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送元美
李攀龍[1]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斷接長安。
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
注釋
[1]李攀龍:字于鱗,號滄溟,歷城(今山東省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明代文學史上的“后七子”的領袖人物,他與謝榛、王世貞等人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其文學影響直至清初,被后人尊稱為“宗工巨匠”。
賞析
這是一首送人詩,詩人寫這首詩是準備送給王世貞的。王世貞,字元美,與李攀龍齊名,也是“后七子”中的一位領袖。王世貞這次出行是處理防務事宜的,因此,詩人作詩一首為他餞行。
詩作開篇就是“白羽”兩字,起勢堵峭,點明了邊塞軍情的緊急。接下來一個“霜”字包含著幾種意思,既表現了鳥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同時還暗含著形勢的險峻。次句一個“胡烽不斷”用詞生動形象,很傳神地描寫了外族屢犯邊境之事。
后面兩句詩描寫的是軍士出征應戰。詩人運用邊塞詩作中最常見的意象“月”,表現出塞外壯闊而悲涼的景色,頗具朦朧而凄清之意。然而后面的征人看月,則包含著復雜的情緒,一方面充滿思鄉之情;另一方面胸懷建功立業的雄心。“馬上看”這個動作非常含蓄地表達了這種情感。這后面的兩句實屬難得的佳句,因為它不僅體現了唐代邊塞詩雄豪悲壯的格調,還具有一種纏綿的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