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何而來?
這個詞是大二的時候聽好友說起的,當時我們大概在說放假你怎么不回家,他說:我沒有家。當時并沒有覺得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語,僅僅覺得他在開玩笑,而且他還給我解釋了說:我本來就沒有家啊,家里的房子又不是我買的。是的,這個解釋很合理啊。
真正理解。
當我真正覺得這個詞是那么無奈和悲傷的時候。說來話長。現在我在雙廊支教,學校條件很差,但是包吃包住,我住的是板房,猶豫種種原因,板房要拆,然后住進新修的板房。舊的房子已經拆了,新的房子還沒蓋好,我的東西已經搬到外面,當時在辦公室外面看到我自己的東西在操場上,覺得很……怎么說呢,無奈吧,又不能反抗。拍了個小視頻給好友,想了想,又轉發給母親,好友是同情和關心的語氣:那你今天晚上睡哪兒?母親是嘲諷和冷漠的語氣:很好,這大學的學費沒白交,還懂住旅館。是的,就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心如死灰了,當即理解到什么是“我沒有家”。
由來已久的恨。
顯然我不明白為什么她會說出那樣的話,只是這種話我也聽得很多了,然而并沒有從一個母親的口中聽到安慰人的話,平時感冒了也是會被劈頭蓋臉地罵一頓。也反思過自己,是不是太玻璃心了?
決絕。
那么,就讓我自生自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