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忽視的一句話和一個問題
前不久,一次吃面的時候,我想著省時間,于是邊看著手機上我要搜索的信息,邊吃著面。
夜店老王子看著我這個樣子,說了句,吃飯的時候還是別看手機了,吃飯的時候就好好的吃飯。
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在找信息啊,但是仔細想了一下,一般來講,夜店老王子一般不會亂給建議,于是我就把手機收起來了。
其實這句話還蠻常見的,小時候家里人都應該說過“吃飯時專心吃飯”類似的話,但是注意到這句話,并且這么多年一直按這句話做的,可能不多。
特別是這個“三分鐘不看一眼手機朕心難安”的年代!
就好像現在的我,敲著文字,心里也會惦記著打開我的微信,雖然我也能猜到微信里沒有什么新消息,但就是想點開啊!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和我類似的經歷和心理,這也說明,我們的注意力被手機牢牢的把控著,已經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了。
它如此的普遍,以至于我們很少會意識到這是個問題。
而在“吃飯時不要玩手機”的背后,我想說的是個人的注意力與高效的問題。
-2-
手機會抽走你的注意力
隨時刷一下手機,去獲取一些看似有用的信息,我想應該是大部分人使用手機時會有的心態。
但隨著這種心態的不斷重復,它就變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潛移默化的習慣。
人是很難管住自己的,特別是通過手機你只需要三秒就能看到這個世界上的其他資訊,看到任何你想了解的東西。
于是看手機逐漸就成了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的事情。
一方面,智能手機的普及,確實給了我們隨時隨時地獲取我們想要的信息的機會,另一方面,因為這種便捷性,打開手機看信息的成本太低,短時間內又不會有任何的負作用,所以看手機就變成了一件越來越習以為常的事情。
但隨時隨地看手機真的沒有負作用嗎?
我們都知道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同樣的,我們每天所擁有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有更多的時間刷手機,就意味著有更少的時間做更重要的事。
這一點,在你的工作量恒定的時候,因為你習慣了整個模式,就算刷手機時間也夠用,也能完成要做完的工作時,那就很難注意到手機占據了你的時間。
但以我為例子,當我的工作量變多,要做的事情變多,每天累的沾床就想睡著的時候,我會意識到,其實我的時間是未必夠用的,或者說,顯得非常的不充裕。
而這個不充裕,會導致我去思考,我的哪些時間用的并沒有那么高效,我當時為什么不高效呢?
這一思考,就讓我意識到,隨意的打開手機,會影響到我做事的效率。
-3-
一段時間內最好只做一件事
還是拿我吃飯時搜索信息這件事來舉例子吧,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用一份的時間,干了兩件事的活,但實際上,因為看手機,所以吃面的速度肯定會變慢,同時,由于在吃面,看手機時提煉的信息也不會那么充分,最后還是要重新再找一次信息,找更全面,更讓人深度思考的信息。
綜合算下來,可能單獨做完一件事,再干另一件事的總時間會更少一點。
而這個是有科學依據的。
原因很簡單,人在一段時間內只做一件事情,效率是最高的,如果他需要來回切換其他的工作,那么效率一定會降低,無論這個來回切換的工作看起來多么的輕微,比如“我只是看三秒的手機”。
在歷史上也有證明這一點的例子,也就是“工業流水生產線”。
我記得還是高中歷史教科書上講到的,工業革命時期,一個紡織女工制作出一根針,需要經過17道工藝,就算是熟練的紡織女工,一天也制造不出幾根來。
但把制作工藝拆解,讓紡織女工只負責每道工藝里的一項,組成流水化和標準化的生產線,這個生產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好像是十幾個紡織女工一天就能造出幾千根針吧,具體數字我記得不太清楚了,但大體上是這個意思。
這個道理也很簡單,當紡織女工一個人做完17道工藝,意味著在各種工藝之間,她不斷的在轉換工作,再熟練也會因為切換工藝而提高不了多少效率。而如果只讓她做1道工藝,那這個效率就會大大提升。
在我們的工作里,我們就是要搞定17道工序的紡織女工,事情雜多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在一個時間段里,我們可以只做一件事情。
比如有很多客戶要聯系,那最好的辦法是,專心選好一個時間段,給他們所有人打電話,因為這個時間段里,你和他們講的話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區別,而因為一直在講這些話,效率自然會提高。
-4-
鍛煉注意力的小方法
“專注”這個詞從小我們都聽過,但是和太多我們聽過的道理一樣,我們并沒有怎么重視它,認真的實踐它。
上一次重新注意到這個詞,還是因為大學時讀弗洛姆的《愛的藝術》,他認為愛是需要練習的能力,而“專注”,則是“練習愛”,必須經歷的過程,但這一部分,和本文關系不大,所以此處不講。
在我們這個被手機占據大量精力的時代,如果不刻意的練習注意力,就意味著有大量的時間會荒廢掉。
每個人的時間就那么多,沒用到成長上,就用到以后的苦逼上。
我也總結了一些小的鍛煉注意力的方法,都是親身體驗過的,大家可以試一試。
比如“冥想、禪修、打坐”,每天花個十幾分鐘,不僅能鍛煉注意力還能緩解你的身心壓力。
比如像我這樣堅持每天定時定點寫作,并且給出一個截止時間。
注意,這個“馬上就要來臨的截止時間”特別重要,在我們做其他工作的時候,也是一樣,如果沒有定好截止時間,我們的本性都會一拖再拖,“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大家都懂的。
而很多數學家,從小也會刻意的鍛煉自己短時間做完題的能力,有了時間的限定,就有了反向的監督機制,也自然不敢隨意在這個時間段里做其他的事。
-5-
吃飯時看手機這件事
重新回到開頭的話題,雖然吃飯時看手機其實是很小的事情,但這背后,其實意味著一種習慣的養成,而習慣的養成反映著我們常態的行為模式。
這才是最可怕的,因為常態的東西,是你很難察覺的。
在吃飯刷著手機的背后,是我們隨時都可能刷起手機,是很難變得高效。
當然,不需要矯枉過正,我不是說吃飯時刷手機不對,也不需要過的特別壓抑,不讓自己玩手機,畢竟手機是這個時代,我們的另一個大腦,我們最主要的信息輸入渠道。
只是,如果你想改變你的習慣,你就必須下狠心,畢竟你是和“過去”的你在作斗爭。
文章寫于7:24
完成于8:23
今日完成“一小時寫作計劃”
和你一起
思考一些和我們都有關的問題