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深淵】關于讀書的一個挑戰

前兩天在朋友圈里,一個學姐發了這樣一張圖:

第一反應:好難!

第二反應:好酷!

第三反應:我也想試一試!


于是作死少女就把這張圖轉發到了朋友圈和qq空間,結果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我的朋友們果然很愛我,又或者是這種“落井下石”的助人行為讓他們很快樂,差不多一個小時,一共積累了73個贊(空間38個,微信35個,其中有人兩次點贊)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的一年內我要讀夠73本書。


點贊的朋友們,你走!

很多朋友說“我都為你感到擔心”

我也默默把微博簽名改成了:“作死愛好者:-D”。

說實話其實心里并沒有那么慌張,大一這一年漸漸養成了跑圖書館的習慣上了在圖書館里看書碼字發呆的感覺,避開了一些無用社交,也不用向浮躁附和。大學以來的一年半,大概讀了七八十本,不能都算名著經典,新舊參半,也自得其樂。

最近看三毛的那一篇《讀書與戀愛》,里面寫“好似二十歲的年紀,不是自大便是自卑,面對展現在這一個階段的人與事,新鮮中透著摸不著邊際的迷茫和膽怯。畢竟,是太看重自己的那份“是否被認同”才產生的心態,回想起來,亦是可憐又可憫的。”

讀書便是一件解決當下迷茫的事情,雖然無法給予長期而準確的答案,但是在無數個“此刻“讓我們擁有一份暫且的心安。讀書像是一件再正確不過的事情了,有著極高的普遍認同感,這是在大學里保護自己的武器和道具之一。可是真正接觸到書,才發現,僅僅用其作為炫耀資本是僅僅不夠的。它帶給我們深沉而復雜的情感,讓我們心靈獨自成長的時光沒那么孤單。


我始終覺得看書這個行為本身并不是一件單純快樂或者痛苦的事情,喜憂合一,我姑且將他稱為:甜蜜的深淵。

我說它甜蜜,在于它能夠讓人暫且從當下生活中抽離出來,單純品嘗文字帶來的感受。安心體會某一種虛擬的狂喜與刺痛,并且可以在其中任意游走抽離,體會另外一種人生,不用付出多大的代價。

我說它是深淵,因為書是一扇門,它的背后是無底洞。有一句話是說,懂得越多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無知,我覺得就是這意思,書讓人明白自己的無知,感受到渺小的自己在世界踽踽獨行的恐懼。

我并不能說自己讀過多少書,讀過之后也很難全部記得,但是我欣慰于自己的眼睛和大腦在這些文字間被磨礪得日漸銳利,充滿鋒芒。我的心卻因為它們而變得豐富而柔軟。

我看過的文字不能說它們對我來說都有用,有很多的確是被我毫無感情的放走,有很多在某一刻給了我某些啟發,有些支撐著我的某個選擇,某些值得我一生記得。

書真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啊,讓我們覺得自己孤獨又可憐,覺得自己可愛又豐富,我和它在一起久了會膩,久了不見又心慌,它讓我絕望,又一次一次給我希望。

它是甜蜜的深淵,像讓人著迷的戀人,像甘美苦澀并存的愛情。


這篇文字用來證明我對于這個游戲的態度,我盡量完成,盡可能的保質保量。如果按時完成,那么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如果我中途放棄了,那么我也不能算是個言而有信的人吧。如果我堅持下來但是不能按時完成,我也會繼續把剩下的數目認真讀完。

游戲嘛,干嘛要那么認真。可是人啊,總要給自己一個交代。

目前已經閱讀的書有兩本,笛安的小說集《嫵媚航班》和三毛的隨筆集《你是我不及的夢》,剛下單了kindle,來日方長吧

我為自己制定一個為時一年的計劃,一過年后我會把自己的挑戰過程如實po出。共勉:-)

最后祝大家情人節快樂,有人陪你看雪,有人給你暖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