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屆奧斯卡小金人選擇了一個年輕的面容, 布麗 · 拉爾森(Brie Larson)。1989年生人,26歲的年紀,輕盈跳入了大眾的視線,仿佛沒有經過過多的等待,就和22年來五次提名才得以圓夢的小李子比肩同臺。
她26年的生命充滿了嘗試與進階。出生于加利佛尼亞州的一個普通家庭,自小接受家庭教育直到進入A.C.T學習表演。因著祖父母是法籍加拿大人,自小就精通英法兩種語言。第一次站上舞臺時,她只有七歲,作為固定童星在今夜秀 (The Tonight Show with Jay Leno)里出場。 之后一發不可收拾地試鏡,參演一些小角色,其中最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要數《緋聞女孩》。 至2013年,她的電影作品就達到了24部之多,可角色大多叛逆驕縱,年齡標簽明顯。
除去表演,她還嘗試過音樂。2005年,16歲的她發布了第一張唱作專輯。年齡符號極為強烈的專輯里,典型美國甜心的聲線描述了成長的沮喪,反抗和希望。甜則甜已,卻沒有太大的反響。
按照這樣的人生軌跡,很難想象布麗有朝一日能手握奧斯卡和金球獎兩大電影界的巔峰獎杯。有著小李子20余載求小金人而不得的故事作對比,可能有些人會說,“這姑娘,運氣真好。”
然而她的故事,遠遠不止運氣那么簡單。
英文里有個詞,叫做breakthrough,仿佛一剎那,久尋而不得的事業靈感沖破束縛,機會按鈕剎時被撥動。2013年,布麗參演了她的第一部代表作,《少年收容所》 (Short Term 12)。故事里的布麗,是一個收容所的管理員,照顧形形色色的問題兒童。少年們陰戾的背后,是家庭的創傷,和不知如何傾訴的對愛的渴望。他們的心理軌跡被電影中的布麗,一條條縷出來,熨帖好。
她,卸下了所有叛逆浮夸的打扮,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在瘋狂的電影情節里如同一支定海神針,總讓人想起生命中遇到那些溫暖而強大的人。普普通通的她,仿佛站在那兒就有著滿世界的安穩、一生的陽光。這樣的演出,第一次讓人覺得她如此普通,普通得可以代表每一個自己,于是心打開了,感動進來了。
這部獨立電影,讓25歲的布麗橫掃了眾多的北美電影獎項提名,也抱走了19屆評論家選擇獎 (北美規模最大的專業影評機構頒發的獎項)的后冠。
在因《房間》而獲2016年美國獨立電影最佳女主角時,布麗還在致謝辭里專門提到了《少年收容所》,臺下頓時歡呼聲一片。而在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后的采訪中,當一個記者問到布麗對于媒體的感受,她的回答看似毫不相關,卻隱隱暗示著她對《少年收容所》的感悟:“永遠記得我們是人,我們敏感脆弱,對愛充滿渴望,我們害怕不被愛著。我們需要一直提醒著自己,尤其是面對被訪者,試圖探究對方靈魂的時候,即便是工作需要,也要表現出尊重和底線。”
2015年的《房間》選擇了布麗,就是看到了她卸下浮華的普通和不需要言語的寬容和理解。如同電影導演倫尼 · 阿伯拉罕森所說的,“布麗有一股與生俱來的特質,她能進入情感的最深處,卻保持面上的簡單優雅。”
這部電影改編自愛瑪·多諾霍的同名小說,描述了一個被匪徒囚禁七年且生下孩子的年輕母親的故事。 她努力保護住孩子的天真世界,并在孩子5歲生日時剖露真相,通過孩子假死逃出囚禁。但是,在脫離房間之后,她也不可抗拒地遇到了融入正常生活的心理困境。布麗的表演,自然、細膩,而且真實得可怕。在孩子面前,她就像我見到的所有年輕母親一樣,會在與孩子嬉鬧游戲時不顧一切地大笑;錯怪孩子的時候,會一把拉過來心疼地擁抱;當孩子面對潛在危險時,豁出生命的瘋狂。
除了緊張刺激的出逃橋段,布麗在逃出生天之后適應社會的表演,也讓人驚艷。她非常自然地讓觀眾們從她囚禁中的強大保護者角色跳脫,感受到母親的社會年齡也只是一個被擄前的17歲少女,于是心理郁結、社會沖突等等情節毫不費力地傾瀉而出。
為了這一部電影,布麗準備了一年。
她想貼近角色外貌,于是不見天日長達一個多月,模仿營養不良和維生素D缺乏癥患者的體態和行走姿態;不刷牙、不洗臉、一口氣減重到體脂只有12%。為達到心理同化,她與心理專家和營養學家深入交流,探討性侵、拘禁后人的思維變化。沒做過母親,為了電影中的骨肉至情,她和小演員雅可布培養感情長達一年。電影片頭的指哪跑哪的游戲就是兩人在拍攝間隙的秘密游戲。直到完成了電影,布麗仍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從角色里剝離出來,回歸原本的自己。
不難想象,通過以上兩部電影的個體輪回,布麗對于弱勢脆弱的群體有著怎樣的溫柔和理解。因為她曾是他們,她也曾保護他們。奧斯卡中并沒有播出的一個片段,就是當Lady Gaga演唱自己受性侵經歷影響而寫下的歌曲Till It Happens to You時,布麗也站在舞臺邊,深深地擁抱每一個參與歌曲表演的真實性侵受害者。
26歲的女孩, 七歲選定人生的舞臺,經歷角色的浮沉和少年時的叛逆,24歲終于確定了內心的聲音, 成為無法被替代的傷痛解語花和守護者。褪去金發和明麗的容顏,她代言著最普通的人們,抒發著那些我們不能言明的愛的渴望。
布麗很年輕,與她同齡的希拉里 · 達芙(Hilary Duff)年少得志:13歲就得到了青年藝術家獎“最佳青年女演員”的肯定,18歲推出唱片就長居冠軍。可爆紅之后卻只順著商機接貨,留在自己金發、傻白甜的角色里不出去,如今早已慢慢被遺忘了。
這兩位姑娘,幾乎相同的故事開端,幸運卻早早光顧了希拉里。然而東西方的老祖宗早就說過,笑到最后,才笑的最好。幸運與否絕對不能判定成功的結局,最重要的,還是在面臨人生千百個十字路口時,你是選擇了他人告訴你選擇的那條路,還是遵從內心最真實的呼喚。正如布麗在奧斯卡記者會中回答的一樣,“I wish there are sorts of rules or codes. But in fact, the way you get there is by breaking it, by listening to what is happening inside of yourself.”
愿閱讀文章的你,也能無怨無悔地走下人生中每一個十字路口。
作者:柚子
來自櫻花紛飛的珞珈武大,留學英法,成就了自己夢想中的雙城記。畢業后工作于四大倫敦所,并于2015年外派至上海協理英國最大客戶的亞太事務。相信人生的奇妙來自于不斷嘗試,做過新聞,嘗試過主持。加入leanin采編組,更是人生奇妙的新體驗。為著采一捧女性智慧的花朵,就著思維碰撞的火花,加些莞爾間的芬芳,與你烹一壺好時光。
內容原創,版權歸Lean In Shanghai所有。
如需轉載,須注明本公眾號賬號 (leaninshanghai)并附上二維碼及作者簡介。
投稿或合作 | leaninshanghai@foxmail.com
微博 | @Lean-In-Shanghai
LinkedIn | Lean In Shanghai
豆瓣 | Lean In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