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觀察這張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畫面有個女孩抱著一支羊
還有呢?
光線從右側上方照射,女孩肩部是高光區域,肩膀的后面是羊頭,羊頭的后面是她的臉,臉部皮膚很光滑。這是畫面體現出來的景深。
還有呢?
女孩穿的衣服袖子顏色最深,外面套了一件淺色短袖,衣服上的褶皺刻畫很生動。羊是毛茸茸的,不像女孩的皮膚那么光潔,羊的腦袋在身子前面,羊頭是黑色的毛發,鼻子處是白色的。羊身體是白色的。盡管如此,羊的前后縱深位子卻很明了,畫面并不呆板。
還有呢?
畫面的主角應該是女孩,她的眼神明亮而柔和,刻畫的很細致傳神,卻并不突兀,與整體保持協調一致。
看看畫家創作的過程: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作者在畫出圖一的輪廓后,到圖二:
細化畫面,開始鋪設陰影區域,到圖三時畫面整體仍然協調統一。
如果是我會怎么畫?也許我會把女孩全部畫完才會去畫羊,。也許這就是當時老師說我畫畫太過局部了的原因吧。如果只畫了女孩,即是把陰影高光等都畫完,那么在畫羊時羊與人之間的對比就太突兀,無法呈現出最后的景深效果了吧。
所以畫畫要所有部分同時進行,將整體劃分不同的區域,畫完A部分接著畫B部分,接著畫c部分。通過其他部分來修飾前者。就像帶孩子的過程中總聽到抱怨孩子不吃飯,孩子不餓肯定不吃,增加活動量延長吃飯間隔時間就能解決問題,更改了某一個點,其他部分都會跟著改變,也許這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吧。
生活中無數的瑣事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最后造成的結果也充滿未知,所以人性也是復雜的,人這樣一個多面體,你永遠無法知道最終ta會有怎樣的善與惡。那么我們與人相處,應在認定ta是好人前先假定ta是壞人?還是認定ta是壞人前先假定ta是好人呢?如果是我,也許會選擇前者吧,因為我的本性更傾向于謹慎,畢竟世道復雜小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