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常常有“心栽花花不發”,所以現在做很多事都本著一種“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態度,反正就做著吧,并不一定要達到什么目的。蔡康永也曾說過,不要問這有什么用那有什么用,人生不是拿來用的。
? ? ?我自己常常在課外時間出去野外走走,看看野花野草,辨識它們的品種,不認識的拍拍照再去找名字,一旦找到了覺得很開心,像是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一樣。后來,學生送我小禮物,就從原來的卡片、詩集變成植物書籍了,《托梅教授的植物圖譜》這樣的書就存在于我的書架上了。而且,同事在外面散步,有時也會把路邊的植物拍成圖片,回來問我是什么植物,那些他們拍回來的花,因為有了名字而頓時增添了光彩。這些微小的事情,本沒有什么意義,但是卻為我貼上了新的標簽,為我的生活增加了意義。
而同事原本不打算暑假去讀在職研究生的。她說那沒有什么意義,評職稱也加不了什么分,而且暑假都沒時間出去玩了。的確,學校有很多在職研究生,他們也沒有表現出學識上的更進一步。甚至有人說,如果不辭職換工作,那一張紙就沒有意義。同事百般糾結還是去了,我說讀書總是好的吧,既然去了,多泡泡圖書館也不錯的,以后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她真的忙著聽課寫論文,忙著讀書討論,那些生澀的概念和高中語文教學似乎關聯不大,那些課堂案例似乎也無法在我們這看重分數的學校施展。然而,學校又說要做課題,而課題內容正是她暑假學的一些新理念!這是巧合?不,與其“書到用時方恨少”,不如“腹有詩書氣自華”。她說自己去學了很多,如果一直在工作,其實會變成一潭死水,學點新東西特別好。
說遠了去,林依輪。他本來是歌手,一首《愛情鳥》讓他紅遍大江南北。可是在當了多年過氣歌手之后,林依輪卻以美食家大廚的身份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做飯,這件事對于追求成功的男人們來說,太不重要了。誰會認認真真研究食材火候搭配味道呢?林依輪做了。沒想到,就因為會做飯,他結識了許多大人物,發掘了自己的人脈資源,建立了屬于自己的人際圈。
這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恰恰是和立竿見影的處事方式相反的。一切都是無心的,也正因為無心,就沒有那么急功近利,只是專注于這件事本身,而這份專注就足以促成這件事。
但是,我們往往太著急了。今天去補習,明天就得考高分。今天種了花,明天就得開。急于求成的我們,沒辦法讓浮躁的心靜下來,沒辦法專注地做事。所以常常“有意栽花花不發”。慢慢做,即使眼前看起來并沒有什么意義,但是,把事情做好,本身就是一種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