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社會中,凡是擁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會有一個宗教上的引導者,即教父。意大利西西里有句俗話:世界太危險了,孩子必需有兩個父親才行.因此孩子到達一定年齡后孩子父親就會請求當地有威望有權威的人(朋友)來充當孩子的教父。在中國沒有教父(也許跟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有關),但有干爹,干媽。在中國,孩子有時怕長不成人,會認一個屬狗的劉姓或王姓或戴姓的干爹媽,意思是屬狗的會看住孩子,劉姓王姓都是能留住孩子的。這就反映出東西方在孩子教育上的區別:東方的重養育,而西方重引導。
在西方文化中,教父屬于精神上的領導者,。因為教堂是一個集團, 而上帝等精神性內容是唯心(信念)的, 教父代表了一種強大的指導性精神影響者。如果你加入一個團體,其中最具有精神感召力的就被人稱為教父, 這人在政治上并不會占有太多的權力, 但會得到最大的尊重, 人們通常把精神上的權力看得比物質上的權力更重.我不敢說中國的干爹文化(如果也算是文化的話)是否有在精神方面的領導,但在某些圈子,干爹確實起到了后臺與支柱的作用,當然與義子的關系也不一般,或者說義子只是需要干爹的庇護作用。
先不說干爹的作用,看看人西方人的教父的職責: 在嬰兒或幼兒受洗禮時,賜以教名,并保證承擔其宗教教育的人;天主教、東正教以及一些新教宗派(圣公會等)行洗禮時為受洗者設置的男性監護人和保護人。” 我覺得在中國的青少年教育,就缺少這種教父的力量。尤其是在孩子的青春期,是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精神上的教父的。這個人必須品質高尚,行為端正,有敏銳的洞察力,而且善于引導,能在孩子的成長中引領孩子,辨別是非,幫助孩子塑造完全的人格,所以這不是一般家長可以替代的。教父并不囿于某種身份或職業,只要符合以上標準都可以作為自己的教父。
在現實的學校或家庭教育中,教師和家長要磨練自己使自己具備教父的品格,當然也可請自己認識的優秀的朋友代勞。而教育工作者,作為天職,在這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希望會有這種力量存在,在他們迷茫時幫他們指引方向,成為他們精神上的領航者。其實我們成人何嘗不需要這樣一位人生導師呢?每個人在做出重大選擇和判斷時,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困惑,尤其在得失上不能自決,其原因就是自己的人生高度還沒有達到通透的境界,不能看透事物的本質,需要有人指點迷津。所以人生這堂課,用孔子的話就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