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突然得知下個月初,有一門考試,不得不找出蒙了塵的書,裝裝樣子翻一下。
看到“進化心理學對擇偶偏好的性別差異進行了解釋”這一行壓根就不會作為考點的小字時, 原本昏昏欲睡的我竟然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其實后面的內容不過是老生常談:
男性一般愿意選擇年輕漂亮的女性——年齡是反映女性繁殖能力的最有力指標,而漂亮意味著好基因;
女性更傾向于選擇有能力、經濟條件好的男性——為了給自己和后代一個安全和物質充裕的環境。
如此赤裸裸的表述,恍惚間,以為自己是在看《動物世界》。
比較而言,Ayawawa用MV(mate value伴侶價值)來表述,盡管很功利,卻是要溫情脈脈多了。
忘了MV是什么的小伙伴請點擊《不管別人的愛情觀市儈不市儈,這件事都該去做》。
作為靈長類動物的一種,人類自然有其animal(動物)的一面。
但,人類畢竟是進化過了的,畢竟區別于一般的靈長類。
比如,愛情。
02
寫到這里,突然沒那么有底氣。
因為,人類珍視愛情、無愧于愛情的似乎并不多見,反倒是動物界的愛情,常常讓人聞之感動,唏噓落淚。
如此說來,人類的愛情未必就比動物界要高貴多少。
唯一讓人欣慰的是,人類留下了許多美麗動人、可歌可泣的愛情傳說。
小時候的我,除了喜歡看書,還有一大愛好,就是聽故事,總是纏著別人講故事,或許是因為書籍有限的緣故。
記憶中,有個遠房伯母特別會講故事;奶奶和爸爸為了敷衍我,偶爾也會把他們僅有的幾個故事,翻來覆去講一遍。
奇怪的是,那些故事,我統統都忘得一干二凈了。
唯獨媽媽給我講的《孟姜女》和《化蝶》,一直停留在記憶里。
關于愛情,我竟然首先是從這兩個悲催的故事里聽來的。
好好的一對情深意篤的人兒,活生生被現實無情拆散!
哭死在城墻邊上的孟姜女,以及墳頭化作蝴蝶的祝英臺,在我童年的記憶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長大后發現,其實這兩個故事還是頗具浪漫主義色彩的。至少那一段段被哭倒的城墻,還有那成雙成對的蝴蝶,都還是美好的。
至少,故事里的愛情,都是真摯的,深厚的,唯一的。
現實中的愛情,要紛繁復雜、殘酷得多,有時甚至分不清,哪些是茍且,哪些是愛情。
如此說來,《孟姜女》和《化蝶》還算不上愛情里的悲劇。
現代有些人對愛情的踐踏,比如以前從來沒聽說過的、最近卻大紅大紫的劉洲成,可真是要不留情面得多了。
03
不由得想起前陣子,把家事鬧得全網皆知的瓊瑤奶奶,無數人心目中的“言情教母”。
年近80的人了,還在向失智(老年癡呆)的90歲的丈夫平鑫濤索愛,還在一次又一次地問:“你愛不愛我?”
多少人看到這一段時,啞然失笑:都80歲了,還整天愛不愛的,真把人生當戲演了?
而我,在看到這一段時,才由衷地對她生出幾分敬意來。
“愛情不分年齡”,“沒有愛的人生是沒有黎明的長夜”......關于愛情的名人名言簡直三天三夜說不完。
然而,事實上呢?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愛情是“長大之前的奢侈品”,是不成熟的人專屬的玩意兒。
人間煙火里不需要愛情,老夫老妻了不需要愛情,人老珠黃了不需要愛情,為五斗米折腰了不需要愛情,被所愛之人傷得體無完膚了不再相信愛情......
又有幾個人,敢在80歲的時候,如此堂而皇之、理直氣壯地談論愛情?!
她這一生,名與利,榮華與富貴,哀與樂,詆毀與贊譽,該經歷的也都經歷了。
在耄耋的年紀,還在為愛情煩惱,或許是出于她那顆經打經摔、永恒不滅的“少女心”,或許是由于這么多年來平鑫濤先生的呵護備至。
不管出于何種原因,瓊瑤都是幸福的,并非如她失意時所說的“一敗涂地”。
因為她心里,擁有真正的愛情。
以前認為她寫的愛情故事太過浮夸,太不接地氣,如今倒認為,她至少是表里如一的。只是,紅塵里的平凡女子,鮮有人能有這樣的福氣。
反倒是上次看張小嫻做客《朗讀者》,頗有幾分吃驚。
當董卿問起怎樣看待愛情時,寫過60部全都是關于愛情的書的她,說在她的心里,愛情從來都不是人生的全部,甚至也不是人生的重要部分。
“愛情”幾乎成為了她的事業,但是對于愛情,她才是一個真正的悲觀者。
人類的愛情,現實生活里難尋,還是故事里一抓一大把啊。
只是,這愛情故事,太寫實了,難看;太浪漫了,也是禍害。
我發現自己似乎已經寫不出什么唯美、浪漫的愛情故事了。
還是當一名吃瓜群眾,來得更輕松些。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