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關鍵詞——節奏。
目標地——我的節奏。
打開始尋找自我之旅,這個詞便被我大大的備注在平時日程顯目的位置上,可卻一直像個被高置的牌匾,醒目,扎眼,煞有其事。
每一個顯赫的名號里都有值得仰慕的內容。那么,這個深深觸動自己的“節奏”一詞,又讓我真真感觸到了什么呢?
舉個例子,在全民K歌里我給自己關于學會了歌曲狀態的定義是——完成了對一首歌從旋律,歌詞,意境的熟悉,并可以做出自我感悟的表達,才算學會了。
讓我慢慢總結出來以上這個定義,還是因為接觸到的古風歌曲,原來那么多年誤會自己學流行歌曲特別快,其實并非如此。
原來年輕,時間充裕,對喜歡的歌曲接觸面也廣,幾乎天天都會被一兩首“深深熏陶”,不管是自己的隨身聽CD機,還是音樂電視節目和廣播,當然不可或缺的就是住在繁華商業區被商家高音喇叭的騷擾,這些其實都是一次次的認識,加固,熟悉。我在不曾注意的隨意中,一遍一遍,循環中學會了。
現在,沒有原來那么頻繁被接觸的環境,還有就是各種急不可耐的快進和跳轉,曾經就有過在網上看完一個電視劇卻沒聽過主題曲的經歷。
那概括出來的遞進有是怎么的進程?
旋律,“聽”音樂,首先被觸動的肯定是旋律。有一見鐘情的,有日久生情的;
歌詞,“看”音樂,在讓我感觸的旋律里面,都說了些什么?有知心共鳴的,有刺痛了悟的。
意境,“想”音樂,在知道歌詞之后就會自然而然根據理解,幻想出一個故事情境,可能唯一,可能百變。
表達,“說”音樂,其實就是自己唱出來,不是唱聽到的那個,而是在循環反復的聽著聽著,自己想到了自己的哪些感悟,而這些,又該怎么被說出來。
在全民K歌差不多兩年時間,我從完全習慣性盲目的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什么風格的歌曲都能駕馭),接著發現居然“氣不夠”只能完成半首不得不中途退場的假勇士,又進步到不但可以唱完整首還可以有點感悟表達,……慢慢慢慢,一點一滴,真是腳踏實地的去練習去實驗,現在可以做到同一首不同表達。
我用玩,明白了節奏,也摸索出來自己的節奏。
當這些被我發現,驚覺居然在全民K歌里,我可以不再在意評論好的壞的的聲音,在娛樂里第一次嘗到了“不在意他人眼光”的恣意,做自己,真好。
這可能就是保持住自己節奏的成就感吧。
嗯,感覺還真是還不錯。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