺知,我感受著自己的呼吸,以及想要睡眠的需要,我決定把注意力從外在投入到自己身上,投入到睡眠上。我把塞在耳朵里的紙團拔出 ,開始準備睡覺,漸漸的我睡著了。
憤怒感消散,隨之而來的是我將視角放在了對我保持善意的人身上,感恩之心再度回歸和升起。
我終于不再把力量交付于他人,而是讓自己歸于中心,我感到原本松散而受傷的內心正在隨著呼吸恢復元氣,力量感也在慢慢回歸。一個多小時后我已經睡了一覺醒來,而聽到那些人還在你一言我一語時,我終于可以用很平靜的語氣說:“你們說話的聲音可以小點吧?”
她們開始照顧這個情境小聲說話了,老公很是心疼的說“你是不是也睡不著呀,要不我們租個床去走廊睡吧”。我小聲的貼著他的耳朵說“其實我剛剛睡著了”。并且我的內心告訴我,我不再與當下的情境對抗了,而是可以把那些聲音,當成睡眠的背景聲。當對抗消除,內心也更加有力量和確信:今晚的睡眠會好一些。
半小時后,那幾位主要的制造噪音的人,竟主動離開房間去了外面,屋子里也開始獲得安靜。
整個夜里,聲音依舊起起伏伏,燈開了關,關了開,不過我可以很安心的睡覺了。
第二天七點,我睡醒了,并且睡的還不錯。
我也因此學到了重要的一課--當他人沒有選擇照顧我時,我要先照顧好自己,而照顧自己的方式就是聆聽內心的需要并從自己滿足這份需要開始做起。
感恩心理學和自己,因為不斷的學習與成長,使得我可以在極近崩潰時保持一份覺知。而帶著這份覺知,我才可以幫助自己從受害者角色里突圍出來,重獲生命的主權與力量!
? ? -小朋君(微信:cppy00)二級心理咨詢師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