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當今世界最富個性的大國領袖,非美帝大統領川普莫屬。川普有一項絕活,被世人譽為“推特治國”。原來川總統沒上任前就酷愛在社交媒體twitter上發貼,用中國人的話說,是個狂熱的微博控。
自他“登基”伊始,川普發的每條吐槽也變得一言九鼎,往往談笑間就能讓股市大跌、人心惶惶,當真是天威難測。
社交媒體雖是近幾年的新生事物,但類似絕活并非川普一人獨有,在我國明代,就有這樣一個皇帝,他表示,推特治國算個啥,我能用短信治國。
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他被如今的世人熟知,恐怕多半是蹭了嚴嵩、海瑞、戚繼光等名人的熱度。
著名演員陳寶國老師在歷史大劇《大明王朝1566》中扮演了嘉靖帝。起初編劇劉和平大師找到他時,陳寶國拒絕了,他調侃自己已經演過很多皇帝,不想讓全國觀眾都覺得歷史上的皇帝全長一個樣。劉和平聽了大笑說,你先看看劇本,我保證,這個皇帝,跟你演過的都不一樣!
歷史課本告訴我們,那個被海瑞罵的嘉靖皇帝昏庸無道,荒淫無恥,還沉迷修道,不理朝政。實際上,絕大部分人都被表面所欺騙,嘉靖是明朝最復雜、最深不可測的皇帝,他的智商、權謀和心機遠遠在世人之上。
嘉靖當政的四十多年里,他運用各種陰狠的手段,不但牢牢把控著朝政,還暗中挑動大臣之間互相攻訐,自己則穩坐幕后,操控一切。有很多雙商奇高,深通權術的官場老手在皇帝手里,被玩弄得如同木偶,殺罰僅憑一念之間。
- 03 -
嘉靖控制朝臣的手段有很多,其中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就是:發短信!
明朝那個年代連電話都沒有,更別提手機了,那嘉靖的短信怎么發呢?當然是皇帝手動書寫在紙上,然后由太監直接送到接收者手中。收到短信的大臣必須盡快回復(老板的短信你敢不回?),當然還是通過太監傳遞給嘉靖。
為什么說是短信呢,因為內容實在是相當的短,經常就是三五個字,頂多不超過10個。看來連如今的短信字數上限70個字對嘉靖來說都很浪費了。
就這么原始的“短信”,嘉靖還玩出了花,不但可以點對點發送,還能群發。有時候是直接寫給某個大臣,有時候寫給好幾個大臣,讓他們事先坐在一起,然后一同瀏覽。
這是嘉靖與大臣們之間一種獨特的溝通方式。
在古裝片里,經常出現太監向大臣宣讀圣旨的場面,好像皇帝一張口就是旨。其實圣旨是個非常正式的紅頭文件 ,不但下發的流程很繁瑣,要編輯、謄寫,還要存檔,而且文體詞藻異常講究,更重要的是,作為皇帝的命令,時間、地點、人物、期限、目標等各要素都必須交待得非常清楚。
嘉靖更喜歡用短信這種簡短輕松的方式撩一撩他的大臣們。嘉靖34年,當朝權相嚴嵩想提拔自己的黨羽胡宗憲為直浙總督。這個職位非常重要,嚴嵩打的報告呈上去也有很長時間了還沒回應。突然有一天,嚴嵩收到了嘉靖的“短信”,六個字:憲似速,宜如何。
字面意思很簡單,胡宗憲這幾年被提拔得太快了,你覺得應該如何?
嚴嵩馬上又起草了一份報告,詳細解釋提拔胡宗憲的原因。這時嚴嵩的兒子嚴世蕃也看見了,嚴世蕃是個很壞但又絕頂聰明的人,他馬上提醒老爹,根據我對皇帝的了解,他后一句里的這個“宜”,不是應該的意思,而是指一個名字中有“宜”的人,想來想去,這個人應該是楊宜。嚴嵩這才如夢方醒,趕緊重新寫了份奏折,建議提升楊宜為直浙總督。
- 04 -
任命封疆大吏這么嚴肅的事,嘉靖居然只發了一條短信,想來非常奇葩。他這樣做是出于什么考慮呢?
別看皇帝平時九五之尊,如同神一般的高高在上,但畢竟也是人,在古代朝廷這樣政治斗爭風起云涌的地方,皇帝與朝臣們并非絕對聽話的主仆關系。
有一個詞叫做“利益結合部”,指一家公司里,老板與高管、中管、基層員工之間的利益也不是完全一致的。老板對整個企業負責,但無論管理層還是干活的,主要考慮的不是公司的長久發展,而是自己的飯碗。所以老板和員工之間就存在這種結合部,而且往往還比較脆弱,容易被人攻破。比如老板想采購最實惠的原料,但采購經理則想買回扣最大的。
古代中國的土地和人民理論上都是皇帝的私產,可皇帝一個人沒有足夠的精力管理,于是就要雇傭百官來幫忙。但官員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要升官,要撈錢,要結黨,要黨同伐異。
官員們斗來斗去,皇帝很多時候也成了官員們政治斗爭的工具。比如張尚書看李尚書不爽,便羅織了十大罪狀交給皇帝:皇上,李尚書圖謀不軌,請您把他給斬了吧!李尚書也趕緊申辯,然后收集張尚書謀反的十八條證據:皇上,張尚書居心叵測,他才是最大的陰謀家,請您把他就地正法!
兩個尚書間的斗爭,卻要把皇帝當槍使,可皇帝還不敢置之不理,萬一哪條罪是真的呢?
打仗講究知己知彼,政治斗爭亦然。如果大臣們看透了皇帝,直接能猜出皇帝的心思,那么皇帝就會處于不利的地位。如果皇帝神秘莫測,大臣們就會戰戰兢兢,時刻小心。
所以比起明文發圣旨,嘉靖更喜歡發短信,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短信,是言簡意深的密語。就那么幾個字,卻能解讀出很多個意思,到底皇帝在想啥?這全靠大臣自己去破譯。
想當嘉靖信任的大臣,破譯密語是個必備的絕技。誰能快速領悟圣意,就能得到嘉靖的寵愛。擁有這項絕技的人當時非常罕見,嚴世蕃就是一個。嚴嵩年紀大了,越來越糊涂,好在還有兒子幫忙,勉強能過關。不幸的是,另外一個擅長解密的人,正是嚴嵩的死對頭徐階。
有一次徐階收到了嘉靖的短信:卿齒與德,何如?
齒是指年齒,年齡。短信的字面意思是,愛卿你的年齡和品德相比,怎樣呢?換句話說,皇帝在問,你這么大年紀了,怎么還這副德行?
徐階著實嚇了一身汗,可轉頭經過一番思索,徐階覺得皇帝提到的“德”不是品德,而是一個叫歐陽德的人。于是徐階連忙給皇帝回短信。
后來,嘉靖發了一條分組群發短信,他命嚴嵩和徐階兩人分住兩屋,讀過同一條短信之后,再分別寫出自己的意見。
嚴嵩的答案呈上去后,皇帝不滿意,發回重寫。這時嚴世蕃又不在,嚴嵩急得滿頭大汗,最后找了個理由溜回家,問過兒子之后再回去寫,這才混過了皇帝。
而另一頭,徐階的答案一遍就通過了。
從此,徐階逐步取代嚴嵩成了嘉靖的寵臣,這也為后來徐階反倒嚴嵩埋下了伏筆。
- 05 -
嚴嵩在歷史上的名聲很臭,這是有原因的,他擔任首相(內閣首輔)近二十年,自己搞出了一個龐大的貪污腐敗集團---嚴黨。但后來他被徐階扳倒,這絕對不是邪惡被正義所戰勝,一切都是嘉靖導演的政斗大戲。
當年嚴嵩用陰謀詭計干掉了之前的首輔夏言而得以上位,后來嚴嵩又被徐階干掉。
每個大臣,都只是嘉靖的棋子。
但機關算盡的嘉靖也難免會被更聰明的人算計。
嚴嵩倒臺后,嚴世蕃日子卻過得很滋潤,他在老家大興土木,吃喝玩樂。為什么呢?因為聰明的嚴世蕃算好了,皇帝不會拿他們怎么樣。
這時,朝中的正義之士們正群情激憤,紛紛上書要殺嚴家父子,還列舉了許多罪狀,比如貪污腐敗、殘害忠良。
這些奏折送到了徐階那里,看過之后,徐階問他們:你們是想救嚴世蕃嗎?大家聞之愕然,我們恨不得把他們生吞活剝,怎么會救他們?
徐階說,把這些奏折呈給皇帝,只怕嚴家父子會被放出來,而你們就要關進去了。你們說的這些事,當年都是皇帝親自批示的,現在它們都成了罪狀,那皇帝豈不成了昏君?
大家又問,徐大人,那您說我們該怎么辦?
徐階拿出早已擬好的奏折給大家看,上面列出嚴世蕃的罪名:住宅規格越過王府,私藏兵器,勾結倭寇等等。這幾件事雖小,聽起來也略顯荒唐,但每條都是皇帝所深惡痛絕的。
大家看了心服口服,感嘆徐閣老真是深得圣心。不久,嚴世蕃就被斬了。
- 06 -
嘉靖皇帝號稱二十年不上朝,其實私下里他對國家大事的管控一天都沒有松懈過。大家不知道的是,白天沉迷修道的皇帝,夜里會通宵達旦地批閱奏折。沒有哪個大臣可以忽悠他,沒有哪件事都逃過他的眼睛。
但就是這個絕頂聰明的皇帝,在他的統治時期內,朝廷內部不斷,大臣們忙于拉幫結派,無暇顧及國家大事,蒙古軍隊打到了家門口,各部門不想著退敵,卻在相互推諉責任。
嘉靖一直相信,用他的智慧可以牢牢控制所有人,可以江山永固,他確實做到了,然而大明王朝卻在他的智慧中不斷地衰弱。
國家富強所需要的遠遠不止權謀,而是發展大計和對待人民的包容和厚德。
社會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國家還是公司,領導機構應該公開透明、權力制衡,任何一個重大決議的誕生都必須通過民主協商、充分調查和論證,最后科學決策。那種充滿厚黑的陰謀帝王術,恐怕日后越來越沒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