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14歲時參加班級“讀書月”活動寫的文章,那年讀初二,為了寫好這篇文章,兒子利用雙休時間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美中不足的是作文本字跡不夠工整,兒子死活不讓我拍,說丟不起那個臉,于是我就打印出來。(男孩子自尊心強,沒得法,哈哈)
培根曾說過一句話: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書就傳承了這一段輝煌的人類文明,在悠悠歲月里,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同的文化,讀不同的書籍,會使我們增長不同的的見識。
讀書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閱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于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所以,讀書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益處。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每一個學生要在更為廣闊的書籍海洋里,尋找屬于自己的驪珠。應把讀書,視為自己的樂趣,像蘇軾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以讀書為癖,幾乎無書不讀,他一生多次被貶,在荒蠻之地的星夜里,一定從那些文章書籍里獲得了最溫暖的慰藉,他寬容豁達,樂觀積極的精神,和他所讀的書有著冥冥之中的聯系吧,所以,靈活的讀書,可以陶冶情操。
讀書不僅對我們的生活情趣有著重要作用,對道德素質和思想意識也有重大影響,“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一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我們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和學習榜樣,我們可以讀得“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的道理,可以學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義,可以懂得朱自清不吃“嗟來之食”的骨氣,這些令我們崇拜或學習或模仿的楷模,我們都可以通過閱讀各類書籍加以認識,我們在進行閱讀時,會潛意識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無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
世界上最壯麗的宮殿就是書的宮殿,也許我們一生只能看到它的一隅,但我們就可以獲得知識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靈上的滿足,可以得到靈魂上的升華。
故曰:讀書有百益而無一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