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北京生活的年輕人究竟是為什么留在北京?

我到過北京很多很多次。

從8歲的時候第一次坐火車去北京看天安門,到后來機緣種種來到北京,前前后后算有十幾次了。

前陣子,我因為參加知乎的鹽Club,又一次到了北京。

在北京短短幾天,我馬不停蹄地參加了鹽Club,又和好幾位朋友一起吃了飯。

返程路上我大概要坐五個小時的高鐵。

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坐這趟高鐵來來回回也有十幾次了。

五個小時的時間真的足夠長,高鐵上的信號也不好,只能打開讀書軟件看看書,也想了很多事情。

想了很多,就想寫下來。這篇難言成文的文章,就說一說我這個對北京陌生又熟悉的異鄉(xiāng)客眼里的北京吧。


-1-

去北京的第一天晚上,住的是青旅。

這并不是我第一次住青旅,卻是第一次住在地下室里。這家青旅在網(wǎng)上頗有名氣,但實際到達后卻發(fā)現(xiàn),它孑孑獨獨地在朝陽區(qū)的一個小角落里。

我的房間上面就是大馬路,雖有窗戶,但是窗戶外是灰撲撲的水泥墻。晚上睡覺前,能聽見頭頂上來來往往的車水馬龍聲。

到北京的第一個晚上,我去見了A。

A比我大了好幾歲,算是我朋友里老大哥一般的存在。他來北京已經(jīng)挺多年了——“大概有十幾年了”。說這話的時候我倆對吹著一瓶白啤,北京前幾天剛剛下過雨,初夏北京的晚上透著絲絲沁人的涼意。

他帶了包薯片來和我下酒,他胳膊上剛剛紋了個新紋身,耳朵上依舊掛著個耳釘。回想我們倆上次見面還是在2016年,一年半未見,變化卻不大。

他和我一起聊工作,聊感情。大家卻還是老樣子,我依舊單身,他也依舊在尋覓。

他在北京打拼十幾年,難言大成功,但多少有了起色,算是在北京站穩(wěn)了腳跟。

他最近開始學(xué)調(diào)酒,去了幾個酒局,見了許多人,公司有什么順利又有什么不順利的。

我則說著我最近生活的困境和工作的來來去去。

他和我說最近公司又來來去去幾個人。

我和他說最近工作壓力又大了一點。

他和我說最近喜歡一個姑娘但不知道該不該在一起:

“挺合適的,也挺般配的,就是不知道怎么開這個口。而且她估計也不會久留北京。”

我笑著說:你這個年紀(jì)在我們家那兒再不結(jié)婚已經(jīng)是殘次品了。

他咧嘴笑了起來:可這在北京,沒人逼我。

我們的生活絕不相同,但卻能站在各自的角度給對方些建議。

酒喝得差不多,我借口去上廁所,順帶想把酒錢給了,卻發(fā)現(xiàn)他早就默默結(jié)了賬。

“好好去談個戀愛,然后來北京找我喝酒吧?”他舉起滿是酒沫的酒杯和我干杯。

“好。”


-2-

我是在鹽Club的會場遇到B的。

她是一個比我略大幾歲的姑娘,在北京做新媒體的編輯。

一見面她就朝我打招呼,我?guī)隼镛D(zhuǎn)圈兒。

她說:忙死了,今天剛剛開完會就趕緊趕來了,明天還有個會。

印象里,她真的是超級忙。幾乎是天天無休,每天都加班到很晚。

甚至有一次,她在語音里和我聊工作,聊著聊著就哭了起來:

“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忙到什么時候。”

見面以后,我們飛快地聊著天。

無非是一些寒暄。

大概是工作習(xí)慣,她說話總是很快,即使踩著高更鞋,走路也是飛快的。

她問起我最近公眾號做的如何,我笑著說,就那樣兒吧。

她就說最近他們同類型的號里又有一篇文章爆款。

匆匆見了一面后,我們約著去吃涮肉。

“有時候我真的挺羨慕你的,你工作沒那么多事兒。”

“那我和你換你換嗎?”

她搖了搖頭,說:“其實最近我剛談戀愛。”

說完她高興地給我看她手機里男朋友的照片。

“你這么忙還有時間戀愛?”

“先談著唄,他對我特別好。”她和我一起要了一瓶啤酒,抿了口啤酒后又和我說:

“就是沒我掙的多。”

我簡單吃了點就沒什么胃口,和她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

一會兒外面下起了小雨,我們各自打滴滴回住處。

“這次見面真的太匆忙了,下次你來北京我們好好聊。”

我到了住處后收到她的這么一條信息。

“下次我來北京,你還會在北京嗎?”

“不知道,可能不在了吧。”


-3-

見C是在離開前。

她執(zhí)意要請我吃烤鴨。

我說真的沒必要,我來北京來的挺多的,這些早吃過了,卻拗不過她。

C是典型的漂二代,家在河北,父母卻早早在北京打拼幾十年。

她研究生畢業(yè)以后也就順理成章留在了北京。

在飯桌上,她和我抱怨起了父母給她相親的事兒。

“說對方是個博士,又有北京戶口,以后做什么都方便。”

“那你喜歡嗎?”我夾著一筷烤鴨,邊卷邊問她。

“喜歡什么呀喜歡。我每天工作都來不及,哪有空見面?”

說到這里,她又和我抱怨起了工作里的不順心事。

領(lǐng)導(dǎo)的蠻橫無理、反復(fù)無常的加班。

“那你想過離開北京嗎?”我問道。

“離開什么呀,我離開北京了還能去哪兒?”她一臉無奈。

吃完飯,她熟悉地給我指路——你一會兒就上這條線,坐三站路轉(zhuǎn)車再兩站就到火車站了。

“千萬別打車,這個點車特別堵。”她說完又強調(diào)了一遍。

說完,她和我揮手道別——“下午和同事們約了去爬山,你一路順風(fēng)呀!”


-4-

北京應(yīng)該是我們國家最大的城市了。我查了下數(shù)據(jù),北京的流動人口大概已經(jīng)到了2200萬——這差不多已經(jīng)是很多小省一半的人口。

一如既往地,我不是很喜歡北京。我自小生活在小城市,很難適應(yīng)北京的龐大與繁雜。

可是這次去了北京之后,我對北京的印象卻改變了很多。

這個巨無霸一般的城市,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樣不近人情。

它有很多面,它可以是龐雜的,是簡約的,是宏偉的,是逼仄的,是歷史悠久的,是現(xiàn)代時尚的。

事實上,它每一面都是,卻每一面都不是。無數(shù)人在這座超級大城市里每天收獲成功也品嘗失敗,可大部分人僅僅是在生活。

我曾經(jīng)淺薄又自負(fù)地認(rèn)為,在北京生活著的人們大多被生活和工作的洪流推擠著向前邁步,往往來不及停下來稍作休憩。

但正如我所說,我這個淺薄的外鄉(xiāng)人低估了北京這座城市的寬容與龐大。

在北京生活的年輕人們,他們都在北京的庇佑下,活成了自己的樣子。我可以在深夜里看到街邊的小伙兒旁若無人地在跳街舞,也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情侶結(jié)伴下班,趕往出租屋里,還可以看到在各式各樣的展覽上出沒的形色各異的人。

好妹妹樂隊有首歌叫做《一個人的北京》,被我戲謔為北漂之歌。

歌里面唱到:許多人來來去去,相聚又別離,也有人喝醉哭泣,在一個人的北京。

我曾經(jīng)以為,這就是大部分在北京生活的年輕人的寫照。

但實際并不是。

相比于小城市的安穩(wěn)和舒適,這些年輕人或主動或被動,選擇的卻是一條更富意外性的路。

北京像是一座巨大的海洋,匯聚各路人的夢想。在北京,你可能舉步維艱,可能迷茫無措,可能被現(xiàn)實擊潰到哭泣,可能對愛情逃避又期待,可你唯獨不缺乏的就是可能性。

相比于中國大部分人已經(jīng)一眼望到頭的人生單程票,在北京的年輕人們付出代價高昂,可換取的東西也是璀璨的。

很多年之前,我認(rèn)識一位朋友,他北漂十年,后來小有成就之后回到家鄉(xiāng),可沒過幾年他又回到了北京。

我問他原因,他有點不好意思:一個人在北京浪慣了,想去哪兒,無論是去看話劇歌劇還是喝酒擼串兒都能找到人陪你瘋,振臂一呼都是同好。在家里,看起來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可真要想做點什么,卻找不到人。

我想,這就是為什么,在北京這座城市里,即使過得再艱難也有年輕人前赴后繼的原因,而這也是北京這座城市諸多魅力中的幾個:

在北京,你和你的夢想都從來都不會是一個人。


小驚喜:

文章寫到這里,本該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事實上也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我已經(jīng)設(shè)定好發(fā)送的時間,準(zhǔn)備上床去休息。

突然想和你們分享一個在北京遇到的小事,所以打開電腦,再敲上這個故事:

5月20號的時候,我在北京的地鐵上看到了一個男孩子。

他西裝革履,背著雙肩包。

手里小心翼翼地捧著捧玫瑰花。

他表情嚴(yán)肅,嘴角卻露著笑意。

地鐵顛簸,他卻趁著進站的時候,對著門口的玻璃,偷偷整理了一下頭發(fā)。

所以,你們看,無論城市有多大,總有溫柔的細(xì)節(jié)值得我們?nèi)フ湎А?/p>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不知道這婚到底離還是不離
    土塤閱讀 256評論 0 0
  • 文/何以今昔昨 常常問我老公的一個問題:“我算是斜杠青年了嗎”?最近,我終于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斜杠青年,說的是一...
    何以今昔昨閱讀 534評論 1 4
  • 這兩天心情總是莫名的低落,總是莫名的想哭呢。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冬天已經(jīng)這么冷了,失落的時候只會冷上加冷,...
    梅子梅子閱讀 3,183評論 0 3
  • 發(fā)現(xiàn)給自己自由,想做的事情就去吧,以后和未來都太多變數(shù),自己活好了,也就圓滿
    Scarlett_Z閱讀 185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