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畢業生的4條建議,不得不看。
最近在家偶遇了幾個今年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有的已經工作了,有的還閑在家里,即使是找到工作的孩子也是拿著微薄的薪資,還一個勁的吐槽自己在公司、在單位受了多少多少委屈,其實我自己也覺得大多數的畢業生在畢業時找工作都太過于急于求成。
下面我給幾條關于畢業生求職的建議。
第一條:誰說第一份工作薪資不重要的???
我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個說法,對于“第一份工作薪資不重要”這樣的理論是從哪里蹦出來我也不清楚。薪資,在工作當中所意味著的絕不僅僅是單純的勞動報酬,它還代表著你的個人價值、技能的市場評估,并且它會敲定你整個職場生涯的起點在何階梯。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畢業生的月薪為20000,而另一個為2000元,就單單看他們的薪資,你覺得誰更有潛力?毫無疑問的結果。
不要不在乎自己的第一份薪資,這份薪資的重要性直接影響著你接下來幾年內的工作狀態。出去之前的例子,我們再來做個簡單的推算,一個拿著5000月薪的畢業生和一個拿著7000月薪的畢業生相比(看似這兩人工資沒差多少),但他們的“跳槽天花板”絕對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按正常跳槽工資漲幅比例15%來說,5000月薪只能跳到5750,而7000的人則能跳到8050,這個差距會在后面如滾雪球那邊,越差越大。(何況后者很容易直接跨入“月薪過萬”行列)。
一個人,站到了什么位置,才能有什么樣的眼界。在這個實力為王的年代,每個人都應該昂首挺胸去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你看起自己,別人才看的起你。
當然,要求高薪的前提是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1、你的能力足夠匹配的上你的薪資。
2、這份薪資相比市場價,不算離譜。
第二條:找工作和買鞋子一樣,一定要找自己合適的
是不是應屆生一定要擁有大公司的傲人背景?接下來才能走的順風順水?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因人而異。人生的每一次選擇都很關鍵,但人生的每一次選擇也都只是選擇而已。選擇之后,才是漫長的割據戰。對于剛畢業的應屆生來說,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利弊,還是要綜合考慮自身性格、行事風格,以及考慮是不是在自己的職業規劃之內。
首先大公司的優勢在于良好的業內口碑和知名度,福利系統完善,可以給員工足夠的安全感。分工明確,工作內容上屬于“一個蘿卜一個坑”,職業技能挖掘方向垂直,更適合縝密性人格,以及決心植根在該行業的年輕人。單純作為跳板仍是上乘之選。
對于創業公司而言,它的更多優勢在于彈性、空間大,可供員工自主發揮和參與到的領域多,能者多勞,幸運兒短期內還可以憑借出色的能力,直達企業核心層。當然,后者更要求具備的強大心理素質。適合抗壓能力強,積極主動型選手。
找工作和買鞋子一樣,一定要找和自己合適的。畢竟,我們每天大約是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和它“親密解除”,如果不合腳,難免會不舒服,久而久之,既傷腳又傷鞋,到頭來,里外不是人。
第三條:對自己的上司要有“敬畏心”
不得不說的是,現在言論自由,但是年輕人難免心高氣盛,年輕氣盛是優勢,但年少輕狂是無知。你必須記住的一點是在職場上,不管你多不喜歡自己的上司,不管你多不認可對方的行事風格,但永遠不要小覷對方,能做你領導的人,自然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企業是以自身利益為第一位的,凡是有用的人才才能夠在此有一席之地。切記不要因為自己的偏見,就去武斷他人。
第四條:比情商低更可怕的,是沒學習能力
你要明白職場不是菜市場,不會因為你的口齒伶俐就能少干活。情商是很重要,但談論情商的前提,是你已經擁有足夠扎實的專業技能。換句話說,情商就像是數學試卷上最后兩道選擇性大題,如果你答對了,是錦上添花。如果你答錯了,也情有可原。可如果一張試卷,你只答對了最后那兩道只有天才才能答對的題,你也還是很難達到及格線。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基礎題目比較好。提高專業技能,尋找和自身更貼合的工作模式,才是畢業之后的人間正道。
說了這么多,其實也是希望剛剛畢業的你們可以早日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在職場上的路越來越平坦,決定好自己得起點,找準自己的位置,一旦確定,明白自己,就要認認真真的對待自己的工作,這不僅僅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你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