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跟L對拍攝的內容,一項項過時,還是很頭疼畫面沒配上內錄的同期聲,畢竟單獨內錄的聲音想配上畫面、字幕,未必同步得那么嚴絲合縫。
小溪看我們在碰就過來聽,然后對L講他的問題:不了解用戶需求。L說,我只做好自己拍攝這塊。小溪不斷用各種例子啟發他,告訴他如果不了解用戶沒有說出來,沒表達清楚的潛在需求,拍不好,需要站在對方角度想問題,再做出建設性的方案。L總感覺沒聽懂,偶爾似乎聽懂了,他說不想動腦筋想,想做不動腦筋的活兒,需要讓別人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告訴他怎么做,他就去做。
頓時語塞,難怪,他遂心所愿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有一種萎縮的老態,30歲的年紀,簡直80歲的心。因為,他放棄了主動學習、主動思考,被動地在事情中流轉而已。
不禁想起如孝法師在前兩天的講座中說的話,悲從中來:
對愚癡者最大的懲罰,是成為愚癡者
對智者最好的獎勵,是成為智者
跟他配合的人(包括我)常常很苦惱,總是無法滿足想要的效果,每次總是退而求其次。也沒有哪位老同學愿意與他共事,共同做起來,所以所有的壓力都在他自己身上,還總是被人罵。
看上去好累,讓人不忍心,又怒其不爭。而我現在恨不得開始自學,以拍出好片子。
搬家到西安以來,我發現人生最重要的有三點:
1、方向
李笑來定義財富自由的方法,就是讓你的時間重復售賣很多份,產生持續不斷的被動收入,而不是一塊時間只賣一次價錢(主動收入)。
比如,我原來出版的圖書,經過精心策劃與產品運作,從只賣1年到連賣10年,時間線從1:1到1:10。而我這一過程中做了什么?什么都沒有!用1:10兌換出時間,去追求更有時間長度、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
如果一個方向的選擇,可以讓你打包解決未來的生生世世,豈不是賺大發了?這時候的時間比率,大概是1:(N的N次方)吧?
一個明智的選擇,勝過數輩子的努力。
2、聚焦
置心一處,無事不辦。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時間段內,只專注集中先做好一件事,這件事情的投入產出比是最高的。
比如,剽悍一只貓先集中做公號,等公號做到80萬用戶,積聚大量用戶與流量后形成勢能后,于是在行第一,又在“一塊聽聽”平臺做下一個第一:8萬+收聽,迄今還在增長中。接著,做飯團的第一,收入115萬。這都是分時段做的,每一個時段只集中做好一個。四個第一,慢慢堆出更強有力的勢能矩陣。
分時段聚焦,就像一段時間專心談一個男女朋友,每段感情都投入至深。可是,一旦分手馬上開始新人。每一段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堪稱閱歷豐富滴人。
3、主動學習
這個時代,一切都變化得太快了。太多東西我們不知道需要學習,不斷學學學,哪怕年齡很大了也依然可以學到老。主動學習的人生,不斷拓寬自己的眼界與邊界,走出越來越開闊的人生。
學習是為了用,要用就開始學。比如我最近報班學拍攝照片,因為總沒有好圖,審美能力不足。平日抽一點點空閑聽課程錄音,每天盡量用手機拍拍拍。
今天聽妙普法師講到,星云大師對佛光山叢林學院的學生,原來贈12字真言,祝福他們多學習、接受,落腳點是用起來:
學學學
受受受
用用用
現在變成16字真言:
學學學
受受受
用用用
忍忍忍
個人理解,“忍”并非強行壓抑情緒,而是在了解事物本質后,心無嗔意,對一切升起耐心。比如學、受、用過程中需要很有耐心,等待自己逐漸累積善因,福報逐漸積累,福生定,定生慧。對自己與他人的改變都心懷耐心,祝愿他人有機會變得更好。
更重要的是,當事情未達預期,未照著自己預設或理想狀態呈現時,身先士卒,身體力行,讓自己成為想要看到的改變。身體力行,可能是帶領他人的唯一,也是最好的方式。
如孝法師常說,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雖然眾緣成就,卻不妨礙一個人凡事先從自己出發:
對方的潛在需求有哪些?
我可以提供的建設性解決方案有哪些?
經由行動,我可以協助達成的結果有哪些?
最終,我們塑造自己,成為了更好的人。回頭想想,下面這兩句說得如此深刻,權作結尾:
對愚癡者最大的懲罰,是成為愚癡者
對智者最好的獎勵,是成為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